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亏16亿,特斯拉拿18亿,这“电动江湖”到底谁才是真赢家?
还记得“电动爹、油电娘、氢能小姨”占领热搜的那会儿吗?汽车圈每天都像开盲盒,今天谁被资本宠上天,明天谁被政策一脚踩进泥潭,说实话,连老司机都得头疼。
最近,特斯拉扔出来的第三季度财报又让围观群众炸了窝。
看数字,营收281亿美元、净赚18亿美元、交付新高,你说这不该乐开花吗?
可你往里再扒拉扒拉,怎么这笑背后好像藏着点慌?
“虚火”?“暗伤”?
大家心里都有数——特斯拉手里不是没毒药,关键就看谁先咽下去罢了。
细数财报,字里行间全是门道。
咋回事儿呢?
明面上,特斯拉第三季度净利润有18亿没错,但跟去年那22亿一对比——还少了29%。
那不是开始掉头了吗?
支出方面更是飞流直下,运营成本嗖地一下猛增50%,达到了34亿美元,这花钱速度,不光让股东头皮发麻,马斯克怕是也得多抠几顿咖啡钱。
利润率呢,更别提,直接从去年的10.8%骨折到如今的5.8%,一个大象蹲地的既视感。
再加上一张“减分卡”:靠卖碳排放积分套现的收入,同比砍掉一半,全年不到4.2亿。
你说碳积分不重要?
还真不是,去年这玩意儿可是特斯拉利润大头,光美国市场占了28亿里的75%,直接顶占公司净利的39%。
如今这块奶酪被特朗普政策一扫,后面还能剩几块?
我只能说,特斯拉这阵子赚钱,多少有点吃老本、挤牙膏。
美国一夜之间变脸,纯电动车福利说停就停,用户赶着政策末班车排队订车图个便宜。
但偏偏消费热情没跟上政策火气——三季度叫好不叫座,订单能不能扛得住,谁能打包票?
据Visible Alpha的预测,特斯拉的交付量今年反倒要从去年的180万辆滑到160万,风头还没出五年,咋就先开始打退堂鼓了?
怪不得财务报表都自带忧伤滤镜。
别忘了特朗普新政下,车企不再需要为“排放指标”补课,直接砍掉了电动积分的“擦边球”生意。
这一来,特斯拉少了大块利益蛋糕,那还笑得起来吗?
更何况,市值呲牙到1.38万亿美金,市盈率冲到了263。
讲真,这估值壮得不正常,资本市场都替它心惊肉跳。
报表一出,人人都想问一句:靠着赚积分、薅政策、赌趋势,特斯拉到底是光脚不怕穿鞋的,还是下一个割韭菜的“代名词”?
说到这,你以为通用汽车日子好过?
还真不是那么回事。
第三季度报表一出,电动车销售虽然砸出了14.5万台的新高——在美国市场唯一能和特斯拉撸起袖子掰手腕。
仗着政策小风口,销量高歌猛进,哪想着这戏码突然就变了脸。
拜登时代,通用押宝“电动化”,CEO玛丽·博拉高调发誓,2035年之前燃油车全被淘汰,听起来牛得冒泡。
结果特朗普一上台,政策噌地收紧,税惠叫停、排放放松,电动车往哪卖,怎么卖,全成了问号。
这下子,不仅往年投入打水漂,还得倒贴16亿美元来消化产能过剩,赔本赚吆喝给大家看看“电动转型”的代价。
这16亿可不是小数目——其中12亿是电动车板块价值缩水的非现金减值,剩下4亿则是退订单、解合同、商业和解的“擦屁股费”。
政策翻脸比翻书还快,谁顶得住这波操作?
最扎心的是,企业拼死拼活压上全部身家,看到的只是政策带来的短暂牛市,才发现踟蹰在潮水退去时,原来自己就是那个裸泳的。
市场需求是什么?
资本认不认?
谁来买单?
没人细琢磨,就被一阵风吹上了天。
这简直就是“同桌的你”,上半场是携手前行,下半场立马分道扬镳。
放眼全球,各大市场看似一片电动蓝海,其实水下全是暗礁。
欧洲今年头八个月,纯电占比15.8%,连混动车的半壁江山都啃不下来,别说把燃油车挤下牌桌。
美国呢?
光看第三季度,新能源总占有率才10.5%,一点都不潮流,离传说中“全民电动化”还远着呢。
哪怕是中国,咱们那新能源渗透率已经全球一枝独秀,纯电今年1-9月占比也就26%,连三分之一都拿不下。
至于丰田章男那句“电动只拿30%天花板”,一语成谶,剩下的市场,还得靠油电混动、氢燃料和传统车型保驾护航。
真相就是说穿了,纯电动车现阶段根本撑不起“完全替代”,只能当个点缀、补充,是新物种没错,但还不够秒杀老炮儿。
谁只想靠推电动打“孤注一掷”,多半等来的不是欢呼,而是上市后的小作文道歉会。
政策变脸是一堂课,投机者赔个清醒该当一次警钟。
就问问通用那亏的16亿,是煮鸡蛋还是光吃壳?
谁还会信,靠砸钱就能造出下一个“特斯拉”?
而特斯拉能笑到今天,也真不是凭空捡来的,反而总带着几分“谨慎玩家”的色彩。
这公司可不是啥新产品大队长,二十来年只出过6款私家车,火的还就Model 3和Model Y两员老将,两款占到95%销量,别人都在拼命求变,它反倒佛系得很。
与其广撒网、练百家拳,倒不如死磕主力,稳扎稳打。
这样一来,市场动荡、政策摇摆的时候,薄利多销还能收割稳定营收,否则一通乱拳下去,倒闭名单上分分钟多你一家。
比起烧钱冒进,更理智的玩法,还是结合市场实际搞多路径、多技术路线的创新。
混动、插混、氢能不香吗?
难道非要拼个你死我活?
通用、丰田这些传统玩家,肉身带盔甲,家底厚,留退路。
看热闹的用户图便宜,股东争红利,都在猜,这新造车江湖到底谁能赢。
可要真说谁能笑到最后?
答案只会是——懂得及时踩刹车,收割现实红利的那一位。
现在回头看看,谁都别觉得亏16亿的通用就彻底洗白了,谁也别幻想拿18亿的特斯拉一定是下一个汽车教父。
政策、市场、技术,三驾马车永远在抢方向盘,有时候慢点反而走得远。
美国这回政策大变脸,把一波玩家送上天再摔下来,也算帮所有企业补了个脑瓜匠,让昂首阔步之前多往地下瞄一眼。
说白了,电动车的蜜月期已经过去,现在才是真刀真枪、硬碰硬的时代。
谁能在动荡和迷雾中踩准节奏,谁才能在风口远去后活下来。
再说一遍,电动车到底是砒霜还是蜜糖?
可不就看你把它当啥。
要是像通用那样搞政策赌注,亏钱是早晚的事。
要是像特斯拉那样杀伐果断,小步快跑,还能吃上一口现成饭。
不过,风头过后,不怕输的才值得敬佩,怕的是有人一直以为自己躺赢,结果一顿风吹雨打,台下台上冷了个透心凉。
到这了,你怎么看?
你觉得电动化江湖谁是真英雄?
电动车到底会不会变成泡沫?
扔个想法聊聊呗,谁不想当回柯南,找找案子的幕后真相!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