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车体验后发现轩逸经典后排空间大但中间座位不舒适,建议前排两人后排安排一两人出行更合理
今天无聊就翻了翻车子,顺便坐在后排体验了一下。说实话,轩逸经典的空间还是挺给力的。车内宽敞,左右两侧座位坐着很舒服,不压抑,这点不用多说。坐了会,我就发现个问题:中间座位太高,甚至比两边还高一点点。我身高1.72米,坐在中间一挨车顶,头都快贴上了。这瞬间我就意识到,空间设计对我这种个子的人其实挺不友好的。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中间座位那凸起的设计,挺明显的,脚放在哪里都不太自然。底盘底下那个凸起,明显是为了保险杠或管线,但结果是让脚腾不出空间来,只能放到左右两边的空隙。两边的人还算宽松,但中间的座位就感觉像挤在一块儿。这种设计,对我这种平时不经常坐满座的人来说还好,但真要满员出行,一家5口就显得有点挤。
后排中间位置的一个小优点也有――你要做视频或者直播,视野还是比较开阔,景色可以拿出来拍拍,心情不错。想象中,自己跟朋友说:哎,我坐中间,能拍出更广的景,看得更清楚。显得挺有趣的。不过一想到整个出行,要么前排两人后排一两人,要不就全满五个人,那样空间就像被挤压的沙子,没法感受到车的真正舒适。
话说回来,轩逸经典的驾驶位坐着也挺舒服的。我试着开了几个小时,没有觉得腰酸啥的,比我以前那辆车好多了。反正我不太喜欢长时间开车,腰疼是个大事,但这次坐这个我还算能接受,空间明显比A级车的那点小公司车大得多。对比同价位的国产车,空间基本差不多,但细细想,一般这个价位的车,空间都只是差不多,真正好开才是关键。
我对中间座椅设计有点疑问。难道是设计师觉得中间位置就不重要吗?感觉这个位置太高又凸起,用料和结构让我觉得没有考虑到乘坐的舒适性。有个小细节我注意到了,我还特意看了一下相册,发现座椅的缝隙其实挺大,像个洞,很多时候我都没留意这些细节。
也有人会问,为什么不把中间座位改得更低?我在想,可能是为了后排中间的扶手,或者为了安全气囊的位置。毕竟,车内空间设计本身,就像拼拼凑凑的拼图,有很多取舍。其实我还在琢磨,要是出了事,中间座位是不是更容易受伤,是不是考虑到突发安全的因素多一点。
对了,举个例子,销售有人跟我说:这车卖得不错,但后排的中间座位还是拉低了体验。我想,这就像买手机,配置差不多,但用得顺手不顺手,才是硬道理。我猜测,厂家可能觉得,中间座位放厚点抱枕,座椅不要太低,也许对部分高个子还是友好的。
(这段先按下不表)
你们平时家里出门,大家一般怎么安排座位?我觉得最合理的方式,就是前排两个大人,后座一两个孩童或年轻人。这时候空间最大,舒适也最有保障。而家庭出行,如果全满,那中间那个座位,真是试试就知道的那种感觉。
对比一下,别的车像是卡罗拉或者思域,那中间座位设计得更低一些,坐着是不是更舒服?这个还是要实际体验,但我估计,空间设计其实也受到成本和安全的限制。
有时候我就怀疑,车企可能觉得,消费者都挺喜欢坐满的,反正中间位置少有人用,干嘛那么折腾设计?我真没想过这个问题,可能设计师觉得,中间座位就可以将就。可惜的是,这样一变,舒适性就打了个折扣。
这个车的空间,6万多的价格能做到这个水平,算不算物超所值?我觉得,除了空间,油耗、保值率也是考虑的因素。心算了一下,百公里油耗差不多在6升左右,比我那辆老车省了不少。这点挺让人满意的。
一想到后排中间那个座位,不出意外,长途坐时间长了,屁股会不舒服。其实我很好奇,这个座位平常都没人坐,是不是设计上也干嘛用的?反正,我这次体验后,更觉得还是两个人舒舒服服更靠谱。要出门带家人,还是得讲究点。
最后我在想,未来车里到底还存不存在理想的空间设计?会不会出现那种,后排中间位置像沙发一样的设计,让人坐着更像在家里?也许我太天真,但感觉这个问题值得一想。
大家觉得我说的够不够踏地?还是你们觉得,那中间座位适合谁坐?是不是其实那块空间,给了我太多幻想?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