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怪不怪,有时候感觉最不了解咱们自个儿的,反倒是咱们自己?很多家里的大事儿,我们自己还蒙在鼓里,反倒是隔壁的邻居先嚷嚷开了,这事儿放国家身上,同样适用。要不是日本媒体成天盯着咱们报道,我可能真就傻乎乎地以为,日子还跟以前一样,哪能想到,中国在别人眼里,已经变得这么“吓人”了。
这事儿最有意思的,还得从日本人的心头肉——汽车说起。日本人对自家汽车的自豪感,那是刻在骨子里的。不管走到世界哪个旮旯,只要看到一辆丰田或者本田,那腰杆子都能挺直几分。丰田汽车的掌门人丰田章男,前几年还稳坐钓鱼台,觉得自家产品省油耐用,天下无敌。可谁能想到,后院起火了。
去年在东京,办了一场号称“亚洲汽车风向标”的车展。按理说,这是日本车企的主场,是他们展示肌肉、炫耀未来的舞台。可偏偏这次,来了个“不速之客”,把整个场子的气氛都给搅乱了。这个客人,就是咱们中国的比亚迪。你敢信吗?在东京的地盘上,比亚迪的展台被围得水泄不通,人山人海,镁光灯闪得比谁家都亮。那些日本媒体的记者,长枪短炮地对着比亚迪的海豹、元plus一顿猛拍,那架势,好像发现了新大陆。
当时日本最大的财经媒体之一《产经新闻》就整了个大标题,那话说的,叫一个扎心:“中国用十年走完了日本五十年的路”。这话一出,整个日本汽车圈都炸了锅。丰田章男心里能不打鼓吗?他之前还公开嘀咕,说汽车行业的“沉默大多数”都跟他一样,怀疑纯电动车是不是唯一的出路。这话听着像是在坚持自己的技术路线,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背后藏着多大的焦虑。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竞争了,这简直就是一场革命,而革命的发起者,竟然是他们曾经不怎么看得上的中国车企。
光是经济上被“打脸”也就算了,更让一些日本人心里发毛的,是军事上的事儿。咱们普通人看新闻,可能就是上个月听说,咱们的航母搞定了电磁弹射,五代机也成功起降了,大家伙儿都挺激动,觉得咱们的国防又上了一个大台阶。可这事儿在日本媒体眼里,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
你敢信?早在2015年,也就是差不多十年前,《朝日新闻》就捅出消息,说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中国正在秘密建造两艘国产航母,而且,舰载机的起飞方式,正在朝着电磁弹射的方向猛攻。报道里还神神秘秘地引用了北京军方人士的话,把技术细节都点出来了。当时咱们好多人估计连电磁弹射是啥玩意儿都还没搞明白呢,人家就已经在分析这项技术一旦突破,会对中国的远洋海军带来多大的提升。你说这得是盯着咱们到了什么程度?简直就是拿着放大镜在看。
这事儿后来还得到了美国人的印证。2023年,美国海军部长卡洛斯·德尔·托罗公开演讲时,急得都快拍桌子了。他说,中国的造船厂产能太吓人了,有些单个船厂的产能就比美国所有船厂加起来还大,造军舰跟下饺子似的,又快又便宜。这话从最大的竞争对手嘴里说出来,分量可想而知。所以,当日本媒体炒作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时,咱们听着可能觉得刺耳,但换个角度想,你要是没这点实力,人家连把你当“威胁”的资格都懒得给。弱国无外交,更不会有“威胁论”。
当然,硬邦邦的工业和军事只是实力的一面。真正让外界感到震撼的,是那种全方位的、深入到文化和生活方式里的改变。前几年,日本游戏界出了个新词,叫“原神冲击”。啥意思呢?就是咱们米哈游公司做的游戏《原神》,一上线就在日本火得一塌糊涂,直接把日本这个“游戏王国”给打蒙了。他们想不通,怎么中国公司能做出这么精美、这么好玩、商业上还这么成功的游戏。这可不是造车造船,这是文化创意产业,是软实力的直接体现。
还有个更有意思的,就是字节跳动的TikTok。这玩意儿在美国掀起的风浪,那可比在东京车展还大。美国国会为了它,专门开了好几场听证会,把CEO周受资叫过去,一帮议员轮番盘问,跟审犯人似的。为啥呀?因为一个来自中国的APP,已经深度影响了他们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信息来源,这让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这说明啥?说明咱们不光能输出商品,还能输出文化和标准了。英国有个叫“品牌金融”的咨询公司,每年都搞个全球软实力排名。最新的报告里,中国已经排到第二了,仅次于美国。这背后,就有TikTok这些文化产品的大功劳。
面对咱们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日本人的心态那叫一个复杂,简直就是一锅大杂烩,酸甜苦辣咸,啥味儿都有。有个叫加藤嘉一的日本记者,常年在中国混,中文说得贼溜。他讲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说在东京待一天,从早到晚,耳朵里听到的,眼睛里看到的,嘴里聊的,全都离不开中国。早上便利店里打工的是中国留学生,上午去企业讲座,主题是中国市场的机遇和风险,中午跟议员吃饭,聊的是钓鱼岛。
加藤嘉一说,日本社会对中国的看法,根本就不是铁板一块。精英阶层里,有“亲华派”,但更多的是“反华派”,尤其是那些二战战犯的后代,看咱们那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政客们呢,就更拧巴了。一方面,他们看着中国庞大的市场流口水,鼓励自家企业赶紧去捞金;可一转头,又得扮演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天天喊着要警惕中国,防着中国。
资本家们的心态是“又爱又恨”。爱的是改革开放后,他们凭着技术和管理经验,在中国市场上赚得盆满钵满。恨的是,这还没高兴几年呢,一回头,发现身边的中国徒弟已经变成了师傅,甚至在新能源这些赛道上,直接要把自己拍死在沙滩上。这种煮熟的鸭子飞了的感觉,别提多难受了。
最有意思的是日本的年轻人。他们的变化,可能预示着未来几十年的中日关系。你猜现在日本大学里,最火的第二外语是啥?不是英语,是汉语。这说明中国的影响力已经实实在在地辐射到周边了。加藤还提到一个细节,有一次北大和东大搞交流,一个东京大学的尖子生在未名湖边上跟他感慨:“真没想到,北大同学的英语水平和信息处理能力这么强!”这种来自同龄人的直接冲击,远比新闻报道来得震撼。
可普通老百姓呢,他们的看法就简单粗暴多了,大部分是负面的。一提中国,就是空气不好、游客素质差、搞军事扩张这些陈词滥调。这些印象,很多都是被媒体长年累月塑造出来的。
所以你看,一个强大的中国,在邻居的眼中,呈现出的是一个如此复杂、矛盾甚至有些扭曲的形象。它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既是学习的对象,也是恐惧的源头。
也许,我们最需要的,就是一面能照出自己真实模样的镜子。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