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政策收紧,中国汽车暴露极寒短板,加快本土化生产寻突破

走在莫斯科的街头,要是仔细留意的话,会发现个挺有意思的变化:过去到处都是欧洲和日韩牌子的车,现在慢慢地被来自中国的汽车给替代了。

从大众市场的长城、奇瑞,到豪华的理想、极氪,中国品牌在俄罗斯市场的份额越来越显著。这一变化起于欧洲品牌因为政治原因退出市场,中国车企敏锐地把握住了这个空白。

俄罗斯政策收紧,中国汽车暴露极寒短板,加快本土化生产寻突破-有驾

可是,表面上看起来挺火的背后,其实也藏着一些隐患:俄罗斯的政策不断收紧,中国汽车在极冷的天气里适应性的问题慢慢浮出水面,仅仅靠低价优势的生意模式也开始遇到困难。

对于这些问题,中国的汽车厂家正试图挖掘新的出路,寻找突破口。

俄罗斯政策收紧,中国汽车暴露极寒短板,加快本土化生产寻突破-有驾

市场机遇与潜在风险并存

这几年,俄罗斯的汽车市场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行业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品牌在俄罗斯的占比大概只有5%左右,可到了2023年,这比例竟然飙升到超过50%。

到2024年6到9月期间,中国品牌在俄罗斯的市场份额还达到了60%的高峰,虽然之后略有下降,但在2025年1到8月之间,仍然稳居在57%左右的较高水平。这一迅速上涨,正是因为中国车企抓住了市场的好机会。

俄罗斯政策收紧,中国汽车暴露极寒短板,加快本土化生产寻突破-有驾

与此同时,在严寒天气条件下中国车的表现欠佳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这些因素都给中国汽车企业的未来增长增添了不少变数。要想既巩固现有的市场份额,又应付好这些难题,确实是中国车企不得不考虑的新课题。

俄罗斯政策收紧,中国汽车暴露极寒短板,加快本土化生产寻突破-有驾

政策收紧与市场环境变化

俄罗斯政府在汽车进口方面的政策调整力度持续加强,尤其是对报废税的提升尤为明显。到了2025年第一季度,进口汽车的报废税已经飙升到66.7万卢布,比2023年时翻了一倍多,可见他们在这块儿确实下了重本儿。

按照目前的规矩,报废税还会每年涨个10%到20%,一直涨到2030年。这一系列政策让咱们进口的中国车费用直线上升,零售价格普遍都涨了10%到15%。

俄罗斯政策收紧,中国汽车暴露极寒短板,加快本土化生产寻突破-有驾

除了税费的变动之外,俄罗斯对车辆认证的标准也更加严格了。OTTC认证的本地化政策变得更加苛刻,这无疑又提高了整车进口的难度和花费。

要注意的是,俄罗斯政府曾明确指出部分中国品牌的车型存在品质方面的问题,还暂停了一些相关车型的销售。这个举动显示,俄罗斯正借助政策引导汽车行业逐步向本地生产方向发展。

俄罗斯政策收紧,中国汽车暴露极寒短板,加快本土化生产寻突破-有驾

之前,有些中国汽车企业采用“平行出口”的办法,躲避高额税收,也就是通过中亚国家把新车作为二手车转运到俄罗斯。

随着俄罗斯加大监管力度,要求通过中亚国家中转的车辆补缴各种税费,这条“捷径”逐渐被封死。政策环境的变动让中国汽车企业不得不调整在俄的经营策略,从单纯的出口转向更加深入的本地化发展。

俄罗斯政策收紧,中国汽车暴露极寒短板,加快本土化生产寻突破-有驾

技术短板与本土化突破

俄罗斯那极寒的天气对中国汽车可是挺难的考验啊,在零下好几个十度的寒冷中,一些中国车的发动机预热变得特别慢,电子设备也会出一些毛病。

有些价格亲民的车型连座椅加热、方向盘加热这些基本配置都没有,实在难以满足当地消费者的真正需要。这些技术上的不足不仅让用车体验打了折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汽车的品牌声誉。

俄罗斯政策收紧,中国汽车暴露极寒短板,加快本土化生产寻突破-有驾

不过,售后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也得引起注意。在俄罗斯偏远地区,一旦汽车出点问题,找维修点费劲,备件也不容易搞到手。

一些通过平行进口渠道卖的车型,遇到问题后就像“投诉无门”一样,尴尬得很。这也揭示出中国车企在俄罗斯市场缺乏体系化运营的能力,存在不少短板。

俄罗斯政策收紧,中国汽车暴露极寒短板,加快本土化生产寻突破-有驾

面对这些难题,中国车企也在积极推动本土化进程,像长城、奇瑞这些企业都在加强KD组装方式,靠着本地生产的办法,既能避开关税壁垒,又能大大缩短交货时间。

在产品方面,车企们都在搞针对俄罗斯特殊环境的专项研发,比如加强低温电池管理系统和全地形底盘调校这类技术。在售后方面,建立了“中心仓+移动服务车+授权修理点”的三级服务网络,既扩大了服务范围,又提升了服务品质。

俄罗斯政策收紧,中国汽车暴露极寒短板,加快本土化生产寻突破-有驾

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发展正站在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上,曾经凭借抓住市场空白快速扩张,但如今却遇到政策、技术、服务等各种挑战。这下子,咱们的车企可得好好琢磨琢磨,重新调整一下在俄罗斯的战略规划才能稳住阵脚。

只靠价格便宜和短期占领市场的方式,实在难以长久维持下去,搞好本土化运营、增强产品的适应性,再加上完善服务体系,成了不可避免的路子。

俄罗斯政策收紧,中国汽车暴露极寒短板,加快本土化生产寻突破-有驾

得提醒的是,现在有些中国车企已经在谋划新的布局,比如蔚来、理想等品牌,通过进入中亚市场,再逐步延伸到俄罗斯市场。这种“换个路线”的做法,也许能给中国汽车打开俄罗斯市场带来一些新启发。随着中国车企在国际市场不断积累经验,对各种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俄罗斯政策收紧,中国汽车暴露极寒短板,加快本土化生产寻突破-有驾

未来,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能不能从短暂的占领转变为长期扎根,关键还得看企业是不是真正明白了当地的市场需求,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这一过程虽然难度挺大,但也藏着不少新机遇。那些能迅速适应变化、深入本地运营的中国车企,俄罗斯市场还是大有潜力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