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豪华品牌集体撤离,成都车展变凉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成都的8月,雾气散去,一场盛会即将开场。按往年,这里不光有人头攒动和记者的闪光灯,还有不少“奢侈品铁皮”扎堆亮相——保时捷、宾利、劳斯莱斯、兰博基尼这些名字的出现,本身就像是给现场撒了点葡萄糖。当你穿过展厅某一侧,你能嗅到红酒和真皮内饰混合的味道,脚步总是会慢下来。可今年,许多品牌的展台位置甚至还没来得及洒水泥,保时捷们集体消失,成都车展变了味。

是否会有人在现场抬眼四顾,禁不住冒出一个问题:如果今年我的人生“配角”们都缺席了展台,那主角还剩谁?如果我是这场车展的策划或者甲方爸爸,面对闪电式“断层”,会如何应对这波冷场?一场车展的盛大与否,许多人看的是“豪华品牌够不够多”,但今年成都车展,答案显然不够“热闹”。

回到案件现场——这并不是第一次有品牌选择“撤展”。去年玛莎拉蒂和英菲尼迪已率先退场,而今年,包括保时捷、宾利、兰博基尼、劳斯莱斯、玛莎拉蒂、莲花、捷豹路虎、雷克萨斯、英菲尼迪、捷尼赛思等十个品牌集体“失踪”,让所谓的“豪华阵线”只剩下几家“主流”班底。这不是一场简单的缺席,而是一条长长证据链:销量下滑、市占率拉胯、成本控制需求逐年高涨,每一根链条都牵着一个品牌的命根子。

保时捷的全球销量下跌了6%,中国市场更是暴跌28%,市场占比从30%跌到眼下的14.5%。莲花在国内一年只卖两千多辆,连给展商发纪念品的人手都不够。这种数据读取起来没什么浪漫色彩,只剩下钞票和压力的直勾勾计算。“参加车展”的决策,变成了一场高成本、高风险的豪赌。

要在成都车展场地搭一个“配得上品牌调性”的展台,少说几百万砸进去;运展车、上保险、布展、参展团队差旅,一场下来能花掉上千万。但摆出了财神爷雕像,能否换回财神爷本人?“增收不增利”的行情下,这道“烧钱题”已无人愿做。品牌目标客群越来越转向定制私域服务和碎片化体验,车展引流变成了“打酱油”,撤展就像是理财课上的第一条:风险收益比不合适,不上车。

BBA——奔驰、宝马、奥迪,一向像链子上的三颗珍珠,多少有点“爱惜羽毛”。可今年,三家的日子也不好过,7月销量连跌,奔驰直接掉到厂商榜的第22位。宝马上半年交付31.79万辆,还算“稳盘”;奥迪28.76万辆,奔驰29.32万辆,都没到预期。收入增长4%,利润却下跌8%,利润率只剩4.3%,一季度更萎缩到3.9%,行业平均6%,BBA的珍珠也快蒙上灰。

二线“豪华”品牌日子更是又冷又清。林肯上半年只卖出1.57万辆,同比暴跌三成,渠道缩水得让人脑壳疼,经销门店从150家掉到98家。这不是病,这是“血崩”。就连绍兴唯一林肯4S店也关门了。电动化转型慢半拍、纯电产品形同鸡肋,林肯早已进入自我反刍状态:销量下滑引发渠道收缩,渠道收缩又让销量更跌,“死亡螺旋”不是贬义,而是统计学意义上的事实。

沃尔沃也同样没能逃脱困局。全球销量五连跌,上半年在中国的新能源车交付才7000多辆,纯电仅900多,跌幅高达57%。继续“卷”降价、裁员,但核心竞争力的流失再打折也回不来。安全、北欧,成了追溯历史标本,现实时常让老工程师连夜加班做PPT。

新能源“豪华”品牌也没有例外。蔚来作为“坚守成都车展”的代表,上半年交付近11.5万辆,看着还不错,但和理想、问界月销三万的成绩比,差距明摆着。44万辆的年度目标只完成了四分之一,剩下几个月月均需卖出5.4万台,对老板李斌来说,这比重庆火锅还烫。蔚来累计亏损破千亿,一季度净亏损近70亿,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官宣巨幅降价,“以价换量”成为必选题。李斌的“蔚来活下去最重要”没有任何修辞,只剩下自救神情。

这一连串撤展、降价、渠道收缩、成本控制的动作,都是典型的应对症状。豪华车市的黄金时代已过,大家都在“适者生存”,信仰光环褪去之后,资源只能向产品、技术和用户体验倾斜。车展展台怎么布置,似乎越来越不重要。毕竟那块舞台终究不是永恒的,谁能留住自己的客户,谁就能留在下一幕里。

从案件角度说,这一宗“豪华失踪”案远没有结束——下一届成都车展,还会消失谁?也许我们应该反问:是品牌缺席了展台,还是消费者的需求转向了更高的产品性价比和体验?在车市彻底洗牌的风口浪尖,对豪华品牌来说,*身份滤镜*已到卸妆水阶段,大家都在拼产品力和活下来。

十个豪华品牌集体撤离,成都车展变凉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有驾
十个豪华品牌集体撤离,成都车展变凉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有驾
十个豪华品牌集体撤离,成都车展变凉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有驾
十个豪华品牌集体撤离,成都车展变凉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有驾
十个豪华品牌集体撤离,成都车展变凉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有驾
十个豪华品牌集体撤离,成都车展变凉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有驾

作为一名《法医》作者,我很习惯从证据和尸检报告里寻找真相。可车展的“断层”不是一具验尸报告那么简单——它是一个行业缩影,一个时代声响。当豪华品牌们收起镀金展台,留给我们的或许是更务实,更贴近用户的选择。也许未来的车展,一个“新晋”品牌的展台是最热闹的地方,观众也许不再管你的Logo能不能反光。

最后,问题留给现场:如果有一天,所有“豪华品牌”都消失,我们还会为了看一场车展兴奋不已吗?还是会决定,买车那件事,从一开始就与“身份”无关,只和实用、有趣,以及是否能撑过下一个寒冬有关?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