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姑娘开着2.78秒破百的车去换轮毂,她说自己刚工作三年就买了,我站在改装店门口愣了半天
改装店的灯光下,这台海湾蓝的小米SU7停得笔直。姑娘蹲在车旁边挑轮毂样式,店老板递过来一份报价单。我凑过去瞄了一眼——Max版,落地三十来万。“刚工作三年?”我没忍住问了句。她抬头笑了笑:“攒了点钱,咬咬牙就提了。”我忽然想起十年前,能开2秒多破百的车,基本都是手里握着七位数的那批人。
电机、电池和那些看不见的较劲
这车能跑出2.78秒的加速成绩,账面上看是双电机673马力在发力。但真要说门道,得看那套800V高压系统——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放电倍率能到4.5C,电池敢“吐”,电机才吃得饱。车身2235公斤,比特斯拉Model 3 Performance还重一百多斤,照样能稳定跑进2.8秒。媒体测试时在干地反复跑,成绩基本不掉,说明不是那种热保护之后就歇菜的一次性表演。
碳化硅功率模块、毫秒级扭矩分配、前后轴荷接近五五开——这些东西写在参数表里不起眼,但凑到一块儿就是另一回事了。工程师在里面较的劲,开起来能感觉出来。
充电这件小事,慢慢在变
电动车主最怕两样:续航不够和充电慢。小米这套800V架构,理论峰值能到480千瓦。有人拿去实测,找了台小鹏超充桩,10%充到80%花了15分钟,平均功率维持在350千瓦往上走。
那个“5分钟220公里”的说法,实际测下来大概是这样:25度左右的天气,5分钟能灌31度电。按CLTC工况算能跑220公里,打七折按真实路况算,也有一百五六。出门临时补电,够你从城里跑趟郊区再回来。前提是能找到支持480千瓦以上的充电桩——目前全国大概两千多座,数量还在涨。
温控系统会在充电前自动把电池预热到35-40度,保证快充效率。这些细节藏在看不见的地方,但确实管用。
车机芯片这笔账,小米算得清楚
车里那颗自研芯片叫“玄戒O1”,纸面数据跟高通8295差不多。但用起来能感觉出调度更顺滑——开机1.8秒,连开十来个应用不卡,语音唤醒能控制在200毫秒以内。
芯片不是完全从零开始造的,小米找紫光展锐做IP整合,但核心架构和系统优化是自己主导。好处是跟澎湃OS能深度适配,不会像安卓车机那样用着用着就开始杀后台。再加上能跟小米手机、家里智能设备联动,这套生态玩起来还挺顺手。
自研这条路费钱费时间,但小米大概清楚自己要什么。
纯视觉方案,够不够用得看训练数据
车顶没装激光雷达,全系纯视觉——11颗摄像头加毫米波雷达。听起来有点冒险,但小米用的是BEV+Transformer算法,能实时构建3D占用网络。不光认车认人,连水坑、锥桶的缝隙能不能过都能判断。
今年5月推的城市NOA,官方说支持全国99%的城市。有媒体在北京、成都这些复杂路况测,无保护左转、环岛、施工路段都能应付,百公里接管率能控制在0.8次以下。这背后大概是采集了上千万公里国内道路数据,三轮车穿插、占道摊贩这些场景训练得比较到位。
导航终点能自动同步到手机,下车后步行导航无缝接上。这些联动细节做得还算用心。
车身刚度这个冷指标,藏着真功夫
买车时大家容易忽略车身扭转刚度。小米SU7测出来是371000牛米每度,大概跟保时捷Taycan一个水平,比不少百万级的车还硬。
高刚度带来的好处很直接:过弯时车身不会扭,操控精准;撞上了力能分散得更好;平时开噪音也小,因为车身不容易共振。小米用的91.4%高强度钢和铝合金混合,A柱、B柱直接上2000兆帕超高强度钢。后地板用了一体化压铸工艺,少72个焊点,减重18公斤还更结实。
这些账面数据,开起来能感觉出区别。
风阻系数藏着续航的秘密
0.195的风阻系数,全球量产四门轿车能排进前三。这零点几的差别,实测下来在120公里时速匀速跑,能比0.23风阻的车省18%风阻功率,换算成续航大概多出40公里。
主动进气格栅、隐藏门把手、平整底盘这些常规操作都有,Max版甚至把后视镜换成摄像头。车尾那个鸭尾扰流板在高速时会自动升起,既降风阻又增加下压力。厉害的是小米在降风阻同时没影响散热——前保两侧有导流槽,底盘还有专门风道给电机、电池、刹车散热。
这种平衡不好拿捏,算是下了功夫。
谁在买这台车
官方数据显示,车主平均年龄29.3岁,30岁以下占68%。更意外的是女性用户比例超过40%,比Model 3高出一大截。
外观设计不那么直男,海湾蓝、雅灰这些颜色姑娘们挺喜欢;智能化上手没门槛,特别是跟小米手机能无缝衔接;社交属性也强,用户自发组织的车友会全国已经有两百多个。近30%的车主是首次购车——小米确实把一批原本不打算买车的年轻人拉进了市场。
改装店老板帮那姑娘把轮毂装好,她付了钱钻进车里。车灯亮起来,尾灯在夜色里拖出两道红线。我站在门口点了根烟,想起她说的那句话:“以前觉得性能车是有钱人的玩具,现在发现攒攒钱也能摸到门槛了。”
烟雾散开的时候,那台车已经开出去挺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