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销量曲线背后 一个时代的悄然转折
那串数字静静地躺在那里。2015年,100.63万辆;2020年,162.70万辆;2024年,85.23万辆。一条完美的抛物线。上升。然后坠落。
曾经,买发动机送车不是一句玩笑。
那是技术本田的黄金时代。VTEC的声浪是无数车迷的信仰。i-MMD混动系统让对手难以企及。一日本田,终身本田。这句话背后是可靠的品质、经济的油耗、出色的动力。那时候,4S店的销售不会跟你废话。价格坚挺。等车三个月。
转折发生在2020年。那是巅峰,也是拐点。
新能源的浪潮来得太快了。快到让所有传统巨头措手不及。2025年一季度,中国品牌市场份额已达62.9%。这个数字在五年前还不敢想象。本田的核心优势——那台完美的发动机,在电动时代突然失去了魔力。
是啊。现在谁还谈论发动机呢?
人们关心续航。关心智驾。关心车机流畅度。关心露营时能否外放电。这些,都不是本田的强项。
看看现在的产品线。雅阁插混月销仅数百台。e:NP2 极湃2勉强突破四百。那个曾经每个细分市场都有爆款的本田,不见了。问题出在哪?
决策太慢。
日本总部对中国市场的变化感知滞后。他们依然相信油电混动优于插电混动。他们觉得设计不必太激进。他们认为本田标就能保证销量。这种傲慢,正在吞噬这个品牌。
新推出的“烨”品牌能拯救本田吗?也许。但时间不多了。2025年上半年销量仅31.59万辆。照这个趋势,全年可能只有60万辆。相比四年前,跌去整整一百万。
这不是本田一家的问题。是所有合资品牌的共同困境。日系份额从25%萎缩至不足15%。德系、美系同样艰难。时代变了。游戏的规则彻底改写。
那个靠发动机就能赢的时代,一去不返。
如今的本田站在十字路口。前面是电动化的不归路。后面是依然能贡献销量的燃油车。两头都要抓,两头都不讨好。这种撕裂感,体现在每一个决策里。
还能翻身吗?也许。但必须彻底改变。从产品定义到营销方式。从研发体系到决策机制。需要一场彻底的革命。而不是修修补补。
那条销量曲线还在向下延伸。它不只是数字。它是一个时代的注脚。传统燃油车的黄金时代,真的结束了。
而本田的故事,才刚刚进入最艰难的章节。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