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我直接一个好家伙。南宁二手车市场,一台跑了12万公里的2017年奔驰E,车商张嘴就是17万。
这已经不是卖车了,这是在卖一个移动的玄学图腾,一个叫做“成功人士”的压缩毛巾,见水就发胀,发得让你自己都信了。
车商那套话术,估计都盘出包浆了。什么前后两任车主都是本地老板,什么生意做大了换新车了。翻译一下就是:韭菜长老了,该割下一茬了。他们跟你聊底盘代号,聊2.0T发动机马力有多猛,聊变速箱丝般顺滑。我作为一个前奔驰车主,听了都想笑。讲真,买这个年份二手奔驰的人,谁在乎你那点马力?他要的根本不是速度与激情,他要的是把车停在酒楼门口,保安小哥用对讲机喊“贵宾一位,奔驰E”时的那种颅内高潮。
这,就是品牌玄学。奔驰最值钱的,从来不是它的三大件,而是那个三叉星辉标。它就像一层金钟罩铁布衫,把所有理性的、关于性价比的讨论,全都给你反弹回去。你说它六年车龄卖17万太贵,信徒会告诉你,这叫“保值”,是身份的象征。你说它内饰设计老旧,不如国产新势力一块大Pad炫酷,信徒会告诉你,这叫“经典”,叫“德味”,年轻人不懂,这是一种需要用岁月去盘的电子包浆。
你觉得土,人家觉得是底蕴,是安全感。就问你气不气?
所以你看,车企的营销和用户的信仰,本质上就是一场大型、荒诞且充满“表演性”的行为艺术。车企负责搭台,用户负责唱戏,我们这些旁观者,就负责鼓掌和吐槽。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而现在这个市场,已经不是请客吃饭了,是掀桌子。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黑暗森林法则。小米把价格屠刀直接插进了所有人的腰子,蔚来搞个乐道,连桌子上的蜡物都没给对手放过。所有的体面和优雅,在新势力“要么成仙,要么成盒”的自爆式突击面前,都显得那么不合时宜。在这种背景下,你花17万去接盘一个充满了不确定性的“历史遗留问题”,就显得非常赛博朋克。
你图啥?图它两任老板的故事感?别天真了,二手车商嘴里的老板故事,比道诡异仙还离谱。你以为你买的是德系工艺,结果可能是“事故车”附体,半夜自动给你播放社会摇。销售跟你说国五放开全国流通是优势,他的潜台词是:“这坨东西以前只能在本地圈里恶心人,现在好了,可以去恶心全国人民了。”这简直就是诈骗!
南宁的太阳是真毒,我当时就想买根冰棍,结果给这车价整得忘了。
当然,我作为一个奔四的中年人,我也能理解那种心态。很多时候,你买的不是一辆车,是买一个“不用再向别人解释我是谁”的资格证。这个证,特斯拉给不了,理想也差口气,只有BBA,特别是奔驰,能给得那么理直气壮。你懒得去构建新的牛逼,所以只想借用一个旧的符号,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偷懒,但人活着,谁不图个轻松呢?
后排空间大,老板们谈生意有面儿。是是是,这个场景我想象过一万次。但现实是,大部分买这车的人,后排坐的不是老板,是老婆孩子,是超市买回来的打折蔬菜。那个所谓的“移动会客厅”,最终沦为了一个放儿童安全座椅的“专属卡座”。这种老板梦和现实的撕裂感,才是中年人生活的本质。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这车比作压缩毛巾,好像有点侮辱毛巾了。
所以这车到底值不值得买?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个陷阱。对于信徒而言,它永远值。你跟他说保养贵,一年一万块打底,他说这叫“尊贵的代价”;你跟他说技术落后,他说这叫“成熟可靠”。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也劝不动一个活在自己BGM里的奔驰车主。这就是品牌玄学最可怕的地方,它能构建一个坚不可摧的信息茧房,让信徒们在里面互相取暖,自我感动,最后完成一场神圣的消费飞升。
所以,这车能买吗?
当然能。因为开心最重要,而大部分人的开心,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