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先甩个让人倍感“新鲜”的数据最近新能源汽车圈子,纯电派和增程党爆发了一场热闹非凡的“技术大比武”。此番对决的焦点,不是某款新车造型多骚,而是那个被业内称为“电池界王炸”的固态电池,真的要来了!国轩高科全固态量产线贯通,长安汽车高调秀出金钟罩电池,随手一比,续航就是动辄千公里起步。市场上,增程车的销量一头栽下去,纯电车型反攻犀利,让人直呼“还让不让人活了”?原本大家抢着买增程,是为了没充电桩也能心安理得,纯电动强势来客,续航焦虑直接被KO。这盘棋,谁才是真正的常胜将军?增程车还有没有机会翻身?今天咱们就来刨刨这背后的门道,看看所谓“电池革命”,到底带来的是颠覆还是忽悠。
一场新能源的大戏正在上演,主角换了好几拨曾经增程式汽车跟纯电动车各占半壁江山,理想、问界、零跑风头无两,数据亮眼扑面而来。增程的卖点很实在——“可油可电”,续航不焦虑,空间又大,智能体验一流,简直是新时代家庭用车“全能冠军”。回头看看2024年前十个月,增程车销量同比暴涨近一倍,突破52万辆!这架势,谁敢小瞧?可惜风水轮流转,2025年刚过半,增程车暴跌的数字摆在桌上,别说“长盛不衰”,连坚挺几个季度都谈不上了。纯电一边风生水起,增程这边心惊肉跳。到底是谁把金身给打破?固态电池集体量产上线,这故事,明显还没演到高潮。
逐渐揭开这场“续航之战”的真相,你会发现一切都是电池技术进步惹的祸。原本液态锂电池能量密度180~220Wh/kg,大家都跟着续航焦虑原地转圈,增程车还靠着“充电不便、可油可电”的人性化设计踩准市场红利。可是偏偏技术不愿等人,2024年,各家车企集体越级升级,特斯拉Model 3直接干到820公里续航,享界S9T轻松破800公里,中高端纯电车型动辄7、800公里,甚至刷新了大家的认知里程表。与此充电设施配套飞速完善,随便一个快充桩,分分钟搞定电量补给。增程车主原本图个方便,买了车却几乎没加过油,反倒成了“纯电车主预备役”,这个,多少有点讽刺。下高速充一次电,续航焦虑不再是大问题,增程技术的优势被一点点“削平”。普通人也是实际派,习惯决定消费,这一波电池技术革新,等于直接让增程车的使用场景缩水,用户很多时候被动变成“买了油箱只用电”的冤大头。有人调侃“再次买车,一定要上纯电,增程车是临时工。”
表面上增程车还有点市场余温。毕竟它还有智能体验、空间大,跑长途可油可电的噱头。但光鲜背后,却暗藏不少无奈。实际用车体验更打脸充电慢,纯电续航短,快充得蹲一小时,慢充直接入夜。更要命的是,增程车车主续航焦虑甚至比纯电车更重,因为100~200公里很快见底,天天都要薅充电桩。有意思的是,早年节假日高速服务区,增程车扎堆慢慢充电,把纯电车主急得跳脚,网络上一片叫骂。增程车不仅要承受电池老化带来的衰减、充电慢、经济账难算,还要定期整那些机油机滤,养车成本没比油车便宜多少。不少用户买增程,本心是图方便省钱,结果用到最后才发现,充电主力是自己,油箱纯属摆设。一个电子时代的“鸡肋”产品,慢慢显出尴尬属性。
而反方观点也出现了不少车企还在继续押注增程,把增程定位为短期过渡产品。他们的理论也不是没有依据——固态电池量产周期长,成本高,工艺要求严苛,现阶段还难以撬动底层市场,谁知道量产啥时候能上市,散户买单意愿又有几分?这版本的未来,仿佛还给增程留了一口气,但这气有点悬。
正当大家还在盘算盘算,“未来固态还远”,技术进城的节奏却突然加速。国轩高科一口气把良品率做到90%,长安“金钟罩”固态电池首发样车续航冲到1500公里,“鄙视链”直接拉满。奇瑞鲲鹏、孚能科技也火速表态,2026、2027年集体量产。固态电池原本是“实验室里老虎”,现在硬生生走上生产线,市面各种专用设备升级,自动检测、封闭生产、成本大降,整个产业链开始高歌猛进。中日韩美车企高管们,都在抢着布局。这一波趋势不但让老旧技术被“洗牌”,连液态锂电技术都被逼着降价提效,长续航、快充成为标配。
这就是行业“惊天反转”的地方。曾经被增程车苦苦背负的续航焦虑、充电难、维护贵,全被新一代纯电车型一脚踹开,连带着增程车的“过渡产品”属性也被钉上标签。用户习惯也逐步扭转,越来越多人首次买车就首选800公里以上纯电,家充完了能跑一周,增程车剩下的市场空间越来越窄。就算固态电池还没全面普及,液态锂电池技术升级已经让增程车失去最大优势,“未来已来”不是虚头巴脑的广告语,而是实打实的数据。车企再不上纯电长续航,分分钟被市场教做人“纯电卷王”才是新常态。
别看技术天翻地覆,现实还是让人一言难尽。固态电池量产虽有突破,但成本还没下来,短期内落地的车型也多是中高端门槛。巨头们玩的都是资本和研发军备竞赛,距离“老百姓都买得起”的阶段还有不少路要走。与此增程车还在市场上拼命挣扎,各路车企不甘心就此退出舞台,持续加码智能化、空间感、品牌体验。站在传统厂商角度,什么技术都不能一口否定,他们深知,新能源市场每一波浪潮下都是用户的选择多样化,城里的“电池卷”,乡下用户未必买账。纯电快充虽好,实际下沉市场,服务点密度、充电桩可达性也是堪忧,谁能保证三四线城市农村都能无忧充电?
更尴尬的是,固态电池虽强,也难保不会遇到规模化生产后的技术障碍,会不会有实际工况下的安全隐患?成本到底降不降得下来?市场适应期里,纯电长续航看着香,买家却未必全信广告。分歧进一步拉大,各方立场胶着,用户跟着技术变,用车习惯变,最后谁是赢家,还要看两三年后的市场表现。车企一边加速升级,一边两手准备,市场仿佛进入假性平静,其实暗流涌动,“谁能笑到最后”还真说不准。
说了半天,各路专家、媒体、“电池大神”还在吹固态要大爆发,要让增程车消失。我倒是想给增程车来点“假装夸奖”——至少你在纯电技术没发育完全之前,“托底”了大批用户的焦虑,这贡献不可小觑。现在你被当成“下岗待岗临时工”,也不能怪技术太卷,只能说市场太现实。一边喊着“未来已来”,一边还得靠增程车拉扯市场销量,这剧本属实有点魔幻。所谓让增程“退场”,哪有那么容易?就算固态霸气登场,新能源这条路还长,“旧瓶装新酒”的戏码以后没准还有。技术和体验一回事,消费主流和边缘市场又是一回事,大家都是在市场里一分钱一分货,你强任你强,老百姓认死理,啥划算买啥车。
好了,说了半天“固态电池来了”,你真的信吗?纯电续航冲到一千公里,固态电池量产看着挺猛,但实际用车体验会不会出现一堆“让人无语的bug”?万一固态电池最后量产期没那么快,增程车是不是还能翻盘?大家觉得,纯电才是未来,还是技术还要再卷几年?你身边人换车都是怎么选的?评论区各抒己见,别光看热闹,来点真家伙——你押注哪一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