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李云飞数据硬刚魏建军:车企无“恒大”

最近汽车圈可真是热闹得不行,一个“车圈恒大”的说法直接把比亚迪和长城推上了风口浪尖。说实话,我一开始看到这词也是一愣——啥?比亚迪要成下一个恒大?这画风也太魔幻了吧!但转头一想,现在新能源车竞争这么激烈,谁不想当老大?嘴仗打起来也不奇怪。可问题是,光靠嘴炮可不行,数据才是最硬的底气。这不,比亚迪李云飞直接甩出一连串财务数据,把“恒大论”怼得明明白白。今天咱就来掰扯掰扯,这事儿到底谁在“打脸”?中国车企,真有那么脆弱吗?

先说负债率,这可是“恒大论”的核心论据。有人说比亚迪70%的资产负债率太高,快撑不住了。嘿,这话听着吓人,可你要是把镜头拉远点,看看全球车企的“体检报告”,你还觉得比亚迪危险吗?福特84%、通用76%、苹果80%、波音102%,这些响当当的名字,哪个不是负债率比比亚迪还高?就连咱们国内的吉利68%、赛力斯76%,也没见谁说它们要“爆雷”啊。这么一对比,比亚迪这70%哪是“高危”,分明是行业常态,甚至还有点“保守”了。

比亚迪李云飞数据硬刚魏建军:车企无“恒大”-有驾

再说总负债,5800多亿听着确实吓人,可你得看跟谁比。丰田2.7万亿、大众3.4万亿、福特1.7万亿,这些老牌巨头哪个不是负债成山?咱们的上汽6104亿,吉利5047亿,也没见谁家资金链要断啊。负债本身不是问题,关键是你欠的是谁的钱,有没有利息。这时候就得提“有息负债”了——这才是真正要还利息、有压力的钱。比亚迪的有息负债才286亿,你再看看别人:吉利860亿、上汽945亿、丰田1.8万亿、福特1.1万亿……这么一比,比亚迪简直就是“轻装上阵”,哪来的“恒大式”债务危机?

有人又说了,比亚迪欠供应商的钱太多,付款周期长,搞得上下游都喘不过气。这话听起来有点道理,可数据又“打脸”了。比亚迪应付账款2440亿,看着不少,但它的全年营收可是7771亿啊!应付账款占营收比例才31%,反观上汽38%、长城39%,谁的压力更大一目了然。再说付款周期,比亚迪平均127天,吉利也是127天,长城163天,上汽164天。这么看来,比亚迪不仅没“劝退”供应商,反而在主流车企里还算“守时”了。这哪是压榨产业链,分明是规模效应带来的正常商业节奏。

比亚迪李云飞数据硬刚魏建军:车企无“恒大”-有驾

更硬核的是比亚迪的“家底”。2024年全年营收7771亿,净利润403亿,研发投入542亿,国内纳税510亿,手握现金1549亿!这哪是“恒大”?这简直是“现金牛”本牛!一年赚400多个亿,还砸500多亿搞研发,这种企业不是在“吹灭鬼灯”,而是在给整个行业“充电”。反观某些企业,新能源布局慢半拍,销量上不去,反倒有空指责别人“偷工减料”?这操作,真是让人走路摇头晃脑——不是羡慕,是看不懂。

咱们再把镜头切到产品端。比亚迪现在可是“支棱起来”了,从海豚、元PLUS到汉、唐,再到仰望U8、方程豹豹5,产品线从“买菜车”一路干到“装逼利器”,哪个不是市场爆款?尤其是仰望U8,百公里加速3秒级,还能原地掉头、水上漂,这技术实力,说是“灯厂”都不为过。再看智能化,DiPilot辅助驾驶系统已经能做到L2+级别,高速领航、自动泊车都不在话下。这哪是“老咕噜棒子”?分明是技术“上头”的节奏。

当然,咱也不能光夸比亚迪。长城也有自己的“神车”,比如坦克300,硬派越野圈里的“驾驶玩具”,粉丝多得是。可问题是,新能源转型这块,长城确实有点“跌冒烟了”。当比亚迪的DM-i混动已经卖到“天塌了”(指价格战打得狠),长城的Hi4技术才刚刚铺开,节奏慢了不止一拍。魏建军着急,可以理解,但把焦虑变成“鬼吹灯”,就有点“气的蹦起来”了。

比亚迪李云飞数据硬刚魏建军:车企无“恒大”-有驾

说到底,中国新能源汽车这几年能杀出重围,靠的就是实打实的技术和市场表现,不是靠吹牛和抹黑对手。比亚迪用7771亿营收和1549亿现金证明了自己,这不是“真香”是什么?行业竞争激烈是好事,但竞争应该在产品、技术、服务上,而不是在舆论场里“打嘴炮”。一个企业能拉动2440亿的供应链,养活多少上下游工人?能一年纳税510亿,为国家贡献多少?这种企业,不是“恒大”,而是中国经济的“顶呱呱”支柱。

比亚迪李云飞数据硬刚魏建军:车企无“恒大”-有驾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比亚迪是“车圈恒大”吗?答案已经不言而喻。那些危言耸听的言论,不过是某些人看别人跑得太快,心里“天塌了”罢了。中国汽车工业正处在最好的时代,我们更需要的是团结和奋进,而不是内耗和拆台。最后问大家一句:这样的中国车企,你觉得它怎么样?你会怎么选?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