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万的保时捷Macan无人问津?利润暴跌42%,这次能翻身吗?

曾经需要加价排队购买的保时捷Macan,如今在深圳经销商处裸车价已跌破36万元,较巅峰时期近60万的指导价近乎腰斩。这场“骨折式降价”未换来销量的反弹,2025年一季度保时捷在华销量同比暴跌42%,全球利润预期大幅下调。当保时捷引以为傲的“品牌光环”被国产新能源车型的智能化与性价比击碎,这场降价救市更像是一场无奈的自救。

36万的保时捷Macan无人问津?利润暴跌42%,这次能翻身吗?-有驾

保时捷的降价并非主动让利,是销量崩塌后的被迫妥协。

2024年保时捷在华销量仅5.69万辆,较2021年峰值缩水超40%,而2025年一季度的交付量进一步下滑至9471辆。曾经贡献保时捷全球三成销量的中国市场,如今已跌落至北美和欧洲之后,沦为第三大市场。

利润的滑坡比销量更触目惊心:2025年保时捷汽车业务EBITDA预期从14.5-16.5%砍至10.5-12.5%,销售利润率从巅峰期的7%跌至2%。为了缓解库存压力,经销商甚至出现集体“逼宫”拒绝提车的闹剧。

保时捷的困境在电动化领域暴露无遗。

旗舰电动车型Taycan在2024年全球交付量暴跌49%,2.08万辆,纯电车型12%的毛利率远低于燃油车的22%。保时捷曾被视为“特斯拉杀手”的Taycan,如今反被中国品牌反向碾压:极氪007的3.8秒破百性能对标Macan Turbo,问界M9的激光雷达智驾系统让保时捷的传统车机相形见绌。自研电池项目Cellforce也因成本过高被迫终止,暴露出传统豪华品牌在核心技术上的被动。

36万的保时捷Macan无人问津?利润暴跌42%,这次能翻身吗?-有驾

保时捷的失宠与中国消费者需求变迁相关。

当年轻用户更关心“车机卡不卡”“车标值多少钱”时,保时捷执着于机械性能的策略明显脱节。一位Taycan车主吐槽:“除了加速快,车机连导航都不如手机好用。”与此同时,国产高端车型凭借智能化配置分流客户:小米SU7单月销量逼近BBA三款主力轿车之和,问界M9均价超50万仍累计交付近20万辆。保时捷的“豪华标签”在理性消费时代逐渐失效。

Macan降价确实刺激了销量反弹20%,长期隐患已浮现。

首先,低价策略稀释品牌溢价:35万的Macan虽吸引性价比用户,却可能流失注重“身份象征”的核心客群。其次,保时捷试图放缓电动化、回归燃油车赛道的“缓兵之计”面临政策风险:中国豪华电动车渗透率已达33.9%,欧盟2035年禁售燃油车计划亦未动摇。当奔驰、宝马采取“油电并行”策略时,保时捷的被动跟随显得仓促。

36万的保时捷Macan无人问津?利润暴跌42%,这次能翻身吗?-有驾

保时捷的困境非个例。

奔驰将“0年全面电动化”目标调整为“新能源车型占比最高50%”,奥迪撤回2033年停售燃油车计划,法拉利第二款纯电车型推迟至2028年。超豪华品牌的电动化迟疑背后,是消费需求的真实反馈:玛莎拉蒂因客户“未准备好转向纯电”而取消电动跑车计划,兰博基尼将首款电动车推迟至2029年。当传统性能优势在电动时代被技术同质化瓦解,保时捷们的转型阵痛或许才刚刚开始。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