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这么一件事儿,在网上讨论得挺热闹,说的是咱们中国的长城汽车,把德国豪华品牌奔驰在巴西的一个工厂给买下来了,而且重新开业那天,连巴西总统卢拉都亲自到场祝贺。
这事儿听着是不是挺提气?
感觉咱们的国产品牌真是越来越有排面了。
不过,很多人心里也犯嘀咕,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奔驰那么大的牌子,好端端的工厂怎么就卖了呢?
长城汽车跑到那么远的南美洲去,接手这么一个工厂,图的是什么?
这背后有没有什么咱们不知道的门道?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好好聊清楚。
首先,咱们得说说这个工厂的“前身”。
它可不是什么破旧的小作坊,而是正儿八经由梅赛德斯-奔驰建起来的现代化工厂。
时间回到2016年,奔驰为了开拓南美市场,在巴西圣保罗州的伊拉塞马波利斯这个地方,投资建了这座厂。
当时奔驰可是下了血本,先是投了6亿雷亚尔,后来觉得还不够,又追加了1亿欧元来升级设备,专门生产奔驰C级和GLA这两款在全球都卖得不错的车型。
按理说,这应该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但问题就出在“按理说”这三个字上。
做生意,尤其是跨国生意,最怕的就是市场变化。
巴西的经济情况不太稳定,时好时坏,直接影响了老百姓的钱袋子,买车的需求自然也跟着波动。
再加上这几年,全世界的汽车行业都在经历一场大变革,大家都在往电动车、智能化的方向使劲。
奔驰作为一家百年老店,家大业大,也必须调整自己的战略方向,把有限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到更有前景、利润更高的高端电动车领域。
这么一来,巴西这个工厂的地位就有点尴尬了。
生产传统燃油车,市场需求又不稳定,盈利能力达不到总部的预期,继续运营下去,就成了个“包袱”。
所以,到了2021年,奔驰做出了一个决定:停产。
一座投入了巨资的现代化工厂,就这么闲置了下来。
这边奔驰刚一撒手,那边咱们的长城汽车就嗅到了机会。
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了,长城为啥非要这个“二手”的工厂?
自己重新建一个不行吗?
这里面可就有大学问了。
长城汽车可不是刚走出国门的新手,人家从1997年就开始在海外打拼了,快三十年的时间里,在海外卖出去了200多万辆车,在全球积累了1500多万用户。
这说明长城早就过了在国外“试试水”的阶段,现在是要在全球关键市场“扎下根”。
而巴西,作为南美洲最大的经济体,就是这么一个必须要拿下的战略要地。
自己从头建厂,光是土地审批、建设施工、设备安装调试,一套流程走下来,没个三五年根本搞不定,时间和金钱成本都非常高。
现在眼前有一个现成的、而且还是奔驰标准的高质量工厂摆在那儿,这不就是个绝佳的机会吗?
用咱们老百姓的话说,这就是“花钱买时间”,能让长城的南美战略至少提前好几年。
所以,在2021年8月,长城果断出手,和奔驰签了协议,把工厂的土地、厂房、设备整个儿买了下来。
这里有个细节特别值得注意,交易是纯粹的资产买卖,不包括原来奔驰的员工。
这样做的好处是,长城可以轻装上阵,不用背负任何历史包袱,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标准来组建团队、运营工厂。
接手之后,长城并没有急着马上开工生产。
而是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对整个工厂进行了一次脱胎换骨的升级改造。
这就好比你买了一套精装修的房子,但你觉得风格不适合自己,于是把里里外外重新设计装修了一遍。
长城把自家全球领先的智能化、数字化生产线和技术都引了进去,把这个原本的“奔驰厨房”,改造成了更适合烹饪“长城菜肴”的现代化智能车间。
从这个举动就能看出来,长城不是简单的“捡漏”,而是有着长远规划和技术自信的。
一切准备就绪,就到了开业的高光时刻。
巴西总统卢拉为什么会亲自来?
这背后的意义可就深了。
站在巴西政府的角度看,一个被国际汽车巨头放弃的工厂,现在被一家来自中国的企业重新激活了,这本身就是一件大好事。
这意味着新的投资进来了,能给当地创造几千个就业岗位,还能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长城带来的不只是资金,还有新技术。
比如长城这次主推的Hi4混动四驱技术,这对于希望提升本国工业技术水平的巴西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而且,长城还下了一步非常聪明的棋。
他们宣布,除了生产像哈弗H6、长城炮这些我们熟悉的车型外,未来还计划在巴西生产一种非常“接地气”的车——乙醇混合动力汽车。
可能很多人不了解,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蔗生产国,他们用甘蔗生产乙醇燃料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加油站里卖乙醇汽油就像我们这儿卖92、95号汽油一样普遍。
长城专门为巴西市场开发乙醇混动车型,这说明他们是真的用心研究了当地市场,想造出最适合巴西老百姓的车。
这种尊重市场、深度本地化的做法,自然会赢得当地政府和消费者的高度认可和欢迎。
所以你看,长城收购奔驰工厂这件事,表面上看是一次商业交易,但往深了看,它其实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它标志着咱们中国的汽车工业,已经从过去那个跟在别人后面学习、模仿的阶段,发展到了可以和国际巨头在世界舞台上平等对话,甚至在某些领域实现超越的阶段。
过去,都是外国品牌来中国建厂,利用我们的市场和劳动力;现在,轮到我们的品牌走出去,去收购他们的闲置资产,输出我们的技术和管理。
这一进一退之间,反映的是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深刻变化,更是我们国家制造业经过几十年奋斗,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和“中国品牌”的实力体现。
这背后,是无数中国汽车人的努力和汗水,是咱们国家整体工业实力提升的底气。
这事儿,确实值得咱们每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