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隐藏门把手谢幕!天幕还能晒多久

全隐藏式、全景天幕——这种被特斯拉火起来的“反人性”设计,现在一个接一个地开始退出历史舞台了。

全隐藏门把手谢幕!天幕还能晒多久-有驾

车门把手安全新规

2025年9月24号,工信部发布了一个关于《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的征求意见稿,里面明确规定,以后不能用“全隐藏式车外门把手”了。为啥?因为不管是车主还是救援人员,在车子断电、撞了、或者被冻住这种极端情况下,都必须能用“机械力”直接拉开车门。这就意味着,像电动弹出、电容触控、语音控制这些花里胡哨的设计,一年后就不能再用在新车上了,直接从新车目录里被踢出去。

有意思的是,特斯拉居然第一个“低头”了。他们的设计总监Franz von Holzhausen,就在这个意见稿发布的前一周承认,他们正在重新设计门把手系统,目的是让紧急情况下更容易操作。从2012年Model S第一次用自动弹出的门把手惊艳全球,到2025年被监管“封杀”,这玩意儿也就用了13年,就从“科技象征”变成了“安全隐患”的代名词。

美国那边也出了问题。NHTSA统计显示,从2018年到2024年,一共收到了140起关于特斯拉门把手故障的投诉,大部分都是车子断电之后把手弹不出来,导致乘客被困在里面。2021年,德州还有一辆Model S撞树起火,结果救援人员因为把手没弹出来,只能破窗救人。

中国这边的数据也不乐观。2024年,因为车门把手故障引发的交通事故比去年多了47%,其中82%都是因为隐藏式门把手的问题。中保研做侧面碰撞测试的时候,电子门把手的弹出成功率只有67%,而机械式的则高达98%。所以说,这次新规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真的有数据支撑的。

特斯拉设计的隐患与争议

“电动弹出”看着挺酷,其实是个相当复杂的系统:里面有小电机、减速齿轮、电容感应、12伏的小电池、线束,还有各种软件逻辑。只要其中一个部件出问题,车门就直接变“焊死的铁板”。工信部在征求意见稿里写得很简单:“乘员必须在10秒内,用不超过300牛的力,不用工具就能打开车门。”可全隐藏的设计根本做不到这点。

门把手的禁令还没过去,特斯拉又在10月7日发布的低价版Model Y上,悄悄把标志性的全景天幕给去掉了,换成了织物车顶。官网描述从“天空和星辰一览无余”变成了“提升头部空间和隔热性能”,但用户评论区却一片叫好:

其实,全景天幕从一开始就被很多人认为是“反人性设计”,但真正发声的人不多。它几乎没有通风功能,太阳一晒,车内头顶温度比外面高8到12度;车主还得自己掏钱买铝箔棉或者磁吸窗帘,花个200到1000块;紫外线挡住了不代表隔热,可见光和红外线照样能进车里,长期暴晒还会让内饰老化。跟隐藏门把手一样,这些“平权”设计背后,其实没什么实际用处。

2012年,Model S一口气把17寸大屏、隐藏门把手、全景天幕、没有物理按键这些配置带进了车里,就像2007年的iPhone取消键盘、砍掉耳机孔一样。之后的七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几乎进入了一个“特斯拉模仿季”——大家一窝蜂地跟风,学它的设计、学它的风格,但很多时候只是学了个皮毛,没学到真正的核心。

汽车设计回归安全本位

直到发生了安全事故、用户投诉,还有被监管部门点名,车企才终于意识到:“手机可以一年一换,但汽车必须十年不坏。”从2024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回归到“汽车本来的样子”——半隐藏式门把手、能打开的天窗、实体按键,以前那种“手机式炫技”的设计,正在慢慢被“汽车式安全”取代。

虽然工信部还没对全景天幕动手,但用户已经用行动“投票”了。淘宝数据显示,2024年“天幕遮阳帘”的搜索量同比暴涨了320%,Model Y、ET5、Model 3成了最热门的车型;社交平台上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2.3亿,网友们自己动手做遮阳帘的教程到处都是。而投诉平台显示,2024年关于“天幕暴晒”的投诉已经超过1.2万条,主要集中在“没有遮阳帘”“不能打开”“隔热效果差”这些痛点上。

从技术角度来看,车企其实并不是没有解决方案,“给个帘子”成了继“给个隐藏把手”之后,车主们对新能源车设计的第二次集体抗议。

全景天幕比传统天窗便宜一半,车企省了不少钱,但用户却要买单。有业内人士算过一笔账:一辆年销量10万辆的车,如果用天幕,能省下1.5亿元的成本,直接提升毛利。但用户的后续支出并没有减少,比如买遮阳帘、贴膜、防晒喷雾、铝箔棉,一套下来要花500到1500元,而且每年还得换。也就是说,车企省下的1500元,用户反而要花2000元去弥补,还要忍受暴晒和车子贬值的问题。

一位汽车内饰工程师直言:“这其实就是把成本转嫁给用户的一种典型设计。”

新能源车回归安全本位

咱们来用更接地气、口语化的说法,把这段话重新讲一遍:

现在新能源车越来越“花里胡哨”了,什么隐藏门把手、全景天幕、没有物理按键的中控台,这些看起来挺酷的,其实说白了就是车企在“技术瓶颈期”玩的花招。因为电池、电机、电控这些核心部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了,大家就只能在“看得见”的地方搞点新花样,但忽略了那些“看不见”的东西——比如安全和可靠性。

最近工信部已经说了,从2026年7月开始,**全隐藏门把手就不能卖了**,给了一年过渡期。接下来,行业里的人都觉得,设计再好看也得让位于**安全性**。工信部装备司在说明里也提到:“设计美学必须为安全底线让路。”

当监管和消费者都开始重视安全,那些“炫技式”的创新慢慢就会被“可靠体验”取代。新能源汽车的设计,也开始回归到传统汽车行业的基本逻辑:**安全第一,功能第二,颜值第三**。

隐藏门把手要退出历史舞台,全景天幕引发争议,没有物理按键的操作让人吐槽,这些都成了新能源汽车“青春期”的反思标志。现在,工信部甚至要把“机械解锁”写进强制标准,用户也在用实际行动投票(比如装遮阳帘),车企也开始重新把“可开启天窗”加回配置表。这说明,新能源车终于开始摆脱“炫技陷阱”,走向“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成熟阶段。

接下来,可能还会有人质疑其他“鸡肋设计”,比如没遮阳帘的全景天幕,或者空调控制要翻好几层菜单才能找到。但只要监管和用户继续“双管齐下”,这些不实用的设计迟早会被淘汰。

说到底,真正的科技感不是让你看到一堆高科技,而是**把复杂的技术藏起来,让简单的安全变得显眼**。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