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滴滴小鹏巨头齐发力低空,空中出行时代提前降临!

敢问路在何方?

未来已在脚下,或者说,已在头顶!

2025年10月9日,滴滴出行母公司北京小桔科技集团悄然成立了北京滴滴低空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

没过几天,远在迪拜的小鹏汇天更是传来捷报,一举拿下中东地区首批600台飞行汽车订单,创下了中国飞行汽车出口的最大批量纪录。

这可不是什么科幻电影里的片段,而是真真切切发生在眼前的现实。

曾经只存在于想象中的“空中交通”,正以一种你我都能感受到的速度,渗透进我们的生活。

刚刚!滴滴小鹏巨头齐发力低空,空中出行时代提前降临!-有驾

这标志着什么?

这说明,我们正站在一个全新时代的门槛上。

过去,我们谈论出行,总离不开地面上的车水马龙。

而现在,中国这两家出行领域的巨头,几乎同步向“低空经济”这个新兴领域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这不再是概念的炒作,不是实验室里的模型,而是商业化前夜的战略布局。

滴滴的入局,在我看来,是行业发展的一个关键节点。

它带来的,不仅仅是资本,更是其在智能调度、庞大用户基础以及平台运营方面的深厚积累。

那么,这个听起来高大上的“低空经济”,究竟是个啥?

很多人一听,就觉得是“能飞的汽车”。

没错,飞行汽车是它最闪耀的明星,但“低空经济”的版图,远比这要广阔得多。

简单来说,就是充分利用1000米以下的低空空域,去做各种能创造价值的事情。

想象一下,你周末去某个风景优美的景区,只需扫码,就能乘坐一架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在湖面上空盘旋观光,这便是低空旅游的魅力。

或者,在偏远的乡村,急需一批救命药品,一架无人机能在半小时内及时送达,这便是低空物流的价值所在。

即便是我们熟悉的农业领域,无人机自动喷洒农药,电力部门通过无人机巡检输电线路,这些都已悄然融入了低空经济的范畴。

刚刚!滴滴小鹏巨头齐发力低空,空中出行时代提前降临!-有驾

而滴滴和小鹏,正是将目光聚焦在了与我们普通人最息息相关的“空中出行”上。

你可能不知道,在济南、绵阳等地,已经有了类似“低空版滴滴”的App。

它的界面操作,与我们日常使用的打车软件如出一辙:选择起点和终点,查看车型和价格,然后一键下单。

只不过,来接你的,不再是四轮汽车,而是能搭载2到3名乘客的电动飞行器。

与传统意义上的直升机相比,这些“空中出租车”显得尤为亲民。

它们采用电动驱动,噪音极小;无需漫长的跑道,只要有开阔的楼顶平台便可起降;更重要的是,成本大大降低。

小鹏的“陆地航母”飞行汽车,预售价不到200万元,这与动辄数千万的直升机相比,价格优势简直是压倒性的。

这让“打飞的”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奢望,而是触手可及的未来。

刚刚!滴滴小鹏巨头齐发力低空,空中出行时代提前降临!-有驾

为何低空经济会在此刻迎来爆发?

在我看来,是“政策东风、技术革新、市场需求”这三大关键要素的完美聚合。

回溯十年前,低空经济更多地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

但如今,形势已大为不同。

国家层面连续两年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更是明确提出要“大规模示范应用”。

各地政府更是积极响应,湖南开启了全域低空开放试点,深圳规划了1200个起降点,就连曾经耗时漫长的空域审批,如今都能实现“秒级通过”。

政策的松绑,自然点燃了企业投资的热情。

技术进步更是提供了坚实支撑。

飞行汽车并非横空出世,它更像是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延伸与升级。

小鹏的飞行汽车,其70%的零部件都能与现有新能源汽车共享。

孚能科技为其配备的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甚至超越了特斯拉的4680电池,仅需15分钟充电,便能支持长时间飞行。

机身采用的碳纤维材料,不仅比钢铁更坚固,重量却轻了一半。

这些,都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积累的宝贵财富。

刚刚!滴滴小鹏巨头齐发力低空,空中出行时代提前降临!-有驾

至于市场需求,更是迫切而强烈。

中东地区那600台飞行汽车订单,绝非简单的炫富行为。

当地高温多沙的地貌,使得地面交通诸多不便,飞行汽车恰好能满足“跨城通勤”的刚需。

国内同样如此,早高峰时拥堵在高架上的你我,谁没有幻想过能直接飞越拥堵?

