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车,不香了?
上个月我去提车,路过一家曾经门庭若市的雷克萨斯4S店,发现门口冷清得连保安都在打盹。而隔壁理想门店,周末试驾都得排队。这画面让我心头一震:曾几何时,加价提车、等三个月才能开走一辆雷克萨斯ES,是身份的象征;如今,同样的品牌,却在终端狂降8万、送保养、免购置税,只为留住一个客户的犹豫。
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整个进口车市场的集体退潮。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的数据,2025年1—5月,我国进口汽车仅18万辆,同比暴跌33%。要知道,十年前的2014年,全年进口车销量可是高达143万辆。如今,2024年全年才70万辆,还不到巅峰期的一半。进口车的黄金时代,真的结束了。
一、从“加价王”到“降价王”:雷克萨斯的转身
我开过最久的一台进口车,是朋友的雷克萨斯RX 300。那会儿是2018年,它安静、顺滑、细节精致得像一件日式手工艺品。中控台的木纹饰板温润如玉,按键反馈清脆,空调出风口的阻尼感调得恰到好处——这不是工业品,是“匠人精神”的具象化。
可现在呢?去年我再去试驾新款RX,销售主动告诉我:“现在买有8万优惠,还能送5年保养。”我愣了下。这车当年可是加价5万都一车难求。从“求着买”到“求着卖”,不过短短几年。
为什么?因为市场变了。雷克萨斯引以为傲的“进口品质”,在国产新势力面前,已经不再是稀缺资源。理想L9的冰箱彩电大沙发,蔚来ET7的NOMI语音和换电网络,极氪001的操控质感——这些配置和体验,早已超越了传统豪华的定义。
更关键的是,雷克萨斯自己也在变。他们在上海独资建厂,计划2027年投产,年产能10万辆。这意味着,未来我们可能再也看不到“纯进口”的雷克萨斯了。 这不是背叛,而是生存。当国产化能降低成本、贴近市场、快速迭代,谁还愿意守着“进口”这个标签,坐等销量下滑?
二、超豪华的“最后堡垒”:宾利、劳斯莱斯还能撑多久?
当然,不是所有进口车都在“跳水”。宾利、劳斯莱斯、法拉利这些超豪华品牌,依旧活得不错。它们靠的是什么?不是技术,而是“故事”。
我试驾过一次宾利欧陆GT,那台W12发动机的声浪,像一头被唤醒的猛兽,低沉、浑厚、带着贵族式的克制。内饰的缝线精确到毫米,每一块皮革都经过手工挑选。这种仪式感,是算法和流水线暂时无法复制的。
但宾利自己也承认,市场在降温。其CEO Frank-Steffen Walliser博士坦言,当前全球市场相比2021-2022年的峰值有所下滑,中国和美国尤为明显。经济周期、消费信心、环保趋势,都在挤压超豪华车的生存空间。
劳斯莱斯还能靠定制木饰、星空顶撑一阵子,法拉利用赛道基因吸引忠实粉丝,但它们注定只能是“小众艺术”。主流市场的话语权,已经不属于这些“旧贵族”了。
三、非豪华进口车:被国产化浪潮“团灭”
如果说豪华品牌还能靠品牌力挣扎,那非豪华进口车的处境,就只能用“惨烈”来形容了。
拿斯巴鲁来说,2024年在中国销量只有3635辆,同比下降54%。曾经靠“水平对置发动机+全时四驱”吸引越野爱好者的它,如今连存在感都快没了。2023年,庞大集团退出,意味着它彻底失去了本土资本的庇护。
为什么?因为它的优势被国产车“平替”了。比如,20万级的国产SUV,像哈弗大狗、捷途旅行者,不仅有四驱系统,还有L2级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更大的空间——斯巴鲁引以为傲的“硬核”,在国产车面前,成了“偏科生”。
我有个朋友是斯巴鲁老车主,他跟我说:“以前觉得它操控好、安全,但现在看,车机卡、油耗高、维修贵,真不如换辆国产新能源。”这话很扎心,但很真实。
四、国产车凭什么“赢”?三电、智能、产业链的降维打击
进口车的衰落,不是偶然,而是中国车企全面崛起的必然结果。
我在试驾过蔚来ET5T后,彻底明白了什么叫“降维打击”。它的加速平顺得像高铁,静谧性堪比图书馆,车机反应速度比手机还快。更重要的是,它的电池管理系统(BMS)和换电技术,让“续航焦虑”几乎消失。
国产新能源在“三电技术”(电池、电机、电控)上的领先,已经形成护城河。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华为的DriveONE电驱——这些技术不仅安全、高效,还通过规模化生产把成本打下来了。
再加上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从上游材料到下游充电网络,中国已经形成了闭环。这意味着,国产车不仅能造得好,还能卖得便宜。
比如30万—50万元的价格带,曾经是奥迪A6L、宝马5系的天下。现在呢?理想L7、腾势N7、极氪001,凭借更强的智能化、更丰富的配置、更低的使用成本,成了更多家庭的首选。
五、真实车主怎么说?两位老司机的“换车日记”
我采访了两位真实车主,他们的选择很有代表性。
第一位是李哥,45岁,企业中层。他开过12年的宝马525Li,去年换了理想L8。“不是不爱宝马了,而是理想更懂中国家庭。冰箱、彩电、大沙发,老婆孩子喜欢;空气悬架+智能驾驶,我开起来也轻松。关键是,一年油费省了2万多。”
第二位是小王,30岁,程序员。他原本想买进口的保时捷Macan,但试驾后发现,极氪007的操控和加速完全不输,价格还便宜15万。“保时捷的品牌光环还在,但极氪的智能座舱和OTA升级,才是未来。”
他们的选择,代表了大多数理性消费者的心声:我不反对品牌,但我更看重体验和性价比。
六、竞品对比:雷克萨斯NX vs 理想L6 vs 极氪007
我们拿三款车做个简单对比:
项目 雷克萨斯NX 350h 理想L6 Max 极氪007 75kWh后驱版
价格(万元) 31.88-41.88 24.98 22.99
动力形式 油电混动 增程式电动 纯电
续航(WLTP) 油箱63L CLTC综合1390km CLTC 688km
智能化 基础L2辅助驾驶 AD Pro 3.0(高速NOA) ZEEKR AD(城市NOA)
座舱体验 精致但车机老旧 家庭场景优化 科技感强,音响顶级
结论很明显: 如果你追求品牌和耐用性,NX仍有价值;但如果你想要智能化、低使用成本和家庭体验,理想和极氪是更优解。
七、未来展望:进口车还有机会吗?
我的判断是:机会有,但很小。
未来,进口车可能只会存在于两个极端:一是超豪华品牌的“艺术品”,二是小众性能车或越野车(如奔驰G级、Jeep牧马人)。主流市场,尤其是30万以上的中高端领域,国产新能源已经站稳脚跟。
丰田、大众、宝马等品牌也在加速国产化,比如雷克萨斯的上海工厂,就是信号。“进口”不再等于“高端”,“国产”也不再等于“廉价”。
结语:车的本质,是“移动的生活场景”
我始终认为,车不只是代步工具,更是生活方式的延伸。十年前,开一辆进口车,是身份的象征;今天,开一辆智能电动车,是效率和体验的升级。
进口车“不香了”,不是因为它变差了,而是因为中国车变强了。
各位车友,你们怎么看?你还会为“进口”二字买单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我会认真回复每一条留言。
(数据来源:崔东树,中国汽车流通协会)
最后提醒一句:无论开什么车,安全驾驶永远是第一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