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别骂吉利吹牛,搞懂了2100公里续航的阳谋,你才会怕它

最近车圈是真的热闹,吉利银河A7这个东西出来了,讲真,我第一反应不是车好不好,而是吉利的心态是不是也崩了。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产品竞争,这是赤裸裸的掀桌子。你比亚迪秦L不是要当卷王吗?好,我不但要把你的蛋糕吃了,我连你家桌布都给你扬了。最好的防御不是做个更好的蛋糕,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这不叫造车,这叫修仙渡劫,要么飞升,要么成盒。

你看这银河A7的外观,号称简约大气,实际上就是四个字:不敢犯错。封闭式中网,贯穿灯,这些都是新能源的“压缩毛巾”,泡水里就膨胀,大家都有。但吉利聪明就聪明在,它没整那些花里胡哨的。它知道,真正掏钱的,不是那些天天在网上喊666的年轻人,而是那些上有老下有小,觉得机械门把手比电动隐藏式更有安全感的中年人。紧急情况下能打开?废话,机械的当然能打开,这都能当卖点了,说明大家已经被那些“智能”玩意儿折磨得不轻了。所以你看,吉利这波操作,属于是典中典的阳谋,它在用一种“我很传统,我很安全”的姿态,去收割那些被新势力吓跑的用户。这是一种智慧,一种向现实低头的智慧。

但你别以为它真的就传统了。拉开车门,坏了菜了,一块14.6英寸,高配直接15.4英寸的“大彩电”糊你脸上,生怕你不知道现在是21世纪。这就是当代车企最拧巴的地方,外观上唯唯诺诺,内饰里重拳出击。讲真,我作为一个脖子已经不太好的中年人,看到这么大的屏幕,第一反应是这玩意儿反光我眼睛受得了吗?Flyme Auto车机系统,说是操作逻辑好,流畅。是是是,手机厂商下场造车机,就像让网文大神去写工作报告,降维打击。但问题是,我开车的时候,真的需要这么多功能吗?我只需要一个导航,一个音乐,偶尔接个电话。你给我整这些,就像在我面前摆了一套满汉全席,但我只想吃碗泡面。

先别骂吉利吹牛,搞懂了2100公里续航的阳谋,你才会怕它-有驾
先别骂吉利吹牛,搞懂了2100公里续航的阳谋,你才会怕它-有驾

当然,我必须承认,它在某些方面确实开窍了。比如那个HUD抬头显示,驾驶员眼睛不用动就能看信息。这个功能,才是真正从“人”的需求出发的。不像某些品牌,把所有功能都塞进屏幕里,调个空调都像在考科目三,简直是反人类。所以说,技术的关键不在于炫技,而在于解决问题。就像自动驾驶的终极奥义不在于识别红绿灯,而在于能不能预判一个从巷子里鬼探头出来的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才是真正的中国路况闭环。

舒适性这块,就更有意思了。前排通风加热按摩,直接给你配齐。这已经不是车了,这是移动的足疗房。现在的国产新能源,就是要把你伺候得明明白白。它们悟了,彻底悟了。它们知道,跟合资品牌聊三大件,那是自讨苦吃,人家一百多年的技术壁雷跟金钟罩铁布衫一样。但跟你聊配置,聊舒适,那就是大学生打小学生。空间大,后排能跷二郎腿,后备箱能搬家。这些都是中国家庭最朴素,也最刚性的需求。你跟他说操控,他问你费油吗?你跟他说品牌历史,他问你后排能放倒吗?这就是民粹,这就是现实。

先别骂吉利吹牛,搞懂了2100公里续航的阳谋,你才会怕它-有驾

然后就是最玄学的部分,续航。CLTC综合续航2100公里。两千一百公里!太阳都要一个趔趄。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我笑了。这是一个典型的“表演性”参数,它的存在不是为了让你真的去开2100公里,而是为了在宣传单上,用一个巨大的数字,直接把你的大脑干停机。就像修仙小说里,主角上来就学会了一招能毁天灭地的禁术,但他从来不用,就是放在那里震慑敌人。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吉利说得这么悲壮,可能有点过了。但没办法,这个市场就是这么个癫狂的剧本。实际上,这个超长续航的本质,是治好你的里程焦虑。因为我真的拥有过特斯拉,我知道那种看着续航往下掉,心里比股票跌停还慌的感觉。吉利就是告诉你,你随便开,随便踩,油箱里有底,电池里有电,怕啥?这就是用一个极端参数,来提供一种情绪价值。高,实在是高。

先别骂吉利吹牛,搞懂了2100公里续航的阳谋,你才会怕它-有驾

至于动力,电动机175kW,一脚油门超车。这已经是新能源车的基操了,勿6。现在任何一台十来万的国产新能源,动力体验都比二十万的合资油车强。这是一种掀桌子式的技术平权。以前你得花大价钱才能买到的推背感,现在白菜价甩卖。所以别再跟我扯什么发动机嘶吼声了,都什么年代了,那不是激情,那是噪音。当然,文章里也说了,有胎噪。这很正常,成本摆在那里,给你配了这么大的电池和沙发,总得在你看不到的地方省点钱。不然呢?不然老板就要坐公交车了。

先别骂吉利吹牛,搞懂了2100公里续航的阳谋,你才会怕它-有驾

所以,银河A7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它不是一款简单的车。它是一个“缝合怪”,一个被逼到墙角的战士,一个揣着匕首的赌徒。它用一个无比传统的外观去拥抱最广大的基本盘,又用一个无比激进的内饰和续航参数去跟同行进行“神仙打架”。它身上充满了矛盾,但这些矛盾,恰恰是当下中国汽车市场的真实写照。大家都被逼疯了,只能一边说着“用户至上”,一边在成本和配置的钢丝上跳舞。

所以这车到底值不值得买?你问我我问谁去。我只知道,现在买车的,不再是单纯的消费者,更像是一个投资者。你不是在选一个交通工具,你是在下注,赌这家车企能不能活到你的车报废那天。而吉利,就是那个红着眼睛,把自己所有的筹码都推上牌桌,然后死死盯着对手说“All in”的赌徒。就问你怕不怕?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