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工厂的仓库里堆满了芯片,可欧洲的汽车生产线却眼看就要歇菜——一场供应链大戏正在全球上演。几千万美元的车规级芯片默默躺着,几千公里外的车企却快愁哭了德国的大众、美国的通用、日本的丰田,不是哪个小公司,而是全球顶尖的汽车厂商居然因为这事儿面临停产的风险,这事儿着实有点魔幻。
事情的开头源自荷兰政府的一波操作。说是为了“安全”,荷兰突然翻出了冷战时期的一本《商品供应法》,强行冻结了安世半导体的资产和知识产权,还撤掉了中国籍CEO,换成外国高管掌舵。看似下了狠手,可问题是,中国是安世半导体车规芯片的主战场,东莞、苏州两地的工厂产能占到全球的70%。荷兰拿着“空壳”喊话,这一出简直像演穿越剧技术是荷兰的,产能却靠中国撑着。荷兰人以为自己掌控全场,其实芯片的命脉还在东莞员工的操作台上。
事情闹到今天,背后多半隐约有美国的身影。荷兰跟美国外交部的小范围会晤文件透露,美方早就对安世半导体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位置虎视眈眈,并且公开表示对中国CEO心怀不满,甚至提出“更换CEO”就能获得它口中所谓的“豁免资格”。这时荷兰的一连串政令就来了。怎么说呢,把“经济安全”挂嘴边,最终却搞出了一出地缘政治大戏,你品,你细品。
巧的是,中国的反击也没含糊。对安世半导体的核心产品直接实行出口管控,这一张牌打得精准又狠。效果?欧洲车企集体叫苦,断芯片之后工厂直接停摆,宝马高端车型交付周期翻倍,德国工人每天损失光是直接经济损失就过亿欧元。仓库里的芯片越堆越高,车企的库存却只够撑两三周,欧洲车企协会都急得跳脚,放话对荷兰进行反制。这局中国打得是真漂亮。
讲真,荷兰政府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东莞工厂的中国员工已经明确只听中国法定代表人的指令,这一来,荷兰政府的接管计划就成了一张废纸。还记得那堆积成山的芯片吗?它们就像一座人生赢家的雕像,静静地观赏欧洲汽车产业的“高光时刻”。而且,荷兰自己也没落下损失,每天都得撑着巨额亏损。这种情况下,荷兰经济事务大臣终于低下了头,愿意与中方重启谈判。可现在的问题是,中方态度鲜明,“纠正错误行为”是必须的。荷兰到底心甘情愿地改错,还是继续硬撑?这就要看他们脑袋转得快不快了。
这件事情折射出了一个刺眼的问题全球化的供应链到底脆弱到什么程度。安世半导体一出事,整个链条都跟着瑟瑟发抖。原本以为供应链的世界就是一盘棋,没想到下棋的机制早已被人动了手脚。最后谁会成为被网住的“蜘蛛”,谁又能真正安全地从这场闹剧里脱离出来?谁都不知道。但人类的命运还真得取决于那些不起眼的、但总被千叮万嘱的“小芯片”。你说,这是不是全球化给自己挖的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