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周四晚上八点,坐在北京五方天雅的展厅里。灯光明亮,四周静悄悄的,只听到吊顶风机嗡嗡作响。我用手摸了摸中控台,微微发烫,屏幕的暖意像是车内空气的温度提示:别太激动,别太激动。
刚刚跟销售聊天,他提到这款新车价格刚好20万出头,感觉挺香。其实我一直关心的也是空间,尤其是家里刚领了个二岁的小崽子,空间够不够用?我翻了下笔记,看到一组数字:4937×1988×1673mm,轴距2860mm(估算不准确,样本少,但确实大),跟大部分20万左右的SUV比,确实算宽敞。
咱们比对一下,线脚宽了点,也更有大家庭范儿。坐在副驾,座椅支持零重力模式,调到121度,我还想,这能坐多久?睡一觉刚刚好。折叠后还能腾出超1米空间,照料娃娃车、照看孩子挺方便。等会我得试试后排的半躺模式,131度角的靠背,感觉自己真能当旅途中的半休舱。
说到空间,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到一个细节:副驾座垫下竟然还藏了个抽屉,可以放手机、充电宝。细节真不少。可惜这次试驾没有带家里的摇篮娃过来,不能试实际坐感,但从设计来讲,这空间是真的用心。
提个奇怪的问题:这车的后排坐姿,还会比同价位的别的车舒服吗?我倒觉得,虽然标榜超大五座,但实际坐下去比思域啥的,腰不累得更快点儿。这事得实际坐过才知道。
这车号称450km纯电续航(估算,样本偏少),我心里在算:如果每天上下班开30公里,能开好几天不用考虑充电,超省心。长途出行也不担心,那450是不是夸张?我觉得,实际用途中,要是跑高速,续航时间可能会比数据少点,但总体还算靠谱。开个空调,电池也会亏点油,但比起焦虑的续航焦虑,算还行。
这是我觉得有意思的点:它配的电池,名字叫宁德时代超级骁遥。从研发角度讲,这种大能量密度的电池,像拼拼图一样拼起来,保证了车辆的续航里程。你想想,夏天开空调,电池像人一样也会发热,需要散热管理。这个我猜(不确定)大概和家用空调制冷一样,调温能节省点电池能耗。
再说性能,踩一下油门,突然推背感满满——这车的峰值功率500千瓦,扭矩800牛米。我估算心算,百公里加速三秒多点,当然是测官方数据的样子,实际体验会比这更实际。转弯时底盘反应迅速,像是喝了点烈酒似的提神,手感比不上专业赛车,但在这个级别算是挺精准了。这车的操控我还挺喜欢。可是我就在想,是不是太拼了?不少人买SUV还真是为了享受空间,而不是这点动力。
我还好奇:中控的那块24英寸MiniLED屏,亮起来确实震撼,但用起来是不是跟手机一样,操作繁琐?我曾经试过另一个品牌的高端车,操作系统反应慢到让我想掉头走人。这一回,看起来新一代AIOS,支持指令,毕竟大屏幕放在中控,不能总跟加载中斗嘴。反正用起来合我胃口,就是别让我每次点个导航都要等个几秒。
安全方面,车身用了十纵十横的钢结构,钢板厚度我估计,约在1500兆帕级别的热成型钢,比起老款那些钢板,安全性更强。座舱里用的高强度钢材,得益于中汽研C-NCAP五星认证,实际得分大概在95分左右(估算偏少)。我门市的修理工说,这车耗了不少心思在硬核结构上:这车别指望碰一次就废,他笑着补充。
动力和安全真的让我佩服,但我更惊喜的是他那智能驾驶。英伟达Thor芯片,加持520线激光雷达,支持自动避障、夜间识别——甚至能自己识别收费站。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它怎么能比人眼还快?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搭载了算法,能从路面数据中学提前反应。要真全靠算法,也会出偏差吧。它是不是会在某些复杂场景下躲避不及时?这话题我还得多问几个人。
讲科技,之所以提这么多,是因为我在用这辆车时,深怕新鲜感退了后,觉得不过如此。没错,空间豪华、安全感满满、续航稳定,和它的外观一样硬朗,放在金属车身上,像是一只准备出击的猎鹰。心里总有个疑问:它的成本是怎么控制的?我猜,像电池这样的大块头,能控制得好,就是最贵的部分。而国内生产、国产品牌这标签,可能也是最大成本节约点,我怎么觉得?(这段先按下不表。)
让我最喜欢的场景之一,是停车场那盏忽明忽暗的顶灯,车头微微抬起,顶着点点雨水,车门刚刚打开,空气中夹杂着橡胶和电池的味道,感觉像在科幻电影里。也许未来的出行,都像这样—在科技和生活的交汇点上。
不过我心里还是有个疑问:这车,能不能像市场传说的那么没有槽?或者,我的用车惯跟别人很难一样。你觉得,如果你是普通家庭主力,像我这样用,真能体验到它说的这些新吗?还是说,遇到点小坑,也得靠日常修修补补应付未来?真希望试驾能让我多瞧瞧它实际表现的那些细枝末节。
——
(这段先按下不表,可能我说的有点大,但我确实挺想知道,这辆车什么时候会真正飞起来,而不是老在我脑海里环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