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天开车,这6个实用冷知识你有必要掌握

作为一名深耕汽车领域多年的达人,我深知在极端天气下驾车,尤其是面对冰雪路况,那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往往能决定安全与否。最近朋友圈里刷屏的“路上汽车变‘绝望冰壶’”的景象,正是对驾驶者应急准备和技巧的巨大考验。结合多年经验和可靠的信息源,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雪天行车的那些实用冷知识,助您在严寒中驾驭自如,安全抵达。

一、出行前的周密准备:赢在起跑线

别小看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它往往是安全旅程的第一道保障。这6点请务必记牢:

1.气象侦查员: 出行前务必做足“气象功课”。查询沿途及目的地的详细天气预报,特别是降雪、冻雨和低温预警。如果恶劣天气风险高,强烈建议调整行程或改用更安全的公共交通工具。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2.车辆体检官: 给爱车来一次全面“体检”至关重要。检查项目包括:

电池健康: 低温会大幅降低电池效能,确保启动无忧。

轮胎状态: 检查胎压(按寒冷天气标准补充)、磨损情况。如果条件允许,换上雪地胎是提升冰雪抓地力的最优解。别忘了清理车身上的积雪,尤其车牌,以免遮挡。

雪天开车,这6个实用冷知识你有必要掌握-有驾

刹车系统: 确保刹车灵敏有效。

灯光系统: 所有车灯(大灯、雾灯、刹车灯、转向灯)是否完好,冰雪天行车视线和“被看见”同等重要。

能源储备: 燃油车尽量保证油箱过半,尤其需要加95号及以上汽油的车辆,建议剩余1/4时就寻找加油站,避免偏远地区油站无油或歇业。新能源车务必充满电,低温会显著缩短续航。

3.路线规划师: 提前规划路线,利用导航APP。对于新能源车主尤为重要:了解途中充电站的位置、数量(快充/慢充)、运营状态,预留充足的充电时间,避免“里程焦虑”。规划时考虑国道、省道等备用路线,避开易积雪结冰或易拥堵的高速路段。

4.预案多面手: 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多设计几条备选路线,就像春运时那样。随时关注高速路况信息,若遇封路,果断绕行国道。灵活机动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法宝。

5.未雨绸缪者: 加油/充电要“赶早不赶晚”。燃油车别等“亮灯”才去加油,新能源车也别等电量耗尽再找桩。想象一下,在冰天雪地中发现唯一可用的充电桩都被占用,或者加油站暂停营业的场景,提前补能才能从容不迫。

雪天开车,这6个实用冷知识你有必要掌握-有驾

6.物资储备库: 车内常备应急物资,关键时刻就是救命稻草:

车辆救援类: 拖车绳、备胎(及工具)、防滑链(尤其计划去山区或更寒冷地区)、便携式充气泵、基础工具箱(含搭电线)。

生存保障类: 保温瓶装热水、高能量不易腐坏的食物(能量棒、巧克力等)、充电宝(保持通讯畅通)、暖宝宝(保暖应急)、少量现金(手机没电时应急)。

视野清洁类: 冰铲、玻璃水(务必使用防冻型)。

二、途中突遇极端天气:冷静是王牌

即使准备充分,也可能在路上突遇暴雪、冰雨或路面迅速结冰。别慌,记住这7个冷静应对要点:

雪天开车,这6个实用冷知识你有必要掌握-有驾

1.心态指挥官: 首要原则:保持冷静! 恐慌是安全驾驶的大敌。深呼吸,稳住心神,按预案有序操作。

2.避险行动派: 迅速查询导航,寻找最近的服务区、高速出口、或安全的避风港(如酒店、大型停车场)。果断驶离主路,停车等待天气好转是上策。安全永远比赶时间重要。

3.续航监察员: 低温对新能源车续航影响尤甚!切勿用常温下的经验判断剩余里程。密切留意能量消耗,提前规划充电,避免在半路“趴窝”。燃油车也需关注油量。

4.速度与距离掌控者: 雨雪天必然伴随能见度下降和路面湿滑。降低车速! 增大与前车的安全距离! 这个距离至少要是干燥路面的2-3倍。集中注意力,双手握稳方向盘,预判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

