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小GT-R即将登场,作为新一代Z系列跑车400Z的高性能版本,在外观动力等方面全面升级,明年将引入中国市场成为新宠
一想到日产马上要推出的小GT-R,我就觉得挺奇妙的。毕竟,Nismo这个名字在我心里早已根深蒂固。你们知道的,日产的赛车血统其实挺长的,早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Nismo就已经开始为日产车打磨性能了。除了在赛车赛道上追求极致,弄个高性能版也不是新鲜事。可是这次的400Z Nismo,有点不同。毕竟,除了外壳特别精细以外,它还搭载了3.0升V6双涡轮增压发动机,经Nismo专属调校,单看这参数,最大功率426马力,峰值扭矩520牛·米住了。
(这段先按下不表)我去翻了翻相关宣传材料,感觉出线的升级感还是有的。空气动力学套件,细节调整得比普通版丰富得多。你知道么,日产的空气动力套件我感到特别有趣,毕竟喷涂上去的只是外衣,但咬合感不断,过弯时的负载感更明显。正好我还翻了下之前的照片,发现这个车的空气套件好像是真的起作用。风阻系数能比前一版改善不少,起码在高速行驶时,感觉油耗应该会有点优势。
(这段,小跑题试探)
其实我一直挺好奇,这些高性能车,除了开在赛道上,到底有没有实用价值?你见过哪款Nismo,能每天开?我身边倒是有个朋友,买了款370Z Nismo,看到我问这车到底差在哪儿时,他就笑:跟你说个故事吧,那次我带女朋友走高速,突然对面一辆300C飙过来,我的车在一旁,觉得应该还能给点压力。他是这么说的。Nismo版本的动力调校确实靠谱,但打个比方,它还不如你普通A轮车用得多。倒不是说性能不行,而是用场这个词,我一直在想。
说回来,400Z Nismo要引入中国市场,至少让我觉得,日产终于又抓住了年轻人的点。国内对性能车的理解,没那么纯粹。我猜哦(这句猜测有点扯),大部分人买车,首选还是看得着、摸得着、用得着。你试想,1-2万之差买个面子车,确实能带来满足感。反过来想,如果你用指数心算一下百公里油耗,或者运营成本,谁会在乎外表能不能跑得快?我有个朋友说,开GT-R跑一圈,心情特别爽。真的有点像年少时追跑车的梦,他说。
中间我得打个岔:你们别觉得我在高深,其实挺困惑的。什么时候开始,高性能变成了折腾成本的噱头?明明那些性能提升背后,要花不少心思,甚至比我开轩逸还复杂。对比那些同价位的车,像合资品牌的性能小车,真是吊打。这点我见了太多。比如宝马1系M包版,没它贵出几多,但实际操控比普通版强几倍;同样的道理,日产的高性能车要做到物有所值,太难了。
(这里可能要跑题,又得收回来)我猜啊,日产把400Z Nismo引入中国,一方面是想证明我们还年轻。另一方面,又怕被早该来的声音喷死。你要说自我革新,也不是一两天能成的。你知道的,研发那套V6发动机,得调校无数次。
提醒一句,如果不考虑进口税、折旧,估算下,400Z Nismo在中国的售价可能在50W上下。这个价位——有点难受。为什么?因为,大部分年轻人手头还没那么宽裕。尤其是,00后真不认识GT-R的精神,或者说,那些性能车在他们眼里,都是放在展厅里展示的装饰品,除了排气声和速度感。
我觉得,早一些年前引进入门级跑车,可能市场会更火。像我印象里,70年代某个日本车企不会想到,国产车还能做到超跑级别。你吐槽过,像丰田GR、HONDA的Type R,很多其实都带着情怀。我在想,要是那个时候,日产把Z系列直接下放到中国,可能情况会不一样吧。毕竟,那个年代,知道车的人少,又没有现在这般火热。
别的品牌的性能车都够行,但实用二字,叫人折腾不出花来。都说九个九,就差百分之一的差距,没必要在这个价位一味追求极限。你们觉得真能用得上那些刚性调校的悬架?我觉得挺难的。
(这段还在讲用到极致)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搜索了一下目前中国市场的上牌数据,估算一下,像400Z这样的小排量、双涡轮,0-100估值约4秒5左右。这个数据听上去还不错,但你试试高速转弯,能不能hold到?我没细想过,但这种靠性能卖情怀的车,不就像前面说的,我宁愿自己开个温馨的轩逸,也不愿搞个折腾不断的高速实验田。这是不是纯粹的看脸?
我也琢磨过,400Z Nismo的耐用性。毕竟,赛车血统的车,能跑几圈?我见过朋友去搞,发动机一加热就磕磕绊绊。用料就算好,一天开下来心里也在琢磨:这个震动是不是要搞出点问题?没办法,性能车绝对不是日常里随便溜达的。
可能我又扯远了(又不算完全扯远),但实话实说,这个车要引入,市场反应我觉得会很微妙。既不知道有什么爆炒潜力,又不能完全用实用二字去衡量。
你觉得,未来还会有人为性能买单,还是说车变得越来越像武器装备,玩科技、拼速度、少点用情?
有人跟我说,行业的主动降速才是趋势。也许吧。毕竟,没人愿意开个高价买个折磨机回家,每天都担心爆缸/伤车。就像我更多时候心里想的,是安全和省心。这车上市之后,能不能满足这一点?谁知道。
(留下悬念,小让步)
有时候我在想,真正的驾驶乐趣,其实未必在于速度。车的情怀,在于它背后那个年代的故事,和自己曾经的梦想。(这段稍微抬高点,但又不虚空)还是得留点空间让你自己去想,你会不会为这份梦掏钱,或者说,就只是因为喜欢玩车。
——这下我问一句,你们会不会期待那台400Z Nismo的到来?它的表现,真能激起你的兴趣?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