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开车的朋友可能都听到了一些风声,说交警同志们开始在路上严查一个情况,而且一查一个准,据说十辆车里头,有九辆都存在这个问题。
大家心里可能都在犯嘀咕,这是又出了什么新规定,还是自己不小心漏掉了什么重要的交通知识?
其实,这次交警盯上的,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而是一个我们每天开车都离不开,却又最容易忽视的基础部件——轮胎。
更准确地说,是轮胎的胎压。
这件事听起来好像不大,不就是给轮胎打气嘛,能有多复杂?
但实际上,这里面的学问和风险,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也正是因为太多人掉以轻心,才让它成了交警部门重点关注的对象。
我们先来说说,这不起眼的胎压,到底能惹出多大的麻烦。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总觉得轮胎的气打得足一点,车子跑起来会更轻快,似乎还能省点油。
这种想法是非常危险的。
当轮胎的胎压过高时,整个轮胎会像一个被吹得鼓鼓的气球,只有轮胎胎面最中间的一小部分能够接触到地面。
这就好比我们走路,原本是整个脚掌着地,稳稳当当,现在却让你踮起脚尖走路,稳定性自然大大下降。
反映到汽车上,就是轮胎的抓地力会严重减弱。
根据专业的测试数据显示,如果胎压比标准值高出百分之二十,那么在时速八十公里的情况下,车辆的刹车距离就会凭空多出五到八米。
这五到八米在日常驾驶中是什么概念?
可能就是前车紧急刹停,你能稳稳站住,和直接追尾撞上去的区别。
在关键时刻,这点距离就足以决定一场事故的发生与否。
不仅如此,高胎压的轮胎在高速行驶时,如果压到路上的坑洼或者小石子,就相当于一个紧绷的气球被针扎了一下,爆胎的风险会急剧升高,那种突如其来的失控感,是任何驾驶技术都难以弥补的。
那么反过来说,胎压低一点,让轮胎软一些,是不是就更舒适、更安全了呢?
这种想法同样是一个误区。
胎压过低,轮胎会像一坨泄了气的软泥,整个胎面都趴在地上,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变得过大。
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我们的钱包。
更大的接触面积意味着更大的滚动阻力,车子开起来会感觉很“肉”,发动机需要输出更多的动力才能维持正常行驶,油耗自然也就水涨船高。
有统计表明,胎压比标准值每降低百分之十,油耗就会相应增加百分之三到五。
我们平时想方设法省油,结果可能因为没关注胎压,就把钱白白浪费掉了。
更致命的是安全问题。
胎压过低时,轮胎的侧壁会发生剧烈的、反复的弯曲和变形,就像我们来回折一根铁丝,时间长了它必然会因为金属疲劳而断裂。
轮胎也是如此,在高速行驶中,这种反复的过度形变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积聚在轮胎内部无法有效散发,最终会导致轮胎内部的橡胶和帘布层分离、起泡,形成一种叫做“驻波现象”的危险状况。
一旦热量累积到极限,轮胎就会从内部结构最薄弱的地方发生爆裂,其威力不亚于一颗小炸弹。
高速行驶中发生爆胎,尤其是前轮爆胎,车辆会瞬间失去控制,后果不堪设设想。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问,既然胎压高了不行,低了也不行,那到底多少才是合适的呢?
这个问题其实一点也不复杂,答案就藏在我们的车上。
只要我们打开主驾驶位的车门,在车门与车身连接的B柱上,通常都能找到一张小小的标签,上面用数字清晰地标注着厂家推荐的标准胎压值。
这张标签甚至还贴心地分出了车辆空载和满载状态下,前后轮胎应该使用的不同胎压。
然而,一个很无奈的现实是,绝大多数车主从买车到把车开到报废,可能都从来没有仔细看过这张关乎行车安全的“说明书”。
我们给轮胎充气,往往是凭感觉,或者完全依赖于路边修理店的师傅。
师傅们可能凭经验给所有车都打一个差不多的气压,但实际上,一辆城市SUV和一辆家用小轿车的标准胎压可能相差甚远,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
还有一些朋友可能会说,我的车很高级,自带了胎压监测系统,应该就没问题了吧?
这确实是科技进步带来的一个重要保障。
根据国家规定,现在新出厂的乘用车都必须安装胎压监测系统。
但我们需要明白的是,这个系统也分三六九等。
很多中低配车型上装配的,是所谓的“间接式胎压监测”或者叫“胎压异常警报”。
这种系统并不会在仪表盘上显示出每个轮胎具体的气压数值,它只会在某个轮胎的气压严重低于或高于其他轮胎,或者低于一个预设的危险阈值时,才会点亮一个黄色的警报灯。
这个“严重”的界定范围通常比较宽泛,可能你的胎压已经偏离了标准值不少,但还没到触发警报的程度,系统就会一直保持沉默。
这就给驾驶者造成了一种“只要灯不亮,就一切正常”的错觉,反而让人放松了警惕,在危险的边缘徘徊而不自知。
正是因为我们普遍对胎压问题存在着这些知识盲区和侥幸心理,交警部门才会下定决心,要对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问题进行重点整治。
他们的行动并非心血来潮,而是基于大量真实的交通事故数据分析。
在许多失控、追尾甚至翻车的事故调查中,都发现了胎压异常这个“幕后黑手”。
尤其是在夏季,地面温度很高,轮胎内的空气热胀冷缩,气压会明显升高,这就使得原本正常的胎压变得不再安全。
为了能够高效、准确地进行检查,现在一线的交警已经配备了手持式的胎压快速检测仪,只需要在轮胎的气门嘴上轻轻一碰,几秒钟就能读出精确的胎压数据,是否合格一目了然。
在高速公路入口、服务区这些关键位置,这种检查正在变得越来越普遍。
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罚款,而是真正地为我们的生命安全把一道关。
因此,我们每一位驾驶者都应该从现在开始,真正重视起轮胎胎压这个问题。
其实做起来并不难,首先就是要知道自己车辆的标准胎压是多少,花一分钟时间去看看主驾B柱上的那张标签。
其次,建议大家可以自己花几十块钱买一个便携式的胎压计,养成每个月至少检查一次的习惯,最好是在车辆停放一段时间,轮胎处于“冷态”时进行测量,这样得出的数值最准确。
尤其是在准备跑长途、上高速之前,或者车辆载重发生较大变化时,都应该检查并调整一下胎压。
不要再迷信“胎压高省油”或者“胎压低舒服”之类的所谓“经验之谈”,厂家给出的标准值,是综合了安全、舒适和经济性之后得出的最佳平衡点,那就是我们必须遵守的安全底线。
行车安全无小事,这个被我们忽视了太久的轮胎胎压,就是保障我们平安出行的第一道防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