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款天籁申报图亮相,合资中型车市场又要变天?
前两天工信部那一批新车申报图刚放出来,我正刷着群消息,看到有哥们在群里发了张“这不是新天籁嘛”的截图。仔细一瞅,还真是。东风日产的新款天籁,这次外观变化挺大,连我们小区那个开老款2.0L的李师傅都说:“这回前脸看着像新能源车咯。”
先说正面,那灯组和格栅直接融成了一体,看起来顺溜多了,不像以前那么多镀铬乱七八糟的东西堆一起。三条LED灯带晚上估计还挺唬人。我上次路过4S店试驾现款的时候,那会儿就觉得内饰有点跟不上时代。这回听销售顺嘴提了句,新内饰会加点智能化玩意儿,比如语音助手、无线CarPlay啥的,不过具体咋样还没见到实物。
尾巴变化也不小,以前那种东风日产LOGO给换成NISSAN标识,看着洋气不少,而且贯穿式尾灯总算安排上了。有意思的是,“TEANA”字母又回来了,这名字小时候我爸同事就念得溜——“铁哪”。据说双色车身也能选,跟别克君越之前搞的那套差不多。
尺寸方面,我是翻资料才发现,新款长度比现款长了一丢丢(4920mm),宽高轴距没啥变动(1850/1447/2825mm)。修长一点吧,但实际停车场里估计感受不到太大区别。动力还是2.0T和2.0L两套方案没跑,上次维修厂老王吐槽,说这台2.0T油耗其实市区开并不低,但胜在平顺省心。不过最近还有个冷门配置被人夸,就是座椅通风和方向盘加热,有个东北来的朋友冬天特地点名要这个功能,说别家同价位还真没有。
价格的话,目前现售版本起步17万出头,不过去年年底那个什么“天心版”直接杀到12万多,让不少原本打算买轩逸的人转投阵营。我邻居王姐就是这样,她说买回来主要接送孩子,也不指望性能,就是空间舒服、隔音厚道些就行。这也是很多家庭用户考虑中型轿车时最关心的一块——安静、省事、不折腾。
聊到这里,其实绕不开整个合资中型轿车现在日子确实不好过。从前凯美瑞、雅阁、帕萨特这些卖得飞起,现在销量榜单上一查,只剩下迈腾还能挤进前三,其余基本靠终端优惠撑着面子。“以前提雅阁加价,现在你去问问,全系优惠一两万随便谈。”我们本地一个做二手的小贾悄悄告诉我,他收来的旧帕萨特比去年便宜快1万块,“行情变啦。”
还有件趣事:今年春季时候,有辆2018年老天籁进来保养,一查底盘胶套已经裂纹明显。技师小赵边拆边嘀咕:“这一代底盘滤震做得不错,可惜后期用料缩水,不然更耐造。”不过据他说,新车型如果悬挂结构能再调软一点,对北方烂路来说舒适性提升不少。“但厂家肯定还是偏向运动化设计,现在都讲究操控嘛。”他摇头笑笑,“消费者想要沙发,他们非整板凳。”
而且近几年新能源势头猛,中型纯电插混车型扎堆上市。有个数据我记住很深,今年上半年中国市场插混销量涨到了250万辆以上,比去年同期高出三分之一。我表弟刚换完Model 3,说以后谁再劝他买油车就是耽误事。但话又说回来,大部分家用用户对纯电续航焦虑还是难消除,所以增程式或者插混倒成了主流选择之一。不止自主品牌搞,大众丰田马自达这些跨国牌子也开始推自己的增程产品线,听圈里传闻,下半年可能陆续都有动作。
另一个被忽略的小趋势,是豪华品牌往下压价抢蛋糕。本地宝马店现在3系裸配优惠下来20来万落地,好几个朋友琢磨干脆一步到位。“与其花十几二十万能买合资B级,还不如咬牙冲个入门豪华”,微信群里经常有人这么吵架。但话讲回来,这波降维打击让传统B级轿车压力山大,不少厂家只好拼命卷配置、卷价格,再不用以前那些套路忽悠人——否则掉队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写到小区地下库角落停着一辆2009年的第一代国产天籁,每次经过都忍不住看两眼。当年它可是街坊口中的“大沙发”,如今主人退休后天天擦洗照顾,一副宝贝模样。他偶尔抱怨零件难找,又舍不得换新,总觉得那些智能屏幕花哨归花哨,还没有自己这台踏实耐用。一晃十五年过去,如今的新世代车型早已今非昔比,可关于舒适、省心、小毛病少这些朴素需求,却始终没人敢轻易丢下……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