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门慢慢敞开——豪华燃油车的国庆黄金周冷清背后
2025年国庆,本该是豪华车的“大丰收季”,结果却让人摸不着头脑。奔驰E、宝马3系、奥迪Q5L都在疯狂打折:指导价近50万的车型,直接优惠到26万,却还是难拉人气。北京某家宝马4S店的销售小哥郁闷地说:“客户看车不再问发动机,满脑子都是续航、智驾、还有OTA更新。问完转身就跑隔壁理想汽车展厅下订。”这话听着神奇吧,但现在就是这么回事。
打个比方,以前买BBA(奔驰、宝马、奥迪)就是冲着车标去,车标一亮,谁还关心啥配置?结果现在,人不光比配置,还比体验——续航多少?智驾覆盖几条城区?连芯片用的是几代都得问清楚。你说,这么较真,豪华品牌还能靠啥活?
“豪华=车标”的时代,逐渐过去了
看乘联会最新的数据:今年9月新能源渗透率已经到58.1%,这啥意思?就是说每卖出100辆新车,58辆挂绿牌,也就是新能源汽车。更惊人的是,在30万以上这个原本属于BBA“铁打的高端战场”,国产新能源品牌已经抢占了八成地盘。仰望U8、蔚来ET9、尊界S800这些百万级“老大哥”,直接迈进了过去专属奔驰S、宝马7系的高价区,砸下个“国产豪华砖”。
试驾过的上海蔚来销售小李就说了:“一部分客户原本就想买奔驰C或宝马3系,但试完新能源之后,续航、芯片、语音控车做完对比,直接转身下订蔚来ET5T。”就这事儿,能不扎眼?
豪华的定义权,被新能源改写了
先看价格战:
- 奔驰C260L裸车最低25万,宝马3系直接七折,奥迪A3甚至12万就能买。
- 宝马5系入门价从43.99万降到26万,奥迪A6L优惠还逼近16万。真割到肉了。
再看成交周期:BBA车价这么亲民,但客户还是犹豫不决,销售讲价讲得嗓子都快冒烟,还得等个两三周。
相反,新能源这边不光卖得便宜,还会整圈粉的小招数:
- 理想推出“1.5万置换补贴+1.99%金融费率”,老车主复购立马换车;
- 小鹏的5年0息0首付,抓住年轻人想“分期不痛苦”的心理;
- 蔚来的一站式对比试驾,让客户看完直接下单,商务还带点儿碎花装。
就这么玩,30万到50万的市场被新能源品牌搞得跟拼团一样热闹。想想那些主打“机械豪华”的BBA,心里别扭也不奇怪。
国产攻城锤已撞开门,价格锚掉了就难拉回
更难受的,是百万级市场也开始沦陷。蔚来ET9上个月交付835辆,直接超过宝马7系和奥迪A8L。仰望U8累积交付破万辆,尊界S800预订四个月,直接攒了1.4万份定单。这些数字看着不多,可背后的趋势已经摆明:新能源不再低头蹲着抢市场,而是直接角力BBA的“品牌制高点”。这招狠吧?
也不是说BBA没反击,他们想本土化改改“软件逻辑”:
- 奥迪搭华为智驾方案,试图在中端市场迅速推城区NOA功能;
- 奔驰塞进字节跳动的大模型,试图更新座舱数据;
- 宝马则找了Momenta来开发端到端智驾。
听着挺靠谱,可这些合作还在磨合期。譬如华为的方案,奥迪A5L目前只能搞高速NOA,城区智驾还没解锁;宝马的开发节奏落后小鹏好几个月;奔驰的模型上车还得等德国总部拍板。这种拖后腿的事儿,听着就烦。
车市逻辑被颠覆了,百年品牌故事掩护不住压力
曾经的“机械精密”豪华,逐渐变成了“智能体验+生态服务”。奔驰、宝马这些“百年故事会”也一夜之间失去吸引力——你车再精密,国庆试驾的大哥看不到城区智驾,还能把你当啥“高端”?一旦国产新能源切进BBA的价格区间,用户转头就喊:“便宜点我再看看。”真有点扎心。
这下,BBA不仅迎来了“销量下滑”,还面临利润拐点。均价掉了一波,像奔驰从43万滑到36万左右,宝马从34万滑到31万;研发投入还高,一家两年开销就奔着百亿欧元去了,还得搞电动化、软件定义汽车。这么拼,利润率能保住就怪了。
2026年,德系三巨头可能出现十年来首次亏损,这事儿你敢信?
攻城锤已敲响,如何守住最后防线?
说实话,BBA并非完全没机会。他们在重点市场上还是有“块砖”:
- 奔驰的EQS、宝马的i7、奥迪e-tron GT这些技术旗舰再还是有人买;
- 全球研发体系、供应链规模这些护城河也还坚固;
- 还有中国新能源巨头合作,让他们车市反击有“快速更新”的节奏。
但问题是,新能源的“地基”已经打下了。你让高阶智驾在15万级车成为标配,这事儿不就开始变难了吗?奔驰守着70万以上“78S”的战线守到最后一块砖头,可能也只是时间问题。
城门打开,堡垒未倒,但攻城锤已经来撞了。新能源品牌的下一步,是彻底改写豪华车的定义。你说,这一仗,谁能撬动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