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试着想象过一个场景?东京车展的展馆里,人头涌动,各种品牌的车子轮番上场。刚开始,日本人可能不会对某些海外品牌的存在多加注意,毕竟这是他们自己的主场,丰田、本田这些名字可是一提就神气的。而今年的展会,有点不一样——那种从比亚迪展区里传出来的热闹劲儿,隔着整个展馆都能感受到。
“这车咋这么多人围着看啊?还能试驾呢?”一个日本年轻人对着同伴喊。他们俩目光直勾勾盯着那辆海豹,旁边的元PLUS也围着一堆人在拍照、试乘。这样的场景,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先来点背景吧。其实早在几年前,比亚迪这三个字母对大多数日本人来说,还是陌生的。甚至连中国人自己,印象里可能都还停留在“国内的电动车不就那样嘛”的阶段。但这一次,比亚迪不仅带来了核心技术,还带了实打实想要抢占市场的志气——刀片电池、海外专版的车型配置,这些可不是来走过场的。而媒体也不吝溢美之词,“中国品牌十年走完日本五十年的路”,这种,连日本人自己都不得不点进去看看。
其实日本电动车市场这几年有点被自己的花架子拖住了。丰田章男几年前说的那句“中国主导电动化革命”,听起来像是一句谦辞,实际上却再真实不过——中国有完整的产业链,还能拉开价格战。在日本,比亚迪的车型,本地化做得细致贴心,价格却比本土车更得劲。你说用户怎么选?再来看看数据:2024年,比亚迪在日本卖出了2223辆纯电车,把本土丰田EV甩了好几条街。2025年上半年,它在日本进口电动车的市场占比达到14%,成为经销商里预约试驾最火的品牌。
不过这个事儿,说起来也有点复杂。要知道,日本媒体听到这些消息的时候,表情肯定不只是“佩服”。这年头,关于中国的报道,往往是五味杂陈。同一个记者可能一边夸中国车企技术过硬,一边又夹枪带棒地写着“要警惕对手的迅速崛起”。
不单是电动车领域,日本媒体对中国各方面的描述,总能让人读出点“微妙”。2025年初那阵子,英国品牌金融公司公布了全球软实力指数,中国排第二,那是一件很硬气的事儿;同年秋天福建舰首秀,伴随照射了一圈世界目光。特别是电磁弹射技术,舰载预警机KJ-600和五代机演练齐上阵,这篇报道在日本共同社和朝日新闻的版面上,几乎是寸土必争似地挂着。日本人对中国军事实力的这份复杂情感,怕是要追溯到更深的历史里头去了。自家邻居,谁也不敢轻易小瞧。
回到咱电动车这件事,其实本质上反映的是“中国制造”的整体崛起。几十年时间,中国用改革开放换来了世界第二的经济总量,制造业全球份额稳居29%,就这一点就够日本企业掂量掂量了。而这次比亚迪在日本市场的表现,也算是打破了他们的心理预期。日媒心里清楚,未来的机会窗口可能越来越小了。
听起来挺像大国间的对决?可是咱们提到这里,还是那些日本展馆里试驾比亚迪的普通人。可能其中就有上班通勤的年轻人,也有拖家带口的奶爸。电动车进入日本,不单是给行业带来了冲击(这一点反倒是资本家们更在意),更重要的是,它在改变日本普通消费者的生活,让更多人有机会用上性价比高、服务到位的产品。这背后能释放出的力量,才是咱们未来最值得关注的。
其实作为中国人,看到这场展览之后,有一个很大的感触。为什么我们总是能通过外媒的报道,才意识到自己走得有多远呢?这些年,中国确实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变化。可是许多生活细节,我们可能还没反应过来——看个急切的例子,字节跳动那个TikTok,现在竟成了许多外国孩子的主流文化之一。或许也就是这次车展,才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的制造不仅仅是“便宜”,它还可以这么精致,这么本地化,这么受欢迎。
这么说吧,电动车只是开了个好头。中国制造,也好像刚刚驶出自己的车库,上了全球市场这条大路。路远着呢,可这一程,咱们走得稳、走得快,也走得漂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