前两天我表姐买车纠结坏了,她在特斯拉和理想之间反复看了好几趟店。说到底还是现在买车太复杂了,各种排名数据也让人摸不着头脑。我听他们聊了聊,发现好多事真不是买车这么简单的事。
其实买车的人心里都清楚,排名数据看着唬人,可实际用起来未必那么回事。比如去年有个做汽车测评的朋友说,好多数据都是厂商自己填的,你信不信?就说特斯拉那个车机系统吧,官网宣传时都说多流畅,可去年夏天有车主实测屏幕都卡成了幻灯片播放器。
说到底买车最纠结的是需求不一样。像小区里张大爷就图个舒服,整天抱怨新买的电动车座椅硬得跟石头似的。但隔壁小年轻天天刷短视频,非得买个带人脸识别的车型,结果发现开车窗还要先刷脸认证才敢放心。
现在买车还赶上厂家互相较劲。听说德国车标榜质量好,可有博主实测大众那款电动车充电时电池温度特别高,开空调都费电。反倒是国产车更新快,上周刚有车主收到系统升级通知,导航地图直接更新了三个版本。
说到服务这块变化大得离谱。过去4S店就是修车的,现在宝马搞了个会员体系,办卡后保养可以加急。不过听说有人修刹车片愣是比以前贵了两百块,说是什么会员专属服务费。
要说最离谱的是海外市场的事儿。前阵子微博上有帖子说吉利在欧洲卖车,结果充电接口都不配套,老外车主得自己买转接头。反观五菱宏光在南美卖的微型车,电池毛病多,后来厂家居然往车里塞了中文说明书,说当地修车师傅看不懂英文。
最近还有车企玩新花样。蔚来那个换电池的服务,说是方便,可我同学去年退订时,厂家说押金不能退,解释半天也没弄明白规则。更离谱的是某品牌搞了个体验官计划,让用户给修车师傅打分,结果很多差评全被悄悄删掉了。
现在买车的人慢慢都开窍了,知道看排名得挑细的看。有人专门记了笔记:北方冬天买车必须问清楚售后网点能不能当天修车,南方沿海地区重点看底盘防腐处理。连二手价这种事都成了购车标准,因为听说有的电动车三年后能卖出去一半价就算走运。
最近还有人研究极端天气对车的影响,比如夏天暴晒后空调开得多猛,冬天零下二十度电池会不会罢工。这些以前根本没人提的需求,现在买车论坛天天有人吵架。
说实话现在买车信息太多,反而让人更难选了。有人说国产车进步快,可听说有些厂商标配变成了选装;有人说进口车靠谱,结果冬天充电口结冰连插头都拔不出来。最后我表姐选完车后说,下次买车估计还得纠结半年。
去年深圳有个车主维权,说新车电池续航差了三分之一,厂家说是正常损耗。这事闹到现在也没结论。不过现在网上能看到更多车主自己测数据,发视频说真实情况,可能比排行榜管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