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现在政府不给钱了,你怎么办?买电车,还是回头去抱紧那台熟悉的、轰轰作响的燃油车?这问题,就这么赤裸裸地摆在了每个美国人面前。一个头两个大,真的。
这事儿全赖特朗普。也不能说全赖他,但他的确是那个最后把桌子给掀了的人。9月30号一过,那笔香喷喷的7500美元联邦补贴,没了,就这么从电动车的价格牌上,凭空蒸发了。
当然了,这事儿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早有预谋。七月份那个所谓的“大而美法案”,就已经把话给说死了。不光要砍掉电车的补贴,还顺手把那些油耗不达标的传统车企的罚款,也一笔勾销了。这下可好,马斯克当场就炸了,跟特朗普隔空吵得不可开交,说这法案简直是“令人作呕的丑恶行为”。特朗普呢,也不是省油的灯,直接怼回去,说你马斯克才是历史上拿补贴拿得最多的人。一场闹剧。
政策急刹车,最先疯掉的永远是消费者。为了赶上这最后一班车,整个美国都跟疯了似的抢购。你想想那个画面,8月份一个月,卖了13万辆电动车,比去年多了两成。所有车企,管你是新势力还是老巨头,都跟着喝了口汤,脸上笑嘻嘻的。但谁心里都明白,这不过是最后的狂欢,是把未来几个月的销量都提前透支了。接下来,等着市场的,不是降温那么简单,很可能是直接掉进冰窟窿。
看起来,这一拳是打向了所有人,特斯拉首当其冲,对吧?股价七月初就稀里哗啦掉了快10%。摩根大通那帮分析师算得更快,说这政策一停,特斯拉一年就得少赚12亿美元。12亿!这可是他们预测的2024年利润的17%。听着像是天塌下来了。
但有意思的地方就在这。这一拳,看着是致命的,实际上可能是一剂猛药,一种“休克疗法”。它要把那些靠着补贴吹起来的五颜六色的泡沫,一个一个,全给挤爆。
为什么说这对特斯拉反而是好事?消费者买车贵了7500美元,这明明是天大的坏事啊。可关键是,灾难来临的时候,不是所有人都一样倒霉。等潮水哗地一下退去,谁没穿裤子,那可就太明显了。
你看那些新来的,比如Lucid、Rivian,他们本来就还在烧钱,还在为了产能愁白了头。现在补贴没了,客户扭头就要走,怎么办?他们只能咬着牙说,没事,政府不给的钱,我们自己掏腰包给你补上。这话听着仗义,可谁都知道,这就是在喝毒药解渴。本来就在失血,现在还要主动再划自己一刀,能撑多久?
传统巨头呢?福特、通用他们,日子也不好过。说实话,他们在电动化这件事上,一直都三心二意,扭扭捏捏的。一边呢,眼看着趋势来了,不敢不上车,硬着头皮投钱搞研发;另一边呢,又死死抱着自家的燃油车业务不放。那可是他们的“现金奶牛”啊,技术成熟,生产线现成,多卖一辆就是一笔稳稳的利润,多香。
现在好了,政府说,电车的胡萝卜没了,燃油车的大棒也收回去了。你猜他们会怎么选?大概率是继续躺平,守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短期内,财报肯定好看得不得了。但这种依赖,就像鸦片,越依赖,越离不开,等真正回过神来,可能整个时代都把你给扔下了。
绕了一圈,再看特斯拉。对它来说,取消补贴是利润问题,是要少赚点钱。但对它的对手们来说,这可是生死问题。马斯克的底气到底在哪?就在于他过去十年,吭哧吭哧建立起来的那个别人难以逾越的成本优势。这东西有个时髦的词,叫“陡峭学习曲线”。
说白了,就是他已经造了几百万辆车,踩过了所有的坑,把电池技术、生产工艺、供应链管理这些东西,都摸透了,成本压到了极致。所以,当所有人都要光着膀子下场肉搏的时候,只有他,还有降价的子弹。电动车和燃油车,看着都是四个轮子一个壳,骨子里根本是两个物种。传统车企造了一百年油车的经验,在这儿不好使。特斯拉在造电车这件事上积累的那些“know-how”,才是它最深的护城河。
所以你看,特朗普这一招,客观上,真的帮了马斯克一个天大的忙。本来民主党政府的补贴政策,还在给那些效率低下、还在摸索的竞争者们插着管子输着血,让他们能苟延残喘。现在,特朗普亲手把这台呼吸机给关了。他这是在帮特斯拉清场啊。
当然,肯定有人会说,别闹了,美国人骨子里就爱大排量,爱肌肉车,什么电动化,不过是补贴催生的一场虚火。补贴一停,大家还不是乖乖回去开皮卡和SUV。特斯拉就算把电动车市场全吃了,又能怎么样?
这么想,就太小看美国人的钱包了。历史是面镜子,不信你回头看看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那时候,美国市场上全是通用、福特、克莱斯勒这些本土巨头,车造得又大又宽,油耗高得吓人。丰田、本田那些日本小车?在他们眼里,就是廉价的铁皮盒子。
结果呢?两次石油危机,油价翻了三倍多,加油站排的队比高速公路还堵。真金白银的压力一来,什么情怀、什么传统,都得靠边站。美国人瞬间就把自家的油老虎扔进了车库,转身就去抢那些省油可靠的日本车。丰田卡罗拉、本田思域,一夜之间,从边缘角色变成了市场的主角。
历史总是在重演,只是换了身戏服。现在,连越南造的VinFast都开始在美国的马路上跑了,你就知道美国消费者在买车这件事上,有多务实。特斯拉的ModelY,价格已经杀进了普通家用车区间,它更智能,关键是,在家充电的成本,可能只有加油的一半。就算没了那7500美元,你把整个使用周期算下来,它还是比同价位的油车划算。
当然,我也不是说电车就完美了。美国的充电桩还是太少,分布也不均,出个远门还得提前规划半天,公共充电桩的价格也不便宜。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美国人不是不喜欢电动车,他们只是不喜欢又贵又不方便的东西,任何东西。
但大趋势是不会变的。电动化就像一个已经开始滚动的雪球,只会越滚越大。可以想见,随着电池成本继续往下掉,产品越来越好,充电网络越来越密,电动车超过燃油车只是时间问题。而在那个时候,在一个更加市场化、更加残酷的竞争环境里,那个最早搞定规模化、最早把成本控制住的玩家,毫无疑问,会吃掉最大的一块蛋糕。
目前来看,那个玩家的名字,叫特斯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