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沃最近有点不务正业,或者说,开窍了。
当所有车企都在卷冰箱彩电大沙发,把车子往移动KTV和足疗房的方向一路狂奔的时候,沃尔沃突然在上海搞了个事儿,给一群三甲医院的医生们,挨个发“救命压缩毛巾”,学名叫AED,自动体外除颤器。
这操作属于是给自家那个“安全”的人设疯狂上buff,直接叠满了金钟罩铁布衫。意思就是,不光我的车硬得像个诺基亚,现在我的车主出门都能原地开光,给路人现场回血。这个行为艺术的潜台词非常清晰:你们玩你们的,我负责定义游戏。
别跟我扯什么社会责任感和公益心,讲真,在今天这个车圈,所有的温情脉脉下面,都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法则。这就是掀桌子。
当所有人都还在餐厅里比谁家牛排更厚、谁家红酒更贵的时候,沃尔沃直接不玩了,摊牌了,它选择把竞争的维度从车里,直接干到了车外。你跟我聊百公里加速,我跟你聊黄金四分钟;你跟我聊智能座舱,我跟你聊生死轮回;你跟我聊Nappa真皮,我跟你聊心肺复苏。
这就叫降维打击,典中典的降维打击。
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沃尔沃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同行看了都得傻眼,好家伙,心态直接崩了,这还怎么打?我就问你,这他妈还怎么打?最好的营销,就是让对手的营销显得毫无意义。最好的手段,就是直接把餐厅爆了,大家谁都别吃了。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他们还搞了个“AED道路使者联盟”,联合了高德百度腾讯,要把这些移动的“救命压缩毛巾”在地图上都标出来。这是在干嘛?这是在人间铺开一个巨大的治疗法阵。每一个沃尔沃车主,就是一个移动泉水,就是一个行走的七天神像,走到哪,就把安全感这个玄学结界带到哪。这脑洞,太阳看了都要一个趔趄。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AED比喻成压缩毛巾可能有点离谱,但你仔细想想,平时看着是个小盒子,关键时刻拿出来救人一命,这逻辑不是完全一样吗?是是是,我知道不一样,但气势上一样。
当然,这套系统听起来特别美好,但真正的考验是什么?是人性。
就像我们总说,自动驾驶的终极难题不是识别红绿灯,而是识别一个从不看灯、走位鬼魅的山东老头乐。你这个AED网络也一样,最难的不是地图上标个点,而是当大爷真的在路边躺下,呼吸心跳骤停的那一刻,你这个开着沃尔沃的“移动泉水”,敢不敢下车去电?这是一个灵魂拷问。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才是对这套系统的终极压力测试。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最怕的就是体检报告。每次打开都跟开盲盒一样,所以看到这种救命的新闻,总会多看两眼。倒不是怕自己用上,就是觉得挺魔幻的。
说到底,沃尔沃最值钱的是什么?就是“安全”这两个字带来的品牌玄学。它甚至不是物理上的安全,而是一种近乎宗教的信仰,一种“我开沃尔沃,所以阎王爷也得让我三分”的心理按摩。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就像会买奔驰的人,他买的不是车,是那个三叉星徽带来的社交货币。会买特斯拉的人,他买的也不是车,是通往火星的门票和马斯克本人的精神股东身份。
所以你看,沃尔沃在活动现场摆了台什么全新XC70。这车怎么样?重要吗?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一台沃尔沃。它挂着那个让人安心的标,就够了。在这样一个场合,聊任何关于这台车的技术参数、续航里程,都显得非常多余且无聊。因为沃尔沃的核心竞争力,从来就不是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所以,沃尔沃这个操作牛逼吗?太牛逼了。它用一个公益事件,完成了最高级的品牌营销,四两拨千斤,直接戳中了时代的安全感焦虑。
但会买沃尔沃的人,真的在乎这个吗?可能根本不在乎,他们只是单纯喜欢那个标,和那个标背后“顾家、稳重、低调”的人设。而不买沃尔沃的人,看了这个会马上下单吗?也不会。
可所有人,包括它的对手,看完之后都会默默感叹一句:沃尔沃,还是那个沃尔沃。
这就够了。在混乱的战场上,能守住自己的道,本身就是一种胜利。加大加大加大。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