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集团最近公布了2025年前三季度的成绩单,看到这些数据,咱们不禁要问一句:这家横扫全球、号称汽车巨头的大厂,到底怎么了?
销量下滑,豪华品牌整体都不太行,难道是汽车卖不动了,还是外部环境让巨人们都喘不过气?
咱们今天就唠唠,大众这份成绩单背后,到底藏着哪些门道,又预示着什么样的未来。
先看数据,大众集团旗下的奥迪、Bentley、Ducati、Lamborghini这些耳熟能详的豪华品牌,2025年前9个月总共卖了119万辆,2024年同期可是还卖了125万辆呢,一下少了将近6万辆。
奥迪一个品牌就卖了1,175,765辆,比去年同期少了将近6万台,跌幅达到4.8%。
你说这数据咋样?
有人觉得还行,毕竟现在疫情余波还在,全球经济也不咋景气。
可咱们要是看看这几年全球新能源车的热潮,再对比一下特斯拉、比亚迪这些新势力的增长速度,你就能感受到危机的味道了。
为什么大众集团销量会下滑?
第一反应肯定是外部环境:全球经济压力大,通货膨胀,大家的钱包都紧了,高端车首先被牺牲。
再加上欧洲美国不断加码的碳排放政策,关税壁垒,让欧洲老牌车企的日子更难过。
尤其在中国市场,外来和尚不再吃香,本土新能源品牌疯长,欧洲品牌被“围剿”,奥迪也吃了不少苦头。
这里面有政策,有经济,有市场结构变化,还有消费观念在变。
过去,开个奥迪就是身份象征,现在年轻人看重性价比、智能化,甚至环保,传统豪华品牌的光环没那么亮了。
可问题来了,是不是豪华品牌就没希望了?
大众是不是要完?
别急,咱们再深挖一点。
虽然总销量下滑,但电动车业务增长了一大截。
奥迪2025年前三季电动车销量16万多辆,比去年同期猛涨了41.1%。
这个数字不小,尤其是在欧洲、美国市场,奥迪的电动车销量都是大幅增长。
你说是不是有点意思?
传统车卖不动了,新能源上来了,这其实是所有大车企面临的共性问题。
谁能早转型,谁就有戏。
但是咱们也不能光看光明的一面,在中国市场,奥迪电动车销量反而跌了17.7%。
这就很尴尬了。
为啥?
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各种自主品牌、造车新势力卷得飞起,奥迪这些老牌豪华就显得步子慢了,地盘也被抢了。
更要命的是,中国消费者对智能化、电动化要求极高,奥迪拿不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自然就被甩在后面。
这里咱们必须问一句,大众集团能不能在转型中翻盘?
奥迪的电动车、PPE平台、PPC平台这些新东西,能不能把市场份额抢回来?
这事其实没那么乐观也没那么悲观。
先看欧洲、美国市场,政策驱动很强,电动车是趋势,奥迪只要产品能跟上节奏,市场不会掉太狠。
但中国市场就复杂了,国内厂商开发速度快,智能化、网联化做得好,服务体系也比外资讲究,奥迪得拿出更有诚意的本地化产品才行。
你看他们跟上汽合作推出“中国专属奥迪”,E5 Sportback已经上市,能不能卖得动,还得看中国消费者买不买账。
再看未来,大众也不是啥都没准备。
2026年要推全新三排座椅豪华大型SUV Q9,还要有入门级电动车和高性能RS新作。
这说明啥?
老牌车企还是有资源,有技术、有体系,发力起来并不慢。
只要能读懂市场,跟上消费升级的脚步,还是能打一场翻身仗的。
比如Q9这种新概念的大型SUV,很可能对标中国大7座MPV、SUV的热潮,抢回一些高净值家庭群体。
但问题是,大众的传统包袱能不能甩干净?
这是所有转型中的老企业都要面对的。
大众这些德国车企,过去几十年靠着油车积累太多资源,产业链、生产线、技术储备、甚至组织架构都为油车服务。
一下子全变电动,牵一发而动全身,光靠PPE、PPC两个新平台,远远不够。
更要紧的是,要把思维彻底转过来——不是“油改电”,而是真正的“电动化”、“智能化”。
你看现在热门的比亚迪、理想、小鹏,玩的是生态、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大众如果还停留在“工程师思维”,慢半拍就危险了。
再说说品牌力。
以前,“开奥迪”是身份,“开兰博基尼”是梦想,但现在年轻人越来越“佛系”,更看重产品体验、个性化。
豪华品牌要保住高溢价,就得变得更年轻、更时尚、更有科技范。
你看特斯拉为什么受欢迎?
除了电动和智能,品牌感觉就是“未来感”。
而大众、奥迪这些老品牌,如何塑造新形象?
能不能像苹果一样,每年都掀起一阵潮流?
这是大众要琢磨的。
有人说,“车市都内卷,豪华品牌不行也正常。”但别忘了,高端市场一直是利润奶牛。
只要能守住这个阵地,企业就有底气搞创新,补贴新业务。
大众集团现在要做的,是在高端市场守住基本盘,在新能源、智能化上“弯道超车”。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老体系、新业务常常打架,资源怎么分配,战略怎么确定,都是难题。
有人还问,“会不会有一天,奥迪、宝马、奔驰也被比亚迪、理想这些品牌干掉?”以目前趋势来看,传统豪华品牌的份额确实在被侵蚀,但彻底“换王”没那么容易。
德国车企技术底蕴深,品牌积累厚,只要不犯大错,市场上还会有一席之地。
但如果继续高高在上,不接地气,迟早会被市场淘汰。
其实,大众集团目前的困境,反映出整个欧洲车企的转型焦虑。
电动化是大潮,智能化是风口,全球化又面临贸易壁垒和本地化竞争。
想在未来的汽车江湖活下去,唯有加快速度,边做边学,敢于自我否定。
你看大众现在在中国市场试水本地化合作,就是一种自救尝试。
能不能成功,既看产品,更看态度。
最后,咱们再大胆设想下,未来汽车市场会是什么样?
电动化、智能化会成为基本盘,品牌溢价会越来越难,用户会越来越挑剔。
豪华品牌想守住地位,就要像手机品牌一样,不断创新、不断给消费者新鲜感,还要学会和本地市场深度融合。
大众现在虽然有波动,但只要能踏实搞转型,不怕暂时的下滑,未来未必没机会。
总之,这份“成绩单”是个警钟,也是个提醒:传统巨头要活下去,不能靠惯性,必须靠变革。
奥迪们的对手早已不是奔驰宝马,而是全世界的新玩家。
你能跑多快,能变多快,能否理解新一代年轻人的需求,决定了明天是不是你的天下。
现在是危机,也是机会,就看大众自己想不想抓住,敢不敢下狠手了。
销量下滑不可怕,最怕的是丧失了改变的勇气和速度。
这场转型大考,才刚刚开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