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大家都以为电动车的耐力是一道难题,像考查豪门子弟体能的越野赛,谁能想到国产纯电汽车也开始卷上了“马拉松+短跑”的极限测试。8月10日,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高调宣布——新款小鹏P7 24小时耐力测试成绩为3961公里!这数字不啻于一记重拳,直接把小米YU7的3944公里摁在地上摩擦,虽说差距不大,但在竞技场,哪怕多一公里也足以让工程师们集体跳街舞。
一场测试,引发了一场口水战。雷军曾一度宣称小米YU7 Max的成绩是3944公里,这是在电动车领域的“破天荒”成绩——毕竟此前敢尝试类似挑战的,也就是奔驰和保时捷。雷宗师言之凿凿,这测试不只是拼技术,更像电动车届的铁人三项:高速巡航、长续航、极速充电、铜墙铁壁的散热系统,一个都不能少。你开着电动车想象一下,风驰电掣210公里时速不间断外加闪电充电,电池得有多坚韧?四大关卡,哪漏一环都得下场“假死”。
抛开牌面,小米YU7的答案已经很漂亮——比2019年的保时捷Taycan多出了519公里,足足领先奔驰CLA 224公里。假使这是奥运会,国产选手已经拿了金牌。但正当雷总摩拳擦掌准备打鸡血营销的时候,小鹏突然闷声发大财,横插一脚,硬是凭借全新的P7账面成绩再上一层楼——3961公里,不声不响实现了国产电动车的新“极限突破”。虽说只赢了17公里,放在两位大佬微博上,也足够引发几轮“友好互动”,让营销号痛快一通热炒。
当然,车圈的胜负不是只靠一纸成绩。对比一下两家的参数,谜底就呼之欲出了。小鹏P7的架构摆明是为耐力战而生:5017mm的车长、1970mm的宽度,加上1407mm低身高,直接用身材告诉你“我很风阻小”。和小米YU7那种“肌肉型SUV”相比,轿跑的空气动力学优势天生就适合马拉松竞赛。再加上小鹏采用中置电驱架构,全铝前双叉臂加后五连杆悬架,标配800V架构,能在拼续航的同时保持相对高速的充电。用行话说:“小鹏拿到了一手好牌。”
硬实力已见分晓,可为何网民大呼“果不其然”?因为吃瓜群众早就在赛前进行理性推演了——小鹏的轿跑造型风阻更低,又和小米YU7 Max采用一致的800V架构,续航和充电都不吃亏。用“如果……那么……”的推理玩一把,谁都会押宝小鹏P7跑得更远。真正意外的是,这场测试结果居然如此精准地复刻了大家的预测:多跑了一点点,不多不少,刚刚好。
值得玩味的是,如果小米SU7 Max来参赛,搞不好成绩还要反杀一波小鹏——毕竟它也是轿跑外形加800V的标准答案。换句话说,这场角逐本质是风阻与架构的科技较量,而什么品牌情怀、豪华感都是浮云。耐力测试,没有情怀加分项,只有硬核数据。
手里攥着成绩单,小鹏迎来了市场新一轮追捧。新款P7开了预售,官方表现一片繁荣,耐力冠军的光环赋予了它“性价比新王者”的身份。配置方面,新P7分为820km超长续航、750km高性能、702km长续航三款,零到一百加速仅需3.7秒,如同小型超跑般身手矫健,让曾经“只信德系”的用户也忍不住掏出钱包。
至于价格,才是决战之地。2024年,新能源汽车的内卷程度堪比“三国杀”,高价高配早已不是市场主流。何小鹏心知肚明, 如果定价过高,无异于自断前程。小宅预测P7的起售价不会超过20万,主力区间也在20万左右——这是和小米YU7扳手腕的合理牌面,也是当前市场的心理底线。谁敢卖贵,谁等着“自证减产”。
最终说到底,国产纯电车的耐力赛不是一锤定音,而是技术、设计与定价三重比拼。小鹏P7多跑了17公里,但拼的是模型,赢的是未来——这个耐力新纪录,是给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又一针鸡血。谁说技术只能靠德系?如今,“用短跑的速度跑完马拉松”的新规则,国产车企才是真正的世界玩家。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