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车市“假优惠”?经销商血亏,消费者年底再抄底?

十一黄金周,本该是车市的狂欢季,可今年的热闹,似乎透着一股子“心照不宣”。

各大厂商纷纷祭出促销大旗,从理想、小鹏到一汽大众、一汽奥迪,再到上汽大众,一股脑儿地在国庆期间推出了专属优惠政策。

消费者一看,好家伙,这优惠力度,简直不要太实在!

现金补贴、置换礼遇、定金膨胀、低息金融…

花样层出不穷,恨不得把“买车就现在”这几个字刻在每个人的脑门儿上。

十一车市“假优惠”?经销商血亏,消费者年底再抄底?-有驾

然而,这“优惠”二字,细品之下,却另有乾坤。

好些品牌宣称的“综合优惠数万元”,落到实处,到手的额外折扣,往往就那么两三千块。

这感觉,就像是隔壁老王家的饭菜,名字听着高端大气上档次,实际端上来,不过是寻常的家常菜。

你以为是天上掉馅饼,结果只是地上滚了滚。

就拿一汽奥迪来说,他们的销售人员亲口透露,现在的优惠主要来自厂商,经销商再给点儿添头。

国庆期间,比平时多两三千,已属不易。

比如那款奥迪A5L,原价23.98万起,号称综合优惠高达1.24万。

可销售的内幕是,假期前店里早就能做到19万出头,现在价格纹丝不动。

至于与华为联手打造的车型,那更是“硬通货”,定价坚如磐石,一分钱优惠都别想。

这叫什么?

这叫“实力不允许打折”。

岚图汽车的销售模式倒是别具一格,无论直营还是经销商,价格一视同仁。

今年国庆,他们没搞大动作,但如果你亲自去店里探询,2000元抵5000元的活动,还是能争取到的。

这就像是熟人见面,不谈虚的,直接给点实在的好处,让人心里暖暖的。

理想汽车这边,优惠力度则显得更为慷慨。

智能焕新版的L系列,限时置换补贴高达1.5万元,金融贷款的年化利率也压到了1.99%。

这对于那些正盘算着更新换代,尤其看重车辆空间和多功能性的家庭用户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诱惑。

我有个朋友,家里正愁着换辆六座车,MODEL Y L和理想L系列都在他的考察名单里,就等着十一车展能碰上个好价格。

说到车展,那更是热闹非凡。

被誉为北方年度最大盛事的“天津车展”,从9月底就拉开了帷幕。

现场销售人员的口径一致:只要现场下单,就能享受大幅现金优惠,即便跨区域,也能帮你协调到合适的政策。

加上各地政府推出的汽车消费券,叠加效应之下,那优惠力度,简直能让人心潮澎湃。

哈弗、比亚迪的销售人员预测,车展首日订单就能轻松破十。

而特斯拉的展台,更是人头攒动,Model Y L的交付周期已经排到了11月中旬,这火爆程度,足以说明大家对汽车消费的热情依旧高涨,只是“价格敏感度”也随之飙升。

逛展的消费者,心态各有不同。

有的人目标明确,全家总动员,直奔心仪车型而去;有的人则更倾向于“货比三家”,多逛逛,多比较。

周女士就跟我分享她的感受:现场的优惠政策,加上消费券的叠加,算下来能省下好几万元,这大大提升了她的购车意愿。

我看到那些“特价车”、“一口价”、“包牌包税”、“低首付超长贷”、“现金直降”之类的宣传语,哪个不是直击人心?

十一车市“假优惠”?经销商血亏,消费者年底再抄底?-有驾

然而,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是,今年的国庆车价降幅,似乎没有往年那么“惊心动魄”。

向几位车商打听,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示,当前汽车价格已接近“冰点”,大幅下调的空间着实有限。

况且,国庆前夕,不少新车集中上市,当时的定价策略已经包含了变相的优惠,可以说,“降价”早已提前上演。

一位一汽奥迪的销售人员坦言,经历了多年的价格厮杀,现在的车价已是“触底”,品牌方已难再拿出巨额的额外让利。

“价格已经很低了,再降已无可能。”

上汽大众的经销商也持相似观点,他们认为,如今的汽车市场透明度极高,品牌方的优惠政策贯穿全年,几乎每个月都有促销活动,年初至今,大众车型的价格波动幅度并不显著。

从行业数据来看,这种“降不动”的论调并非空穴来风。

乘联会的数据显示,近几年,汽车行业的利润率呈现持续下滑的趋势。

今年1-8月,整个行业的利润率仅为4.5%,而下游的工业企业利润率也只有6%。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2025年上半年,16家披露销量的乘用车上市公司中,有5家竟然处于“卖一辆亏一辆”的窘境。

单车盈利能过万元的,屈指可数,仅赛力斯和长城汽车榜上有名。

而理想、吉利、比亚迪、华晨中国等品牌,单车盈利也才堪堪超过5000元。

十一车市“假优惠”?经销商血亏,消费者年底再抄底?-有驾

经销商的生存状况更是雪上加霜。

一位上汽大众的经销商无奈地表示,现在卖车基本是亏本在做,全靠厂家的返利支撑。

即便他们是大型经销商,也难以承担额外的促销费用。

“我们算是比较大的经销商,也没有多少钱来搞国庆促销。”

一汽奥迪的销售人员则透露,经销商们更倾向于在年底冲刺销量时,动用促销资金。

因此,可以预见,年底的优惠力度,很可能比国庆期间更为可观。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更是揭示了一个严峻的现实:上半年,仅30.3%的经销商完成了销售目标,高达52.6%的经销商处于亏损状态,仅有29.9%的经销商实现了盈利。

新车销售对经销商的毛利贡献竟然是负的22.3%,亏损幅度进一步加剧。

更令人咋舌的是,74.4%的汽车经销商面临不同程度的价格倒挂,其中43.6%的经销商价格倒挂幅度甚至超过15%。

9月30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再次发文,直指经销商面临的困境:客流增长乏力、价格倒挂持续、盈利能力下滑。

客流不足是最普遍的挑战,自然进店量锐减,线上获客的转化率也低迷。

价格倒挂的局面未能得到有效改善,部分原因是旧款车型滞销,进一步加剧了资金链的紧张。

叠加刚性的经营成本,经销商的盈利状况依旧举步维艰。

由此观之,汽车市场的价格博弈,早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车企与经销商们费尽心思揽客,但“真金白银”式的激进优惠,已不多见。

作为消费者,想要在这场价格战中“抄底”,或许需要更精明的算盘,或是将目光投向年底的促销季。

但对于那些真正有购车需求的群体而言,十一期间的车展和店内活动,仍是值得探访的宝地。

谁知道呢?

说不定就能在这场“促销战”中,淘到心仪的座驾,还能为钱包省下不少。

毕竟,精打细算,总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不是吗?

十一车市“假优惠”?经销商血亏,消费者年底再抄底?-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