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最近交出了一份成绩单,一份看起来好像赢麻了,但如果你仔细扒拉一下,会发现特别分裂的成绩单。
全球交付快50万辆,同比增长7.4%,暴打分析师的预期,马斯克老师的精神状态看起来一片大好。但这里面有个小猫腻,就是增长的大头主要在美国本土,因为那个联邦电动车呼吸机,哦不,是补贴政策,马上就要到期拔管了,所以一堆人抢在最后关头上了车。这不叫可持续增长,这叫寅吃卯粮,是把未来的韭菜提前噶了,属于开服冲榜活动,活动结束直接鬼服。
真正有意思的是国内市场。
讲真,16.92万辆,环比增长31%,这个数字单看,挺666的,甚至创了年内新高。但是,最怕的就是但是。但是,同比去年,下滑了。下滑了。是是是,我知道你想说环比涨了,但架不住同比它就是下滑了。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这意味着特斯拉在国内市场的光环,那个曾经能让无数人无视内饰简陋、做工粗糙、公关傲慢的“玄学”品牌光环,正在褪色。
我作为一个曾经的Model 3车主,我太懂那种感觉了。你买的不是一辆车,你买的是一种信仰,一种“我懂未来,而你们不懂”的优越感。但当这种信仰被国产新势力们用更夸张的配置、更离谱的价格、更贴心的服务反复摩擦的时候,信仰就开始动摇了。
现在的车圈竞争,已经不是请客吃饭了,这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当理想开始给你配大冰箱,当问界开始给你堆真皮沙发,当小米磨刀霍霍要把价格打穿的时候,你特斯拉那点北欧性冷淡风,就显得有点家徒四壁了。这还怎么玩?根本没法玩!
国产新势力们现在不跟你玩什么品牌故事,他们的逻辑简单粗暴: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他们不是在掀桌子,他们是在厨房里直接开炼丹炉,要把特斯拉炼成一颗舍利子。
所以我们看到了特斯拉的反击,比如那个六座版的Model YL,本质上就是给产品线打个补丁,属于亡羊补牢。讲真,我一直没搞懂为啥SUV非得整个六座七座,我一个中年男人自己开车的时间比拉着全家出门的次数多多了,后排座椅大部分时间都在拉空气。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特斯拉终于“开窍了”,开始研究中国人到底需要什么了。
但光打补丁是不够的,狼群已经围上来了。
于是,特斯拉的终极大杀器,那个传闻已久的“廉价版”Model Y,似乎要来了。所有人都觉得,只要这玩意一出来,必然又是乱杀,特斯拉的香火又能续上了。
但问题是,决定未来战争走向的,从来不是实验室里的屠龙刀,而是战场上最不讲理的板砖。
对于自动驾驶和智能汽车来说,这个“板砖”,就是老头乐。
你可以构建一个极其夸张的思想实验场景。一辆顶配的特斯拉,开着FSD,算力拉满,激光雷达加持,像个三体人的水滴一样在晚高峰的十字路口穿行。突然,一个幽灵出现了,一辆涂着喜羊羊贴纸的老头乐,它无视红灯,走位像量子纠缠,驾驶位上的大爷神情淡漠,仿佛人车合一,达到了“道”的境界。
你特斯拉的算力再强,能算出一个大爷今天想走直线还是想走S线吗?你算不出来。因为大爷自己都不知道。你引以为傲的紧急避障,在大爷“我预判了你的预判”的神级走位面前,就是个笑话。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套物理规则之外的因果律武器,就问你怕不怕?
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我把特斯拉比喻成一个被围殴的武林高手,可能有点抬举它了。现在的情况更像是,它还在扎马步,别人已经开始掏加特林了。
所以,廉价版Model Y能救特斯拉吗?能,但救不了全部。它能提升销量,但改变不了特斯拉从一个“科技宗教”沦为“普通车企”的趋势。它会发现,即便价格下来了,它要面对的也不是一群嗷嗷待哺的信徒,而是一群拿着放大镜,对比着几十个参数的,已经被卷到极致的中国消费者。
当然,会买特斯拉的人,还是会买。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他们不在乎冰箱彩电大沙发,他们要的就是那个T标,那个简约到毛坯的驾驶舱,那个马斯克老师附体的感觉。他们的核心需求,就是维护这种信仰不被打破。
但对于更广大的市场来说,故事已经变了。特斯拉终于活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一个需要靠性价比和新车型续命的普通车企。
所以,别再吹什么廉价版Model Y了,特斯拉真正的救世主,是赶紧收购一家老头乐厂子,研究明白那个玄学驾驶逻辑。这比他天天在X上当雷电法王、琢磨着发射火箭靠谱多了。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