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刷到新闻,电动车圈子又炸锅,啥新鲜玩意儿?钠电池两轮电动车,雅迪、台铃都上主推,说是铅酸进阶版,锂电平替神器,各种数据贼硬核,续航远、耐低温、安全快充,官方宣传比鸡血还猛,市场却冷得很,销量没法看,这事儿就挺魔幻。按理说新技术,主打刚需,老百姓用得最多,可实际情况啪啪打脸,卖不动,业内人分析三大原因,看完真的头大,感觉行业内卷严重,电池迭代跟不上消费习惯了。
耐用,也没啥用。 钠电池理论上充放电次数两千次,吹十年不换,这优势老厉害了,冬天极寒都能抗住,电量掉得少,能量密度高,车子轻,跑得远,热失控没有,充电也快,数据拉满。连续追着官方动态,仿佛未来已来,每一条都在引爆期待。但买单的人不按套路出牌,实际门店走量,钠电车型跟锂电单子比起来就是段子水平,大家还是选价格低的,钠电详细参数只在车行里一堆纸,车主看完一边拍视频一边传梗,“新电池牛但不买”,画风全是“先观望”等降价。
第一个原因,价格高,谁想买都是犹豫。 官方强调亲民,卖点就是铅酸平替,跟锂电比不是天价,结果实际一搜,雅迪Q1钠电版2899元,续航94公里,配置是没问题,但干脆说买不到两千的铅酸版,同样电量,价格直接差出来,钠电把自己挤进锂电那一栏,车友一算账,哪来的性价比,不如直接锂电或者继续用铅酸,工薪消费主力群体吃不起这个亏,线下门店都和客户逗乐,“你觉得划算我们就进货”,结果是苦笑,没人接单也没人主动问钠电换购,大家微信互发段子“钠电出来,是不是又要等五年普及”。
第二个原因,宣传和实际体验之间隔了一条银河。 官方卖点说15分钟快充到80%,但实际场景满电要靠专用充电桩,这玩意儿小区根本没有,标配还是传统充电器,工作日晚上照旧四小时起步,快充直接变成理论,不落地。 客户体验聊起来都一句话,“这快充就是忽悠”,实际用车生活没有变,一点儿没感受到新科技带来的便捷,甚至要多交一万配件钱还得自费改装,售后体系也还不成熟,三年五年之后电池真出事,大半维保员都是锂电老玩家,钠电没见过,维修点人都在问厂家进不进货,“这结构跟锂电不一样,配件都没有”,说到底还是新产品不接地气。
第三个原因,电动车管理和使用场景跟钠电不搭。 现在主力市场本质还是电动自行车,限速25公里,跑远没意义,每天代步用户,十公里通勤早就够了,谁还关注百公里续航,宣传里续航拉满,一线客户根本用不上。长期来看钠电最强优势反而不被需求,大家需要的是价格,方便,随手换修,续航不是第一位,养娃送外卖的工薪族根本不会多花冤枉钱买用不上的功能,反而会在门店吐槽“电池我只要便宜耐用就好,跑不远不是问题,城市禁摩政策我连跑都跑不上”。
钠电池其实真的很强,数据摆出来都让人眼前一亮,能耐低温,不怕自燃,环保耐用理论拉满,但是和现实接轨,就是不温不火,卖不下去,技术进步最终要回归到市场,得有用才行。车主要的是实在,低价更换,方便售后,钠电目前三大短板,价格挡住需求,快充噱头没落地,场景不匹配,真实销售数据悬着,门店都在观望试水,都在等厂家“降价加服务”,线下体验感全靠段子打气,线上销量拉不动,这局面让人头大。
说到底,技术要落地,还是得看钱包和场景,钠电池能不能让老百姓踏实买单,决定了能不能成为主流。不落地都只是PPT,不可能一口气带动热度。现在市场就是这样,有用户梗,没订单,电商平台一堆评论“等等党”,门店老板也没底气进货,行业转型等大降价和政策配套,那才有人买。谁能真正把价格打下来,配套服务跟上,实际体验和宣传一致,那才真叫爆发。
欢迎大家留言评论,谁才是电动车电池的下一个王者?你愿意花高价买钠电吗?你身边谁已经用上了钠电新品,实际感受如何?小编辛苦整理,一路记录产业变化,持续关注点赞,分享讨论,工作更有劲!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