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突发!6个车企龙头扛不住了,9个利润缩水,只有7家偷偷涨疯了?

中国车市陷入“冰火两重天”:一边是比亚迪单季度狂赚91亿,一边是五大车企集体亏损超50亿。

当比亚迪的销量首次突破单季百万辆,净利润翻倍增长时,广汽集团却意外亏损7.3亿元,江淮汽车利润暴跌超过300%。 七家上市车企中,竟有五家陷入亏损,被网友戏称为“五大郎”。

这场分化正在加速。 赛力斯虽然销量下滑,利润却暴涨240%,凭借问界M9等高毛利车型实现了“越卖越少,越赚越多”的逆势增长。 而曾经辉煌的合资品牌如今成为拖累,广汽本田销量下滑超过25%,广汽传祺下降22%,日系车在中国市场全面退守。

跨国车企同样未能幸免。 大众集团利润暴跌33%,奔驰净利润骤降68.7%,宝马下跌29%。 美国关税政策让它们付出沉重代价,仅大众一家就损失了13亿欧元。

中国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远超预期,跨国品牌销量历史上首次跌破千万辆,市场份额从十年前的70%骤降至34.8%。

周末突发!6个车企龙头扛不住了,9个利润缩水,只有7家偷偷涨疯了?-有驾

行业利润空间被持续压缩。 数据显示,中国汽车产业链单车利润已从2017-2022年的2万元以上,降至2025年的1.4万元。 汽车制造业利润率从2022年的5.7%以上降至2025年一季度的3.9%,远低于同期工业企业平均水平。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新能源车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 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59.8%,长安汽车新能源车型占比提升至27.5%,上汽集团新能源车销售27.3万辆,增长近30%。 而未能跟上这一趋势的车企则陷入困境。

北汽蓝谷预计上半年亏损22-24.5亿元,虽然较去年同期有所收窄,但累计亏损已超过400亿元。 众泰汽车因缺乏运营资金,整车业务甚至未能复工复产,上半年继续亏损1.35-2亿元。

《财富》中国500强榜单生动记录了这场行业洗牌。 赛力斯排名从404位跃升至169位,营收增长298.5%,成为全榜单进步最快的企业。 比亚迪升至第27位,吉利、长城等民营车企排名普遍上升。

相比之下,传统大型车企表现黯淡。 上汽集团排名从30位跌到38位,利润暴跌88.4%;一汽从35位滑到43位,利润下降70.8%;广汽从53滑到66,利润暴跌168%。

零部件企业也呈现类似分化态势。 宁德时代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拓普集团、德赛西威等智能电动核心部件供应商增长迅猛,营收和利润双双增长超过20%。 而传统零部件企业则面临巨大压力。

周末突发!6个车企龙头扛不住了,9个利润缩水,只有7家偷偷涨疯了?-有驾

出口成为不少车企的生命线。 奇瑞汽车2024年出口汽车约114.5万辆,同比增长21.4%,是其排名上升的重要动力。 宇通客车累计出口客车1.4万辆,增长37.73%,排名从488位跃升至375位。

商用车领域的表现尤为明显。 中通客车、安凯客车、金龙汽车等客车企业普遍预喜,均将“出口业务增长”列为首要原因。 2025年1-5月,客车出口量同比增长超过35%,远高于商用车整体出口增速。

价格战仍在持续。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2025年6月的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高达59.7%,已连续数月位于50%的荣枯线之上。 大部分企业的年度销量目标完成率不足45%,为达成目标而进行的价格战预计将继续下去。

智能化成为新的竞争高地。 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模式显示出强大生命力,通过高端化产品成功摆脱价格战困境。 奥迪宣布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系统,宝马中国与Momenta达成合作,打造中国专属智能驾驶辅助解决方案。

周末突发!6个车企龙头扛不住了,9个利润缩水,只有7家偷偷涨疯了?-有驾

跨国车企正在调整中国战略。 大众汽车正加速推进“在中国,为中国”的本土化战略,计划从2026年开始为中国市场推出超过11款全新车型。 梅赛德斯-奔驰近5年在中国研发总投资超过105亿元,不断加强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投入.

通用汽车将“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升级为“在中国为全球”,希望将中国创新的成果应用于全球市场。 这些调整反映出跨国车企正在重新定义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新势力车企仍然面临盈利挑战。 理想汽车利润下降32.5%,奇瑞汽车利润降幅21.7%。 蔚来、小鹏和零跑都面临着能否在2025年实现盈利的考验。

根据2024年财报数据,蔚来汽车累计亏损已超800亿元,北汽蓝谷累计亏损超400亿元,小鹏汽车累计亏损超350亿元。 这些数字揭示了新能源汽车行业残酷的一面:虽然前景广阔,但通往盈利的道路布满荆棘。

汽车行业的这场分化正在重塑市场格局。 一边是比亚迪、赛力斯等车企高歌猛进,一边是传统车企和部分新势力陷入困境。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