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天籁乘坐舒适,座椅宽大,智能配置丰富

现在咱们聊聊日产天籁这个车,特别是它最近闹腾得挺热的升级,直接把华为的鸿蒙座舱搬进来了,搞得大家都说这是“移动大沙发”要变聪明了。

其实这个事儿挺有意思的,咱们不妨用最接地气的话把它掰开聊聊,也看看这背后到底说明了点啥。

说实话,这几年车圈变得特别快,原来大家买车就看发动机、空间、油耗,现在不一样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意智能化和舒适性。

大家不是经常开玩笑嘛,“车是男人的大玩具”,其实现在它已经变成全家人的移动空间了。

日产天籁乘坐舒适,座椅宽大,智能配置丰富-有驾

那咱们再看天籁这车,捧了个“移动大沙发”的名头好几年了,确实很有底气。

不是瞎吹,谁坐过天籁都知道,这车座椅坐着是真舒服,和你家客厅那种大沙发还真有点像。

这里边最关键的其实是零重力座椅。

这个说法听着特别高大上,但其实原理很简单,就是让你坐着的时候身体各个部位的压力分布更平均,减少腰酸背痛那种疲劳感。

你要真开个长途,坐普通车和坐天籁还真有点区别。

有人做过测试,天籁三小时驾车后,腰部的疲劳感比别的同级轿车低不少,这不是吹牛,是有数据的。

你说这东西是不是刚需?

我觉得对大多数人来说,尤其是家里有老人或者自己常年跑长途的,这就是硬核卖点。

而且,除了座椅,天籁还特别强调静音。

你看看双层隔音玻璃、主动降噪系统,再加上车身结构处理,实际开起来确实安静。

60迈的时候只有五十多分贝,开到120迈也不到65分贝。

虽然咱不是专业测噪音的,但普通人坐进去就有个感觉——这车开着安静,外面吵闹的声音都被隔在了外头。

你想想,这不就是城市里难得的安静角落?

对于那些不喜欢吵闹的朋友,这真是福音。

但天籁这车一直以来的标签就是“舒服”,其实智能化这块一直跟不上。

你看看这两年国产品牌、特别是新势力造车,智能座舱、车机、语音助手什么的都玩得溜溜的。

日系车就有点慢半拍,买的人不少,但总觉得哪差点意思。

正因为如此,这次天籁和华为鸿蒙座舱联合,确实是个大胆的尝试。

鸿蒙座舱本身是华为挺厉害的一套智能车机系统,可以和手机、平板、家里的其他设备连起来,语音互动特智能,操作也流畅。

以前都应用在新能源车上,这次天籁直接用在燃油车里,还是首款搭载HarmonySpace 5.0的新车,这就让人很感兴趣了。

毕竟,智能化不一定非得和电动化捆绑,传统燃油车完全可以也玩智能。

除了座舱系统,天籁还加了HUAWEI SOUND音响,据说高音和重低音都有专门单元,还用上了什么智慧声场技术。

日产天籁乘坐舒适,座椅宽大,智能配置丰富-有驾

试过的人都说音质提升明显,坐在车里听歌、看电影感觉很沉浸。

现在的人开车都喜欢在路上听听音乐,搞点娱乐,这音响升级确实很对路。

再说销量,天籁这车一直挺稳。

2025年1到9月卖了四万多辆,六七月份还接连突破六千五百辆。

这在B级车市场上属于中坚力量,没有大起大落,反倒显得很踏实。

尤其是在日系B级轿车里,天籁的销量和口碑都还不错。

舒适性评分在同级里头排第一,这不是厂家自己吹,用户在网上的口碑就是这样。

其实你细品一下,天籁这次转型,有几个值得琢磨的点。

第一,智能化不等于新能源,燃油车同样可以搞智能科技。

这对那些不打算马上换电车的用户来说是好消息,现在买燃油车也能用上顶级智能座舱,不用担心跟新技术脱节。

第二,合作共赢。

天籁敢跟华为联手,把鸿蒙座舱搬进燃油车,说明传统车企也开始主动补齐智能短板。

以前说到智能座舱,大家都盯着新能源新势力,现在传统品牌也开始觉醒,这会让整个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

未来谁能把智能化、舒适性、动力结合得最好,谁就能赢得消费者。

第三,舒适是差异化核心。

在同质化严重的B级车市场,大家拼智能、拼动力,但天籁坚持把舒适作为核心卖点。

普通人买车,除了看配置,还真就看坐着舒不舒服、跑着安不安静。

天籁在这方面有独特优势,智能座舱只是锦上添花。

这几年新能源汽车席卷市场,搞得很多人觉得燃油车快被淘汰了。

其实你看看数据,燃油车依然占很大比例,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和喜欢长途自驾的用户。

大家没那么快就完全转向新能源,更看重的是成熟动力和可靠性。

天籁这波升级,就是在不丢掉动力总成的基础上,把舒适和智能做得更极致。

这种思路其实挺务实的,也很符合中国消费者的习惯。

日产天籁乘坐舒适,座椅宽大,智能配置丰富-有驾

而且,华为鸿蒙座舱带来的智能体验,其实不只是让车更好用,更让天籁有机会吸引年轻用户。

现在的年轻人都习惯用智能手机、智能家居,他们开车也想要一套顺手的智能系统。

天籁原来的用户群体偏成熟,现在智能座舱一上,年轻人也开始关注了。

这就让天籁的市场更广,老少通吃。

未来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这条路走通了,市场认可这种“传统动力+智能科技”的模式,其他品牌肯定会跟进。

到时候,燃油车市场会变得很有意思,不再是老气横秋的传统车,而是能和新能源车在智能体验上平起平坐。

这样消费者的选择也多样化,想买电车的买电车,喜欢燃油的买燃油,大家都能享受到智能科技带来的便利。

最后,再聊聊这个“移动大沙发”到底值不值。

很多人觉得座椅舒服没啥大不了,但你真开个长途、遇到堵车,或者带家人出去玩,能不能坐得舒服、车里安静,真的太重要了。

尤其是中国的路况复杂,堵车、长时间驾驶很常见,这种舒适性直接影响心情和健康。

天籁把这事儿做得极致,再加上一套高水平智能座舱,体验确实不一样。

以后谁要买B级车,肯定会把天籁列入考虑范围,哪怕不是第一选择,也不会忽略它。

而且从厂家角度来看,天籁这次和华为联手也是一次双赢。

华为可以扩展自己在车载智能市场的影响力,天籁补齐智能短板。

这种强强联合,如果成了标杆,其他合资品牌也会跟着学。

你看现在不少合资车开始和科技公司深度合作,就是怕自己掉队。

可见,智能化已经变成车企竞争的新赛道,谁跑得快,谁就能分到更多市场蛋糕。

总体来说,天籁这次升级算是把自己的优势最大化了。

把“移动大沙发”这块金字招牌拿出来,又把鸿蒙座舱搬进来,舒适和智能两手抓,市场反响也不错。

未来随着新款上市,销量肯定还会继续稳步提升。

对消费者来说,这就是件好事,买车选择更多,体验也更好,谁还不是奔着舒坦和方便去的呢?

最后总结一句,天籁这波操作给传统车企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智能化不是新能源专属,燃油车也能玩得漂亮;合作共赢是快速突围的关键;而舒适基因才是能让品牌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根本。

对于整个B级车市场来说,天籁的这次升级确实是个新风向标。

以后谁家能把舒适和智能都做到极致,谁就能在市场上立得住脚。

消费者也不会亏,毕竟大家都希望开车是享受,不是折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