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手机里的骑手群直接刷屏,一条短信截图被转得满天飞“您在××路骑电动车飙到52码,超速,罚款50元,请及时处理”。
我看完也跟着愣了,骑个电动车还能被拍?这摄像头啥时候冒出来的啊?
我先跑去街上转了几圈,才发现原来早就贴了“区间测速起点”、“违法抓拍”的小牌子,导航上也标得清清楚楚,只不过大家平时都着急赶路,根本没人抬头看。
900多个路口,全装好了,专门抓闯红灯、逆行、不走专用道,今年一口气拍了33万起,数字听起来挺吓人。
可想想每天有多少车在路上横冲直撞,也就不奇怪了,最让大家晕头转向的,是限速这事儿。
国家标准说车子设计最高25码,可交警叔叔补了一句“在非机动车道里只能跑15码”,我当场就懵了,合着我买辆25码的车,只能当15码的乌龟开?
设计时速归设计时速,道路限速归道路限速,道理我都懂,可真踩到15码,旁边骑自行车的大爷嗖一下就超过去了,心里那个别扭啊,说到外卖骑手更是有苦说不出。
王师傅跟我掰着指头算:以前超时一单扣20%,现在美团说明年不扣超时费了,听着挺美,可订单量一点没少,送一单才5块钱,不跑快点,孩子学费谁给?
我听完也只能叹气,平台算法卡得死死的,客户催单催得紧,红灯、堵车、找楼全算骑手头上,换谁都得咬牙拧电门,再瞧瞧那些改装车,限速器一拆,电机一换,50码轻松上,大灯闪得跟迪厅似的。
问题是,刹车还是原厂的,重量倒是翻了一倍,真出了事,吃亏的还是骑手自己。
交警路口天天吹哨子,可改装厂躲在后面数钱,光逮骑手,我总觉得哪儿不对,50块罚单背后,其实藏着一串数字。
浦东的徐师傅,闯红灯那天下着小雨,车速22码,刹车坏了,人没救回来,今年上海电动车死亡事故里,四成是因为超速,听着就心口发紧。
我问在街边开杂货铺的李阿姨,她说得直白:罚款该收,可光靠摄像头够吗?路这么窄,车道这么挤,能不能先把路修得靠谱点?
写到这儿,我也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我知道很多骑手看到这50块,第一反应是倒霉,可我更怕哪天再看到新闻里说“某外卖员因超速出事”。
慢一点,真的不会少赚多少,可安全这事儿,一旦错过就回不了头了。
平台要是能把算法松一松,管理部门要是能把改装厂盯紧点,路权分配再合理点,咱们就不用天天在马路上演生死时速了。
大伙评论区聊聊吧,你觉得15码合理吗?平台还能做点啥,让骑手不捏着汗接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