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现在路上的踏板车车头越来越大了?以前小巧灵活的样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鼻子”造型。这到底是功能升级,还是设计跑偏?今天就来好好唠唠。
先说说网上常见的几种说法。有人觉得车头大是为了多装东西,比如五羊本田NCR125车把下面有两个储物盒,还带USB接口,确实方便。但实测发现,这些储物空间只占前舱的30%,根本不是车头变大的主要原因。就像大阳VRS125,右边的储物区因为装了其他设备,空间反而变小了,这说明设计时优先考虑的是布局,而不是储物。
还有人说大车头是为了减少风阻。但专利研究显示,踏板车的气流主要从车轮两边走,车头对风阻的影响还不到8%。很多骑士觉得大车头挡风效果好,其实这是车身全包围结构带来的,和车头大小关系不大。
也有人认为大车头更安全,车架更结实。可事实是,大车头需要更复杂的结构,比如龙骨车架,这反而容易产生异响。而且125cc平踏板为了加强车架,脚踏板会被抬高,骑起来并不舒服。
既然这些功能不是主因,那车头变大到底是为啥?答案是设计美学在起主导作用。工业设计里有个“视觉饱满度”的概念,就像本田天使之翼的V型轮廓,小车头会破坏整体流线。反过来,意塔杰特的裸露车架设计,车头就显得瘦小,这也验证了覆盖件多车头就大的道理。
风格语言也很重要。现在运动化设计流行,三阳DRGBT二代用“龙魂仿生”的空力套件和定风翼,一看就很有攻击性。复古车型也是一样,Vespa的大车头能让人感受到经典的厚重感,小了就像“简化版”。
不过,功能和美学也不是完全对立的。大阳VRS125装了四颗LED透镜灯组,为了放下这些灯,车头不得不加大。三阳DRGBT二代的龙牙灯组藏在分层外壳里,既好看又实用,还能提高价格。水冷发动机需要前置散热器,ABS、TCS这些安全配置也得有地方放,车头就成了“功能仓”。
但设计和用户需求有时候会有冲突。意塔杰特为了性能放弃覆盖件,车头是小了,可大多数人接受不了。150cc平踏板想兼顾实用和操控,结果两边都没做好。不同地方的审美也不一样,这边喜欢饱满的,欧洲人却更爱极简风格。
未来会怎么发展呢?电动车可能是个突破口。电池布局改变后,前舱空间能腾出来,车头可能又会变小。年轻用户越来越看重颜值,但安全和功能也不能少,找到平衡点才是关键。
设计不是单选题,而是带着镣铐的舞蹈。厂商得在用户需求和技术限制之间找平衡,消费者也得明白,买车时得综合考虑,不能只看一方面。说不定过几年,电动车的普及会让踏板车设计迎来新的春天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