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这样奇怪的错觉:电车已经成了路上的主角,可马路上还是随处可见燃油车那种“老人家”般的倔强身影?据说,现在新能源的渗透率已经跳到了50%+,但也就意味着另一半人仍跟油车死磕,不接受“电动化改造”。这些燃油车坚守者,到底在坚持什么?是老派情怀,还是现实烦恼?谜底在这里却没那么简单。
说实话,很多人嘴里念叨着“电车开了就不想再开油车”,但细细盘一盘,还真有不少人对新能源车心里盘着疙瘩。最典型的,无非就是各种各样的焦虑综合症:怕续航不够,怕充电不方便,怕自己家那老小区电线弱,根本装不了充电桩,还有北方那种冻成狗的天气,电车一到冬天续航暴跌,直接趴窝。增程式?很多人又吐槽亏电体验太差,充起来慢,还总怕下雪天被困在路上。每一项,听着都像是充满“吐槽DNA”的老用户心声。咱们说白了,这些“坚持油车”的用户,其实就是被这些痛点堵得死死的,不给他们个“完美解药”,他们就不会乖乖投奔新能源怀抱。
这时候,智己就提出了自己的一个新法宝,号称是“恒星”超级增程。说起来,这套东西跟现在市面上的增程式比,好像有点“野心”。电池堆得更大,纯电续航直接飙到450km——说快充、纯电体验玩得比同行都溜。听上去,这像是给电动车装了一对更持久的“飞鞋”,又能跑得远,也不少了那份灵活。你会觉得,这是在做产品,还是在做“油车用户”的心理按摩?
问题来了。好多老车企,比如长城那边直接放话“不做增程,打死都不做”,结果大众那样的国际巨头又悄咪咪的杀进“增程阵营”里。你说这行业,到底是技术之争,还是大家抢风口、走路线的“宫斗”?智己这边的CTO项娇就直接把话挑明:不只技术,更关乎用户的需求。现在的增程产品,续航还不够长,掉电后体验又拉胯,充电生态还跟不上,不如纯电来得畅快。这么说,是不是觉得他也是站用户立场,用一套更“懂你”的做派来怼市场?
项娇还强调,智己的增程思路其实很“纯电”。怎么个“纯电定义增程”?简单说,就是把以前被人嫌弃的增程式车型,重新用电动车的技术配套来包装。搞上高能量密度的电池,增加充放电速率,玩起800V快充,驱动电机也上新款——这些听起来都像是新一代电车的“黑科技”,只不过他们现在把这套招数用在了增程新物种身上。说是在开创新品类,但你还不能完全说这是“瞎折腾”,毕竟技术升级是真刀真枪在拼。
那这新一代LS6上场了,半个小时预售就小订破万辆,是不是挺有“明星效应”?两款增程搭两款纯电,价区段从20.99万到27.99万,看着像是磨刀对着15万到20万价位的油车用户。CMO李微萌直接表示,就是想让油车用户在买车这事儿上“轻松点,不背压力”。实际一算账,你如果手里有个17-18万能买个油车,五年下来用车成本跟新一代智己LS6也差不多,甚至人家智己这车还能让你享受更智能、更“电感”、驾控体验也更鲜活。你说,这是不是精准偷家油车用户?
再往下瞅,增程车型今年也没那么“躺赢”了。你看看七月份的销量数据,纯电动零售还在增长,插混有点停滞不前,增程呢,直接负增长11.4%。新势力里,纯电和增程的比例去年还是43对57,现在倒过来64对36。看来大家都在往纯电方向狂奔,增程“卷不动”了吗?市场风向,你终于能嗅到一点儿变化的味道。
理想系车型,像L6,还能月销破万,其它的零跑C16、理想L7、问界M7也就五千上下。可是智己LS6这波操作,看着是“降维打击”。不论产品定义还是定价,目标直击燃油阵营。你如果是油车用户,一下子碰到这么个“电混新物种”,心里不动摇也是假的。而且这预售价,就目前热度来看,有点儿要爆款的感觉。后续全国试驾,今年9月10号就要正式上市,直接“上市即交付”,流程走得可以用“火箭速度”来形容。你信不信这波让市场浮躁一下?
可话又不能说太满。现在市场增程车型整体遇冷,LS6这一波能否逆势突围?业界早就形成了两派:一边是纯电派,另一边还死守增程,甚至有些铁粉认为增程式最终会被技术淘汰。也有观点,觉得增程恰好解决了现有新能源“最尴尬的部分”,比如用电焦虑、用车场景的多样化等。技术进步就像是一场接力赛,一家发力,其它玩家很快跟进。有时候,一款产品真不是在卖技术细节,而是细腻地呵护用户那些“小情绪”、“大焦虑”。再加智己这波纯电定义增程是不是行业新风向?也得看其他车企跟不跟这个调。
行业有个“梗”,说什么最懂用户的不是调研报告,是被吐槽最多的产品。智己这套“纯电定义增程”其实就是在玩一种“化繁为简”,指着那些被用户嫌弃的部分去做升级。你觉得电车的问题是续航,电池容量直接拉满;你说充电太慢,给你800V快充;怕冬天冻趴窝,高效电机跟上。每一步,全是围绕用户痛点下猛药。听着像是一套“卷技艺”,但本质上一颗诚心可以成为杀手锏。
当然,现在新能源车的下半场,拼的不是谁家技术最狂、谁家口号最响,而是谁能把用户从犹豫里拉出来。智己这波针对油车用户的“偷家式营销”,既有情绪攻击,也有实际体验PK。通俗点讲,就是想让每个老油车用户对隔壁那辆电车少一点膈应,多一种尝鲜的勇气。中国车市本来就到了“换代”的临界点——谁抓住那些“摇摆不定”的人,谁就能站稳市场。
不过,产品故事讲得再好,最后还是得看真金白银的数据。毕竟,这个市场最扎心的话,就是“能不能把用户掏出来的钱变成长期信任”。智己LS6半小时订一万台,的确挺拉风。但真要成为“鲶鱼效应”,还得看试驾、上市后的用户反馈,不能只靠首发热度。尤其是在油车用户的心头,有那么多实际用车场景考验,只有真正在冬天、老小区甚至长途旅行时“不掉链子”,才算是“赢了”。
一句话讲清,其实每一波新车进入市场,都是一次集体性心理测试。用户不光在比技术,也在感受产品带来的松弛感。智己LS6这次的刮起新风,主打“技术升级+情绪舒缓”,你要说抢了谁的市场?有油车那派打着“坚守阵地”的旗,新能源也在看谁能突破极限,正是这场暗中的角力,让每一款新车都带着热搜气质。
说起来,买车选车,早就不是“技术流”的纯刚需,而是一次对生活方式的下注。你愿意拥抱电动化,赶时髦,也许就是因为那份新鲜,或者想试试智能科技到底能给日常带来什么样的快乐。传统油车其实也是一种生活态度,稳定、省心、没什么折腾,把“熟悉感”用到底。而LS6这批新品,正好击中了犹豫派的“摇摆中枢”,叫你有个理由尝新,也不至于翻车。
最后,智己LS6到底能卖多少,能抢多少油车用户?市场会不会如官方乐观那样爆发?这些还得时间说了算。咱也不知道未来会不会有新玩家再次改写格局,反正当前阶段,技术创新和产品定位,始终都不是决定一切的唯一砝码。更多的,是那个你家楼下停车场、冬日早晨和长途自驾路上的“真实感受”。
那你怎么看这波LS6的操作?觉得能改变市场格局吗?评论区见——咱们聊聊你的用车真实故事!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