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2025年三季度财报让市场炸了锅。总收入280.95亿美元同比增长12%,交付量49.7万辆创同期新高,可净利润却骤降37%至13.73亿美元,经营利润跌幅更达40.23%。营收与利润的反向走势,撕开了新能源巨头的增长隐痛。美国政府关税政策成了压垮利润的第一根稻草。为保护本土新能源产业,美国对进口电池核心组件加征15%关税,而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出口北美车型的电池组件恰在此列。
财报显示,三季度关税成本增加8.2亿美元,单辆出口车型利润被吞噬近2000美元。终端市场不敢贸然涨价,只能自己消化成本压力。运营成本飙升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为推进4680电池量产,特斯拉内华达州超级工厂进行设备升级,单季度资本开支达19.3亿美元,同比激增45%。同时,自动驾驶系统FSD的研发投入环比增加22%,相关测试车队规模扩大至3万辆,研发费用突破12亿美元。
双重开支叠加下,运营费用率从去年同期的18%升至25%。巨额股权激励支出成了隐形“吞金兽”。根据财报披露,三季度特斯拉向高管及核心员工发放股权激励,合计成本达7.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3.2亿美元翻了一倍多。这部分支出直接计入损益,成为净利润下滑的重要推手。值得注意的是,马斯克个人获得的股权激励就占其中40%,引发部分投资者对薪酬合理性的质疑。
交付量增长未转化为利润增量,侧面反映出产品结构问题。为冲量,特斯拉加大了入门级Model 3/Y的促销力度,终端成交价较去年下降8%。反观高端车型Model S/X销量占比仅12%,较去年同期下滑5个百分点。低毛利车型占比提升,导致整体毛利率从21%降至16.5%,盈利能力显著下滑。
马斯克在财报会议上强调,短期利润波动是为长期布局。特斯拉计划未来12个月内推出入门级新车型,定价低于25万美元,同时加速能源存储业务扩张,目标将储能业务营收占比提升至30%。华尔街分析师认为,若新车型能如期落地并控制成本,特斯拉有望在2026年实现利润反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