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个社会变化是真快,谁也没想到啊,连汽车行业这么“老派”的一块地方,传统车企的董事长都得亲自下场直播带货了。
你想想吧,尹同跃都60多岁的人了,本来是应该坐镇后方、挥斥方遒的,结果现在被迫开直播、自己开车测智能驾驶,还要面对镜头和网友打趣,现实真的太魔幻了。
其实这种变化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前些年你去买车,都是到4S店,体验一下、聊聊配置、砍砍价,然后就是看广告,听身边人推荐。
那会儿车企的营销基本靠渠道和广告,慢慢铺开市场,虽然不快,但挺稳当。
可这两年,互联网直接把所有行业的玩法都给颠覆了。
你看看现在的年轻人,买东西都上网搜,刷视频、看直播、冲热搜,这影响力分分钟突破次元壁。
这也不能怪尹同跃,因为你要是不跟着变化走,就只能被淘汰。
你说传统车企有老底子,有技术,有工厂,按理说应该稳得住,但消费者的注意力早就不在原来的那一套上了。
你不主动出来跟大家互动、讲故事、玩梗、拉近关系,光靠那套老派的宣传,大家根本没兴趣。
雷军和余承东为什么火?
说白了,他们会用社交媒体,会造话题,会把自己和品牌绑定,消费者觉得买车就像买个情怀,买个参与感。
雷军的“小米SU7”一上市,发布会的热度直接拉满,“请大家监督小米做好车”这句话,瞬间把自己和用户放在一条线上。
你说这玩意儿是不是套路?
但不得不说,管用!
粉丝排队下单,网络上各种热搜链接,把小米汽车的影响力推到了极致。
甚至一堆人都说,买的不是车,是雷军过去十年的创业精神和故事。
再说说余承东,从“遥遥领先”到“吊打一切友商”,嘴皮子功夫一流,随便一句话都能变成全网话题。
有人说他吹牛,其实他就是在给品牌造势。
每次发布会前后都能带起讨论,问界M9上市之前人家连续一周搞技术解读,把每个卖点都拆开讲。
到最后,产品一上市,直接爆单。
这种流量转化能力,传统车企怎么看、怎么学,都会觉得难。
回到尹同跃,说他“东施效颦”其实有点不公平,人家能放下架子、主动出来学已经很不容易。
你想想看,一个60多岁的企业家,身后是几万人的企业,平时都是开会下决策的角色,现在要面对镜头、跟网友互动,这对他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关键不是他会不会讲段子、会不会玩梗,而是他愿不愿意走出舒适区。
传统车企的难点就在这儿,一方面有着深厚的技术和产业积累,另一方面却在营销和传播上跟不上节奏。
你说车企比拼到最后,当然是产品和技术谁更硬核,但在互联网时代,酒香还怕巷子深。
你技术再好,卖点再多,没人知道、没人讨论,就没人买单。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车企高管开始下场直播,拼的其实是态度,是对新变化的适应力。
很多人觉得流量=销量,其实这是误区。
雷军、余承东流量大,但要是产品不过关,最后翻车一点都不稀奇。
流量只是放大器,把你的优点、缺点都放大到全网。
你要是经得起考验,那流量就能转成口碑和销量。
如果产品不行,翻车的速度也比以前快十倍。
所以说,传统车企不能光学表面,更要练好内功。
说到底,现在的车市竞争已经不只是造好车那么简单,更多拼的是谁能抓住用户的心理,谁能用新方式把产品的优势说出来,让用户觉得买你的车是个有参与感、能表达自我的事情。
你看小米、问界,都是把用户的需求和情感洞察得很透,他们会用故事、用互动,把用户变成品牌的传播者。
你看发布会、看直播、买车提车,整个过程都很有仪式感,用户觉得我买的不只是车,是在参与一个有温度、有梦想的品牌建设。
尹同跃现在开始学这些,其实并不晚,毕竟中国的车市还在巨变期。
但问题是,能不能把流量变成持续的动力,这才是考验。
你不能只靠一次直播、一次热搜,就以为万事大吉。
要看你后续能不能把粉丝的热情留住,把产品做得越来越好。
否则,过了新鲜劲儿,大家就会转向下一个热点。
其实现在所有行业都一样,谁都没法只靠老本吃饭。
汽车行业只是变化得慢一些,但终究还是会被新一代消费者的习惯牵着走。
对传统车企来说,这既是压力,也是机会。
压力在于必须快速转型,机会在于只要你能跟上变化,利用好自己的优势,再加上新玩法,照样能逆转局势。
就拿奇瑞来说,最近几年的产品力其实在不断提升,新能源、智能化都有不错的布局。
只不过以前宣传不到位,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奇瑞在这些领域的进展。
所以,这次尹同跃亲自下场,至少能让更多人关注到奇瑞的新车和新技术。
哪怕刚开始会被网友调侃、吐槽,但只要能把技术优势讲清楚,把产品故事讲生动,长期来看肯定是正向的。
当然,传统车企要学的东西还很多。
不是说董事长直播一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关键还是要把互联网思维融入到企业的各个层面。
比如产品开发的时候就和用户互动,提前听取他们的声音;又比如服务体系要更灵活,适应年轻用户喜欢的交流方式。
这种转型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一个长期过程。
雷军和余承东之所以成功,也是多年积累下来的。
再说句实在话,现在的消费者比以前聪明多了。
一场发布会、一个段子、一次直播,能吸粉是没错,但能不能转化为销量、能不能留住用户,还得看你后面怎么做。
产品不行,口碑就会反噬你;服务不到位,用户一句话就能让你掉粉。
所以,流量是把双刃剑,用得好能帮你飞,用不好分分钟翻车。
传统车企如果只学表面功夫,不下功夫做产品和服务,最终还是走不远。
我觉得接下来中国车市会越来越精彩,不同的企业、不同的玩法都会出来。
传统车企如果能借着这波“下场直播”的东风,把自己的优势和故事说给更多人听,然后在产品上继续发力,还是有机会的。
但如果只是跟风、做做样子,没有真东西,到最后还是会被淘汰。
最后想说,现在已经没有哪个行业是可以“高高在上”的。
用户的关注力是一切的核心,谁能赢得用户,谁就能笑到最后。
对尹同跃来说,下场直播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把传统和创新结合起来,把企业的故事和用户的感受打通。
这才是对一个企业家最大的考验。
这个时代变化很快,你不主动改变,就只能被动接受。
希望像奇瑞、比亚迪、长城这些老牌车企,都能在新一轮洗牌中找到自己的新位置。
总之,现在这个时代,谁能听得懂用户的声音、敢于面对变化、肯放下身段去做新事,谁就有机会。
车圈大佬们下场直播,表面上是追热点,但背后其实是一次深刻的自我革命。
希望所有的车企都能用心造车,用心讲故事,用心服务用户。
这样,才不会被这个互联网时代淘汰,才有可能迎来真正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