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丰台一处居民小区附近,一家电动车门店的灯火依旧明亮。张源,这家店的老板,正忙于调试一辆刚修好的九号“小电驴”,电话铃声此起彼伏,顾客咨询络绎不绝。眼下,他的生意红火异常,销量远超去年同期,带来实实在在的盈利提升。这一幕恰如其分地映射出整个九号电动车及行业的一个鲜明变化:业绩爆发式增长下,智能化带来的优势与即将实施的新国标政策,为企业和市场投下了不确定的阴影。
九号电动车成绩单背后的增长密码
2025年上半年,九号电动车的财务报告给行业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117.42亿元的营收,较去年同期增长76.1%,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达到12.42亿元,同比猛增108.5%,均刷新公司历史记录;半年利润业绩甚至超过去年全年。多元化业务布局则增强了公司的抗风险能力:电动两轮车业务营收翻倍增长至68.22亿元,滑板车、全地形车业务亦实现稳健提升。
从2019年年底正式进入电动两轮车市场,九号仅以11.4万辆年销量起步,到2025年上半年销量飙升至239.25万辆,实现了市场份额的快速扩张。可见,九号靠的不仅是销量,更是智能化技术与品牌溢价能力的拉动。高达30.4%的毛利率和10.6%的净利率水平,彰显其在同行业内出色的盈利质量。
张源坦言:“消费者甚至不需要我多做介绍,‘智能化’标签已深入人心。”这一标签背后,是九号对于智能化电动车产品的专注创新。数据显示,超过八成的消费者青睐续航与智能功能兼具的产品,智能化特性正在决定市场竞争的国家游戏规则。
政策驱动与市场活力的联动效应
2025年初,国家发改委推动的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成为另一波增长强心剂。电动两轮车行业陆续在各地开展补贴,最高达650元,进一步刺激终端换新需求。此外,公安部放宽摩托车驾驶证考取年龄,释放了潜在老年消费力。
然而,最引人关注的变化来自2024年底颁布的新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新国标提升行业门槛,对材料、制动和续航提出更高要求,9月1日起不合规车型停产,倒逼企业加速优化产品结构。九号抓住机会积极调整库存和价格策略,结合品牌补贴形成强有力营销攻势,促进销量爆发。
徐州一位9号车主的分享引发共鸣:通过国补和旧车置换,她实际购入价低至原价约六折,这种补贴直击消费者痛点,在提升性价比的同时,扩大了消费群体基数。可以预见,政策刺激和智能化革新叠加效应正推动行业从量变迈向质变。
经销渠道管理成制胜关键
九号的快速崛起,并非偶然,背后是对经销渠道精细化管理的功夫。相比以前的市场玩家,小牛电动在价格透明度和补贴政策执行上存在割裂,经销商盈利空间有限,损害了积极性。河北一位双品牌经销商透露,同样卖车促销,台铃每台盈利明显优于小牛,后者线上线下价格不统一,消费者线上下单线下提车模式吃掉了经销商利润。
而九号则大力推行价格管控,线上购车与线下提车价格差异有限,并确保品牌补贴由厂家承担,不挤占经销商利益。张源笑着介绍:“品牌补贴让我们更轻松卖车,但真正赚钱还是单台毛利,能保持200元左右利润。”如此稳定的渠道激励,激发了九号门店逾8700家的积极性,也助推了整体销售向300辆单店过渡。
这一点对资源投入和后续市场下沉尤为重要。随着一线城市门店趋近饱和,九号逐步调整战略,暂停北京扩张,将版图转向下沉市场与海外。当前,海外贡献率已达近四成,借助2015年收购全球电动平衡车龙头赛格威的资源优势,公司在欧美及东南亚市场拓展动作频频,未来布局更具全球竞争力。
新国标背景下行业未来的博弈与挑战
手握亮眼成绩单,九号同样面临严峻考验。新国标对塑料使用量、防火阻燃性能提出明确限制,极可能推升材料成本,业内普遍担忧产品售价或随之上涨,销售韧性和利润空间遭遇双重压缩。经销商们对于新车型实际样貌尚未完全掌握,潜在风险与机会并存。
当地经销商张源坦言:“眼下市场热情高涨,但对未来走势仍有疑虑。价格上涨是否影响需求,经销商盈利能否维持稳定,这些问题没人能精准回答。”更有加盟商提醒投资者需理性看待当前红利期的持续性。
数据材料显示,2024年国内电动两轮车保有量已超4亿台,且智能化趋势明显。九号寄望万店以后通过单店服务升级来盘活市场资源,与此同时,新国标的规范化要求也将强制引导行业优胜劣汰,促使技术和产品创新加速。
张源的体验颇为贴切:“买车的客户现在几乎不用我介绍,智能标签成了卖点,但市场瞬息万变,谁又能保证这波热潮还能持续多久?”
行业新格局下的思考余地
今年电动两轮车行业整体销量同比增长接近30%,而九号以近79%的增速成为焦点。但这种高速增长背后,市场和政策的双重驱动力量是否可持续,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热点。智能化带来的品牌溢价和用户忠诚,替代了单纯的价格竞争,然而涉及到行业标准和成本端的波动,企业如何把握平衡尤为关键。
走访中不难发现,渠道管理精细与价格策略严谨为九号赢得了良好口碑与用户基础,但短期的销量冲刺背后,长远的产品升级、供应链保障以及市场拓展风险依然存在。尤其是海外市场文化适应与合规压力,考验企业的战略眼光和运营能力。
对行业来说,在智能化与规范化新要求叠加之下,电动两轮车领域正经历一场从量向质的升级。谁能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整合上下游资源,谁就能在变革中脱颖而出。九号智能电动车的“开挂”图景是否能够持续,或许取决于其能否在稳固现有优势的基础上,迎接更严峻市场考验。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在新国标与补贴政策交织的背景下,九号智能电动车能否稳坐行业新风口?面对成本上涨和市场波动,经销商和厂商又该如何权衡得失,以保证这场增长盛宴的可持续性?对此你怎么看?
本文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不代表当事人及平台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