5.灯光语言使用者: 能见度变差时,及时正确使用灯光:开启近光灯、前后雾灯(如果车辆配备)和示廓灯。这不仅能帮你看清路面,更能让其他车辆清晰地看到你,如同在迷雾中为自己点亮身份标识。

6.视野守护者: 及时开启雨刮器清除风挡上的雨雪。如果玻璃内侧起雾,开启空调除雾功能(通常有前风挡除雾标志);外侧结冰则开启后窗加热和后视镜加热功能(如有配备)。保持清晰的视野是安全操控的基础。

雪天开车,这6个实用冷知识你有必要掌握-有驾

7.温和驾驶派: 绝对避免激烈驾驶! 在冰雪路面上,大脚油门、急刹车、猛打方向盘都极易引发车辆失控打滑(甩尾或推头)。转向、加速、刹车动作都要轻柔、线性、提前。想象自己在小心翼翼地运送一杯满满的水。

三、两个热议话题的冷思考

1.前驱 vs 后驱:雪地打滑真有区别?

是的,常见的家用车领域,后驱车在冰雪路面上确实比前驱车更容易出现驱动轮打滑。这主要是结构特性决定的:

多数家用车发动机前置,车头重,车尾轻。在低附着力的冰雪路面上,后轮承受的压力相对较小,抓地力自然下降。

后驱车加速时,扭矩直接传递到抓地力不足的后轮,更容易突破轮胎与冰面的摩擦力极限,导致后轮空转。即使有电子稳定系统(ESP),在某些情况下也难以完全抑制。

雪天开车,这6个实用冷知识你有必要掌握-有驾

更重要的是,后驱车后轮打滑时(俗称“甩尾”),由于前轮只负责转向不负责驱动,无法通过动力输出主动纠正车身姿态,需要驾驶员具备一定的反打方向等救车技巧。对于经验不足的驾驶者,这挑战性更高。

而前驱车的前轮同时负责驱动和转向,动力输出与方向控制结合更紧密,在出现打滑征兆时,驾驶员通过方向盘进行修正往往更直接有效。

关键点: 无论前驱后驱,冰雪路面都需极其谨慎。后驱并非不能开,只是对驾驶技巧和车辆电子辅助系统的要求相对更高。选择适合自己驾驶能力的车辆和驾驶方式最重要。

2.日常通勤,雪地胎/防滑链是必备品吗?

这个问题没有一刀切的答案,取决于您的具体情况:

大部分城市用户: 未必需要常备。 我国东部等公路发达地区,路政除雪效率通常较高,积雪结冰持续时间不会太长。遇到极端天气,更安全的选择是暂缓出行,等待路况改善。大多数家用车的四季胎(通用胎),在轻度积雪和及时清理的路面上,只要谨慎驾驶(低速、缓操作、大车距),是可以应对日常通勤的。雪地胎和防滑链在这些场景使用率很低。

雪天开车,这6个实用冷知识你有必要掌握-有驾

特殊需求用户: 按需配备。

如果您生活在冬季漫长、降雪频繁、除雪可能不及时的地区(如东北、西北部分地区)。

或者您有冬季经常需要通行山区、乡道等路况可能更复杂路段的需求。

或者您的车辆原厂配备的是夏季性能胎或低扁平比的公路胎(这类轮胎在低温下会变硬,冰雪抓地力极差)。

那么,提前配备雪地胎(冬季胎)是最优选择,它能显著提升低温环境下的轮胎柔软度和冰雪抓地力。防滑链则作为极端恶劣路况下的应急装备,尤其适合在陡坡或深厚积雪路段脱困。选择品质可靠、安装方便的型号。

结语:安全是回家最近的路

汽车技术日新月异,电子辅助系统越来越强大,但面对极端天气,最核心的安全要素始终是驾驶者自身的安全意识和正确的应对方法。“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关注天气预报,恶劣天气能不出行就不出行。必须出行时,务必做好文中提到的周全准备,并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温和的驾驶风格。掌握这些实用的雪天行车冷知识,能让您在冰雪道路上多一份从容,少一分风险,稳稳当当地驶向目的地。安全驾驶,是对自己、对家人、也是对道路上所有参与者最大的负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