合肥已开通了eVTOL观光航线,每10公里收费200元,半年就吸引了近2000名乘客,复购率还不低。

这清晰地表明,市场对这种新型出行方式的接受度和渴望度,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那么,滴滴与小鹏,这两位看似不相关的玩家,又在下一盘怎样的棋呢?

在我看来,这是一盘互补共赢的战略棋局。

小鹏汇天在“硬件制造”方面拥有绝对优势。

而那600台订单的意义,远不止于销售数字。

它证明了中国制造的飞行汽车,已经具备了走向国际市场的实力。

不仅获得了阿联酋的飞行许可,还能适应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

更重要的是,小鹏成功验证了“汽车产业链造飞机”的模式,通过复用生产线和供应链,将飞行汽车的成本大幅压低至欧美产品的1/3,这为大规模订单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小鹏正在用行动,为中国飞行汽车产业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滴滴则凭借其在“软件与运营”方面的深厚功力,扮演着“空中交通调度员”的角色。

回想网约车时代,滴滴凭借其智能调度系统,解决了“人找车、车找人”的难题。

如今进军低空领域,其核心任务依然是“飞机找乘客、航线避冲突”。

滴滴庞大的用户群体和成熟的订单系统,能够无缝迁移至空中出行平台。

就像当年网约车从高端市场迅速普及到大众一样,未来“打飞的”也离不开滴滴这样的平台,将飞行器与出行需求高效连接起来。

在我看来,行业已经勾勒出一条清晰的发展路径:初期,滴滴、曹操出行等平台将批量采购飞行器,在景区、机场等区域提供“高端专车”服务,价格可能略高于地面高端专车;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进一步下降,飞行汽车将逐步推广,成为日常通勤的普遍选择。

这与网约车的发展轨迹惊殊。

应用场景的拓展,更是让低空经济的价值得以体现。

它不再是单纯的“飞起来”,而是要“飞得好”,要解决实际问题。

在黄山风景区,无人机物流线路的引入,相比传统人力运输,成本降低了42%,单架无人机1小时的运载量,相当于4名挑夫一天的劳动成果。

这“机器换人”的模式,不仅凸显了无人机在复杂地形物流上的效率优势,更提供了一个可供复制的商业范本。

京东物流开通了跨越长江的无人机航线,将运输时效从3小时大幅缩短至15分钟。

峰飞航空更是完成了全球首次2吨级eVTOL海上风电平台往返飞行,效率提升了超过10倍!

这些突破性的应用,标志着低空经济正从“单点尝试”走向“系统化布局”。

刚刚!滴滴小鹏巨头齐发力低空,空中出行时代提前降临!-有驾

再过十年,我们聊天的内容或许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不再是抱怨“今天堵在路上”,而是打开App,纠结于“是选择地面网约车,还是空中拼车?”

毕竟,天空如此广阔,难道不该成为我们出行的新选择吗?

在我看来,低空经济的崛起,绝非仅仅是几个新名词的堆砌。

它代表着一种全新的出行方式,一项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

它将深刻地重塑我们的城市格局、交通体系,乃至生活方式。

而中国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行动力,在这片蓝海中抢占先机。

当然,在这场变革的背后,也离不开关键的供应链支撑。

低空经济的核心板块,涵盖了基础设施建设、飞行器制造、飞行保障和运营服务。

其中,轻量化材料(如金博股份、光威复材等)、动力系统(如孚能科技、长源东谷等)、以及航电与飞控技术(如中航机载、星网宇达等),都是支撑整个产业腾飞的关键支点。

这就像建造一座摩天大楼,需要坚固的地基、精密的钢结构,以及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正是依赖于这些关键技术和产业环节的协同进步。

所以,别再将飞行汽车视为遥远的梦想。

它已悄然降临,并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世界。

从滴滴的战略布局,到小鹏的国际订单,再到各行各业的创新应用,低空经济的浪潮,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而来。

而我们,作为这个时代的亲历者,正有幸见证并参与这场激动人心的变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