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车格局这摊浑水,最近突然冒出了一个新“鲶鱼”——比亚迪。
一份七月份的销量榜单,把很多人的认知直接锤烂。
你敢信么?比亚迪一个月嗖嗖卖了二十七万多台车,只差福特两万多,马上就能睡在全球前三的门槛上。
不少人刷着这榜单,第一反应:“原来中国品牌现在这么猛?”
这种速度和变脸,别说传统车企,连网友都快追不上节奏,心里不禁多了个大大的问号——到底是谁把车市天平搞颠了?
中国汽车厂商还记得之前被合资、被外资卡脖子的日子吧。
以前只能躲在排行榜二十名之后刷下脸,现在突然间直接杀到第四。
几个老牌巨头,丰田、大众、福特那些,再看看比亚迪、奇瑞、吉利银河这些新军,队形都快不认识了。
丰田依然是那个高冷的冠军,一口气甩出七十二万,气场十足,老牌德、日、美品牌还是守着阵地。
不过,再往下瞅,中国产品牌已经悄悄挤了仨上榜。
别小瞧第十六、第十七的位置,也许下个季度就能往前蹦几个身。
这年头,变化和机会总是藏在角落里。
榜单之下,比亚迪最抢眼。
销量跟福特几乎平趟了,眼瞅着下场再来一把,直接把美国老爷车“踩”在脚下。
说比亚迪势头吓人一点儿不夸张。
这个中国造不光靠价格,还靠自己牛哄哄的技术,刀片电池、混动、各种国产专利,说是秘密武器其实全网都知道。
网友们都爱扯“技术流、性价比”,但车厂们才是被卷到秃头的那一拨。
福特憨憨地躺在第三,靠皮卡和美系传统车型打阵地战,电动化迟迟开不了局。
特斯拉卖了十万多,被人喊“电动车标杆”,结果销量只赶得上比亚迪一半不到。
许多人盯着特斯拉的高价和维修烦恼,市值能飞天但销量摔地。
电动化的路,远比想象中的泥泞。
大众第二的位置也不那么稳,三十几万的销量看着硬气,可后面宝马、奔驰、奥迪都成了榜单里的“边角料”。
德国制造的那点傲气,在新能源时代已经不怎么吃香。
有人还记得“德国工艺,世界第一”那种广告语,现在多少带点自嘲。
而日本车企,丰田带队,旁边拉着本田、铃木、日产。
前十排行榜里,日本人占了四个坑,两巴掌一握就是八十万台车,凑数还挺厉害。
但细看一下单品,丰田三十万多点,本田不到三十,铃木、日产也都咬咬牙才上二十多万。
这四大天王合起伙,似乎还能扛得住潮水,但各家单打独斗就有点“疲软”。
整个榜单,韩国现代和起亚有些小透明——现代差点被比亚迪干翻了,起亚十八名,无人问津。
雷诺那数字就更寡淡,八万多,连零头都快凑不齐。
老资格“野马”Jeep和斯巴鲁也没啥声音,这些都是曾经的神车,如今只留岁月在咳嗽。
说回中国阵营,比亚迪和吉利银河这一波上升,最让传统巨头心塞。
吉利银河看着亲民,说白了,价格打下来但消费者还抱着“品牌太嫩”的怀疑。
新能源井喷,价格、配置、服务“三重奏”,但用户要的是安全感。
东南亚市场那边,中国车一上来就主打“便宜又配置高”,跟逛菜市场砍价似的。
可当地人买了觉得导航地图和本地服务跟不上,有点水土不服的意思,车是好车,用起来还是想念熟悉的“家乡味”。
德国买家更毒舌,嫌比亚迪内饰塑料感重,开起来缺那股豪车气。
这也难怪,豪车除了壕气,还要靠品牌积淀,一个“质感”概念不是靠一年两年能补齐的。
有一点挺要命,就是全球“充电焦虑”。
虽说新能源车满大街跑,可充电桩跟不上,这事需要一百万个新桩,人家说政府补贴不顶用,企业还得顺势上。
美国这头又玩补贴政策,但设了本地生产门槛,比亚迪过去建厂,成本嗷嗷往上飙。
多重压力之下,比亚迪要全球扩张,得考虑钱袋子哭不哭。
车企们不肯松口,自动驾驶技术又抢着定规则,各国你推我搡,生怕落后一屁股。
奇瑞打出口牌很多年了,却一直是“不温不火”,这次一口气卖到近十万,靠的是钻中东和非洲市场。
别羡慕了,利润又薄又辛苦,和奔驰“每卖一辆赚十几万”的神话完全不是一个盘。
比亚迪尝试冲高端,说得容易,做得难。
设计、用料、做工、服务,样样都得升级,这得花钱,也得花时间。
高端不是拿个新logo贴标签,还得品牌力拉满,耐用性、舒适度、科技感慢慢靠真本事累计。
大家都盯着,看他们什么时候能彻底杀进“豪车圈”。
别忘了,新能源的背后拼的是“电池科技”。
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两个大佬在电池价格、技术路线问题上吵得不亦乐乎。
说起来挺魔幻,长三角汽配厂原来做内燃机零件,现在一帮师傅改行做新能源配件。
机械转型,完全像工地上干面粉改做奶油的节奏。
新能源车报废后,电池回收咋办?环保担忧挂在嘴上,但体系还没完善,万一闹出污染,谁扛得住?
这方面现在还没人拍胸脯说“妥妥解决”,悬着呢。
比亚迪这波爆发,离不开智能化“卖点”。
语音控制、车联网功能,用起来确实比老牌印象更灵光。
但说得好听,客户习惯还得慢慢培养,不是所有人都为技术买单。
年轻人选车,看重智能体验,那是刚需,不智能就等于没存在感。
大众这边挺难受的,两头要顾。
一方面要守欧洲大本营,一方面中国市场是兵家必争地,资源怎么分配成了老大难。
丰田以省油闻名,混动技术一直是看家本领,但真到转型电动化,动作慢到让人着急。
这就给比亚迪机会,人家甩开几十万单子的差距,硬生生修出一条赛道。
榜单每个季度都在变码,谁都不能保证下次还稳坐钓鱼台。
比亚迪、特斯拉、大众这些名字老是大起大落,谁都别太自信。
福特靠皮卡续命,电动车还等着翻身。
日本车企靠亚洲市场稳扎稳打,但欧洲、北美的客户越来越看重中国车“物美价廉”,转向已成不可逆的潮流。
这年头,性价比才是硬道理。
有人开玩笑说比亚迪明年就能进前三,但这路上三道坎:
丰田专利壁垒横在那里,新技术不见得能分一杯羹。
欧美政策东一锤西一棒,出口压力山大。
电池原材料价格一涨,成本难控。
别以为销量爬上去就全是好事,全球研发布局、高端品牌建设、售后服务网络,这几个活件一件都不能落。
都说风口上的猪能飞,但能不能落地还得看真本事。
现在的汽车市场,不是拼谁最贵,也不是只看谁花里胡哨。
老牌车厂着急上火,怕被新势力抢了地盘。
“摸着石头过河”,这句话已经变成汽车圈的生存口令。
谁能坐稳世界第一,真不是两三年能定论的事。
今天说比亚迪,再过几个月大概率又有新的黑马。
真金白银的比拼,还得看技术、服务、全球战略的综合实力。
中国品牌这步棋下得大,没人敢断言终局。
只知道,下个榜单一出,估计还有不少人要重新审视自己手里的“车钥匙”。
留给传统车企的时间,真不算多了。
你觉得,比亚迪能把这技术优势变成全球的“王炸”吗?
谁是下一个改写榜单的主角?
留言里见。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