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利园区停着小米 SU7 Ultra?

法拉利园区停着小米 SU7 Ultra?-有驾

“法拉利官方买小米 SU7 Ultra 做纯电研发测试?” 前几天刷到这消息时,我第一反应是 “段子照进现实了?”—— 直到看到意大利法拉利园区里的实拍图、外媒报道里工程师围着 SU7 研究的画面,才敢确信:这事是真的,不是网友编的。放在以前,咱们聊纯电超跑,想的都是特斯拉、保时捷引领潮流;可现在,小米SU7 这个 “中国新势力”,竟然成了超跑界天花板、百年机械美学代表法拉利的 “学习样本”。别觉得 “买台车拆了学技术” 丢人,要知道,法拉利是什么咖位?它愿意放下身段研究小米,本质上是承认:纯电时代想往前跑,得先看看小米在底盘、电驱、三电集成和全场景智能交互上,到底玩出了什么新东西。这波操作,小米直接在全球新能源圈刷足了存在感。我身边懂车的朋友听说后,第一反应全是 “震惊”—— 以前总觉得小米 SU7 是 “堆料、靠性价比”,可连法拉利都要拆回去研究,显然它藏着真技术。不是堆料那么简单:法拉利盯着的,是小米的 “硬核实力”别以为法拉利是来研究智能大屏或 UI 设计的,超跑品牌要的,从来都是能支撑 “驾驶本质” 的核心技术。小米这几年在电车上的 “发烧友级堆料”,这次是真被看见的:

法拉利园区停着小米 SU7 Ultra?-有驾

性能与续航双在线:小米 SU7 Ultra 零百加速 3.9 秒,CLTC 续航 830 公里,配大电池 + 双电机,起售价却只要 24.59 万;对比同级特斯拉 Model 3 高性能版,30 万出头的价格,续航还没 SU7 亮眼;

三电与底盘真功夫:能让法拉利驻足的,是小米在三电集成上的效率、底盘调校的细腻度 —— 这些不是靠 “堆配置” 就能实现的,得有实打实的工程研发支撑。放在两年前,谁能想到 “国产新能源学欧美” 的剧本会反转?现在,是法拉利反过来向中国品牌 “取经”,这本身就是对小米技术实力的认可。车主开 1.5 万公里后说实话:小米 SU7,比想象中能打光有法拉利的 “认可” 不够,真实用车体验才见真章。不少 SU7 车主开了 1.5 万公里后,推翻了当初的 “偏见”—— 原来小米做电车,真不是 “手机思维套用车企”:品控超出预期:以前担心小米品控是短板,可实际用下来,有做精密加工的车主用游标卡尺量过:车门、引擎盖的拼接缝隙,前后左右误差不超过 0.5 毫米,水准对标奥迪 A6;刚上市时的小 bug 早已修复,至今没出现过 “死机重启” 的问题;

智能交互够丝滑:小米出身数码圈,车机系统确实懂用户。骁龙 8295 芯片加持下,16.1 英寸大屏 + 五屏联动不卡顿,还能连 2000 + 小米生态设备;老人上车不用学,空调、导航一眼就能操作,对比特斯拉 “年轻人都要琢磨半天” 的系统,友好度高太多;

动力与舒适平衡得好:零百 3.9 秒的加速没牺牲舒适性,底盘调校是 “软中带韧” 的风格 —— 过减速带、烂路时震动过滤得干净,有车主说 “丈母娘坐过一次就夸舒服”,比硬邦邦的运动型电车更适配中国路况;

续航与智驾够务实:94.3 度电池的实际高速续航能到 600 多公里,比同级 Model 3
稳定;冬天零下十几度会因 “优先保护电池” 变慢充,虽让人着急,却也看出小米对电池寿命的重视;智驾在城区通勤、跟车变道时够稳定,夜里无路灯的乡下路段,HUD 还能提前预警,有车主说 “靠它躲过一次路口风险”。

法拉利园区停着小米 SU7 Ultra?-有驾

从 “跟跑” 到 “被取经”:小米这波,赢在 “懂用户 + 敢堆料”
有人说“特斯拉是‘我造好车你适应’,小米是‘你需要啥我造啥’”,这话很准。特斯拉有 FSD 数据闭环、底盘调校的深厚功底,但它不迁就用户的 “学习成本”;小米没有百年车企的工程积累,却把 “用户需求” 做到了极致 ——15 万起步的 800 公里续航、贴近日常使用的智能交互、兼顾性能与舒适的调校,这些都是用户真正用得上的 “硬需求”。现在再看法拉利研究SU7 的事,就懂了:不是小米 “运气好”,而是中国新能源真的从 “跟跑欧美”,走到了 “被全球顶尖品牌关注” 的阶段。以前咱们羡慕特斯拉、保时捷,现在小米用 SU7 证明:中国新势力,也能在纯电技术上拿出 “让超跑天花板取经” 的实力。最后说句实在的:如果小米 SU7 真能做到 15 万起售、800 公里续航,别说跟老油车比,就是在同级电车中,这竞争力也足够让不少人动心 —— 毕竟,能被法拉利 “看上” 的车,总不会差到哪儿去。

#法拉利在总部测试小米汽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