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四川的成绵高速和成都城北出口高速宣布停止收费,成了西部地区首批“免费高速”。
这距离广州北环高速去年取消收费才过去一年多,再往前看,沪嘉高速、广佛高速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高速,也陆续因收费期满退出历史舞台。甚至深圳在2014年还曾花27亿“提前赎回”梅观高速,让它提前13年免费通行。
看起来,高速免费似乎成了新趋势。但别急着高兴——数据显示,全国高速总里程超19万公里,目前真正免费的只是极少数;更多地方正忙着改扩建、延长收费期,甚至个别国道都开始恢复收费。高速免费,远没到“全面普及”的时候。
这距离广州北环高速去年取消收费才过去一年多,再往前看,沪嘉高速、广佛高速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高速,也陆续因收费期满退出历史舞台。甚至深圳在2014年还曾花27亿“提前赎回”梅观高速,让它提前13年免费通行。
看起来,高速免费似乎成了新趋势。但别急着高兴——数据显示,全国高速总里程超19万公里,目前真正免费的只是极少数;更多地方正忙着改扩建、延长收费期,甚至个别国道都开始恢复收费。高速免费,远没到“全面普及”的时候。
高速免费,为什么能引发全民关注?因为它戳中了每个人的痛点——开车出门,谁没被高速费“割过肉”?节假日拥堵时,收费站排队的队伍能排几公里;日常通勤,每天几十块的过路费,一个月下来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更关键的是,高速收费的“合理性”正在被质疑:第一批高速建成30年了,早就收回成本甚至赚得盆满钵满,凭什么继续收?深圳能花27亿“赎回”高速,其他地方为什么不行?
但现实比理想复杂得多。高速免费,从来不是“到期就停”这么简单。
第一重阻力:地方财政的“算盘”。
高速收费,本质是“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产物。早期国家没钱修路,只能靠银行贷款,再用收费还本付息。但问题在于,不同地区的“账本”天差地别。在广东、江苏这些经济发达地区,一条高速每天路费收入近千万,30年下来赚的钱够再修几条新路;但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车流量少得可怜,过路费连日常维护都不够,更别说还贷款了。对前者来说,免费是“割肉”;对后者来说,免费等于“断粮”——地方财政本来就紧张,少了这笔收入,路坏了谁修?堵车了谁管?
第二重阻力:改扩建的“套路”。
就算收费期到了,地方也有办法“续命”。最常见的操作是“改扩建”:把双向四车道改成八车道,成本翻倍,收费期自然要重新算。比如某条高速原定收费30年,改扩建后投资增加了50亿,那收费期可能再延长10年。更极端的是,个别地方甚至以“养护成本上升”为由,直接突破30年限制——法规还在讨论修改,但地方已经“先行先试”了。
第三重阻力:新能源时代的“新矛盾”。
以前高速靠收费,国道靠燃油税和购置税支撑。但现在新能源车越来越多,燃油税收入锐减;新能源车还免税,购置税也受影响。更关键的是,路修得越多、越新,养护成本越高——桥要检测、隧道要通风、路面要翻新,这些钱从哪来?于是,个别地方开始对国道恢复收费,甚至把收费站建到了县城边上。高速免费?先问问养护成本同不同意。
高速免费,从来不是“一刀切”的简单问题。它背后是地方财政、企业利益、公众需求的激烈博弈。我们当然希望高速能回归公益属性,别让收费成了经济循环的“肠梗阻”;但也得承认,在现有模式下,全面免费还不现实。或许更现实的路径是:严格监督收费期,防止“改扩建”变相延期;对经济发达地区,鼓励地方政府像深圳一样“赎回”高速;对欠发达地区,中央财政适当补贴养护成本。
你所在的城市,高速收费合理吗?如果有一条高速即将到期,你希望它免费还是继续收费?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