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觅新车“宾利平替”争议:科技公司造车的捷径与陷阱

2025年10月18日,车评人韩路在社交平台曝光一组神秘新车谍照,其外观与宾利添越高度相似,车顶搭载的激光雷达成为唯一“辨识点”。经证实,该车为追觅汽车第三款产品,定位“超奢旗舰SUV”。这场“像素级复刻”引发舆论海啸,网友戏称“众泰皮尺部复活”,也将跨界造车的设计伦理与品牌焦虑推向风口浪尖。

从“布加迪”到“宾利”:追觅的“豪车复制术”

自8月官宣造车以来,追觅的产品策略便充满争议:首款纯电轿跑因撞脸布加迪威龙被戏称为“布加觅”,第二款增程式SUV因模仿劳斯莱斯库里南遭“薅羊毛”质疑,如今第三款车型再向宾利添越“致敬”。这种“对标式设计”被解读为“捷径思维”——通过复制成熟豪华车型的视觉符号,快速建立市场认知。

追觅新车“宾利平替”争议:科技公司造车的捷径与陷阱-有驾

数据显示,追觅前两款车型的订单转化率超预期,但负面评价率高达67%。有消费者直言:“买超跑是为了‘布加迪’三个字,不是为了‘扫地机公司’的情怀。”

争议背后的三重博弈

1. 技术迁移与设计原创的平衡

追觅强调“3155项专利”与“扫地机算法赋能智能驾驶”,但消费者更关注“抄作业”的伦理边界。业内人士指出:“外观设计的相似性可能引发法律纠纷,蔚来ES8与兰博基尼urus的诉讼案就是前车之鉴。”

2. 供应链成熟与品牌溢价的矛盾

电动化时代,电池、芯片等核心部件高度标准化,新势力可快速整合资源。但豪华品牌的溢价源于百年积淀,而非简单的“堆料”。正如网友所言:“激光雷达救不了设计贫血,宾利的灵魂在手工缝制的方向盘里。”

3. 流量逻辑与长期主义的冲突

追觅通过争议营销获得曝光,但其“复刻三巨头”的策略被质疑透支品牌信用。汽车分析师认为:“短期流量可能掩盖产品力不足,但当消费者发现‘平替’只是‘低配’,信任崩塌将更致命。”

追觅新车“宾利平替”争议:科技公司造车的捷径与陷阱-有驾

行业反思:跨界造车的“速胜论”还能走多远?

追觅的争议并非孤例。从手机厂商造“保时泰”概念车,到科技公司推出“库里南平替”,跨界者似乎陷入“设计焦虑”——既想颠覆传统,又不敢完全脱离成熟审美框架。这种矛盾在智能驾驶领域尤为明显:当L4级技术成为标配,设计同质化可能成为行业癌症。

然而,也有不同声音:“特斯拉Cybertruck的颠覆性设计曾被群嘲,如今却成爆款。市场需要的不是复刻,而是重新定义豪华的勇气。”

结语:当科技公司学会“抄作业”,谁来教它们“写作文”?

追觅的“豪车复制术”,恰似一面镜子照出跨界造车的集体困境。在供应链高度成熟的今天,“造一辆看起来像宾利的车”或许不难,但“造一辆能让宾利车主认可的车”才是真本事。当技术普惠消弭了硬件壁垒,设计原创性与品牌叙事能力,将成为新势力突围的关键。毕竟,消费者愿意为“科技平替”买单,但更渴望“创新溢价”的到来。

追觅新车“宾利平替”争议:科技公司造车的捷径与陷阱-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