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这事,有点像相亲,谁都怕看走眼,钱花下去到底是买了“真爱”,还是踩了雷?
最近,热搜上又多了个熟面孔——东风日产的新款轩逸宣布上市,嚷嚷着“11.39万起、Bose音响上车”。
可问题来了,这价格,这配置,这老朋友,真有大家说得那么香吗?还是只是旧瓶装新酒、买噱头送安慰?
咱今天闲话少叙,掰开揉碎,从头到尾瞅一眼——就看看,图便宜、讲面子的家庭,搬这新轩逸回家到底值不值。
先别急着说“日系情怀在召唤”,说实话,要我说,轩逸外观那点事儿,十年一梦,谁还没见过?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次日产是真下了点功夫把它打扮得利落又带点“潮”,车头那大大的家族V-motion“双下巴”格栅,带点镀铬小心机,还能亮灯的LOGO,乍一看,是有点年轻人的意思,不再是过去那种一本正经的油腻中年范儿。
别小瞧那环绕的LED日行灯,说不定夜里迎着风,对向车道别人第一眼认出你的不是车标,而是这灯组的造型。
再瞅一眼,熏黑尾灯一拉升,多少算点运动味,主打混个面儿过得去。
说句公道话,要是你是个不喜欢太浮夸的家用车主,或者手头预算卡得死死的,这外形隔壁小刘见了也得咂咂嘴,小区保安都夸你品味提升了。
可讲到动力,轩逸这颗“大心脏”还是没啥新鲜劲儿,依旧1.6L自然吸气+CVT的老伙计。
有人说,这是个安心的熟人,不看花哨,只管省心。
你要说追求猛劲、超车炫酷,什么2.0T、插混、涡轮增压,你别指望轩逸能给你带来赛道激情。
它主打的,就是一个“经济适用”。
日常通勤、送娃、接父母、买菜,那是妥妥得心应手,市区晃两圈,油表归零的慢动作让荷包松快一大截。
据说,油耗表现低于一众国产同行——这事吧,具体怎么算另说,但日产这套动力总成,皮实耐糙,再加上保养便宜,适合手里预算有限又怕后期维护烧钱包的人。
舒适体验这个老梗,换作轩逸,确实值得吹一吹。
“日产大沙发”不是现在才有的段子,多少人第一次坐轩逸就觉得自家沙发都得靠边站。
新款又下血本,后排加厚了15mm的填充,实测之后,坐过一次都念叨“腰不酸、腿不疼,膝盖还能伸展拳脚”。
膝部空间680mm——想象一下,成年人盘起腿比划比划都绰绰有余。
而且,全车USB后排都有了,空调出风口一应俱全,特别适合三口之家出游,或者约上朋友长途撒欢。
行李箱那560L的肚量,啥大件都能糊弄进去,推着婴儿车、拉着行李箱,简单切换后排4/6放倒,出门再也不焦虑东西塞不下。
一句话,空间和舒服,是它写在脸上的标签。
再来聊聊Bose音响,上面说了,8扬声器,光听个数眼睛都亮一半。
给11万出头的家轿塞这种“高配娱乐”,日产也是挺下本。
实际表现呢?底下乐评区消息说的还算靠谱,低音扎实不轰头,细节突出,搞点流行、爵士小曲,就是移动K歌房秒变小剧场。
音乐爱好者要是囊中羞涩,选轩逸基本可以“薅羊毛”,不至于太吃亏,车里上班路上蹦个BGM,日子有点小情调不香吗?
可别光顾着吹彩虹屁,轩逸短板也很扎眼。
智能这一块,大家都知道,国产车现在卷得一匹,轩逸还玩什么“顶配限定ProPILOT L2辅助驾驶”?
低配、中配就给你个定速和倒车影像。
说白了,都是家轿,秦PLUS DM-i、吉利星瑞,早都全系上L2、各种泊车遥控会玩出花来。
轩逸这一波就像个上班摸鱼但还想升职的老员工,技术点也会,但从没主动展示过。
讲车机互联,轩逸还是老一套CarLife,语音助手经常听不明白人话,国产同行都整了点华为、小米啥的智能互联,怼一声“小爱同学”能开天窗,轩逸还在慢慢悠悠查地图。
你说新一代买车,这差距,有点让人抓狂。
动力表现,再直白点说,高速上跑一脚,还得提前打个草稿。
1.6L四缸,说心里话,起步肉是真肉,遇上红绿灯小弟都蹭蹭窜出去,它还在咕哝,超吉利帝豪L和秦PLUS DM-i就别做梦了。
你真在山区住,天天要爬坡、跑长途,就别盼着轩逸给你激情四射,老老实实兜个底线保个平安,稳得一批,快不存在。
有一说一,要是你本身对“配置”没多大执念,也不咋讲究智能,你更看重的是省钱、省事,经典版轩逸很合适。
特别是拿大包优惠,北京实际落地高配燃油版能干下来9-11万,混动可能13万左右。
加上日产的口碑、后期保养不烧脑子、不揪心,这价格区间买个安心,还是挺有性价比。
你嫌它配置不够,新势力涌现又担心售后拉胯,轩逸的平平稳稳就有点让人服气。
这车其实就是一口典型的“水桶”,你说哪里突出吧,好像也没有,感觉就是家里啥也不精但样样够用的那种老桌子。
经济省油、空间大、座椅软、配置够用,家用带娃买菜都能兜住,不爱玩花样的爸爸妈妈很容易认这个账。
要说黑科技、智能车机、动力性能,都不是轩逸主打的卖点,那是新势力和国产车型们的主场。
轩逸就是一炉保守火,总归冬天不惹火灾、夏天还能点灯泡。
真要追潮流、拼高智能,预算宽裕更在乎体验,可以往比亚迪秦、吉利星瑞那边瞟一眼。
可只要你预算还得精打细算,不太折腾自己和家人,轩逸还是个靠谱的选择,而且牌子老,市面保有量大,售后也不让人头疼。
但是,有一点必须认清,轩逸赢的是稳,对新潮智能化根本不感冒。
电气化、智能网联,这些年风头越来越足,轩逸还靠着经济大旗守着家用阵营,挺有点“老黄忠坐镇营门”的意思。
眼下车市越来越卷,谁都想做那个“低价高配、颜值拉满、黑科技欢乐送”的全能选手,可咱买车真就非要全都占齐吗?
还得问问自己的钱包和需求,这才是市井生活的真理。
综上所述,轩逸这次换壳上市,说是大动作其实就是加了点花活,主打顺手实用。
实话实说,谁家真要省钱择车、对智能没大要求、开销不能太任性,这车值得考虑。
当然,眼馋顶配那点黑科技的朋友,入门版买不到就别折腾了。
面子够、实用足、售后省心——轩逸依然是那道安全牌。
非要争个第一、拼个潮流引领,那还是得转身去新能源汽车或者高智能国产选手的怀里碰碰运气。
车市内卷这么厉害,还会有多少家庭为这一份平淡、这份安稳买单?
欢迎大家评论区聊聊,你觉得11.39万买轩逸,是吃亏还是捡漏?
你是更偏向颜值舒适,还是科技动力?
一起来唠唠买车路上的血泪故事吧!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