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上演现代海盗,断供芯片反噬自身,欧美车企哀嚎,谁在裸泳?

一封来自荷兰的断供信,像一颗深水炸弹,在全球半导体行业炸开了锅。10月底,荷兰安世半导体突然宣布,因为“未遵守付款条款”,将停止向中国东莞的封装测试工厂供应晶圆。

这话说得义正辞严,好像是商业伙伴间的普通纠纷。但安世中国紧随其后的一纸公告,直接把这块遮羞布给扯了下来。公告里说,荷兰方面不仅是在“恶意抹黑”,还反过来欠着东莞工厂高达10亿元的货款。

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原来,就在9月底,荷兰政府上演了一出“现代海盗”的戏码,以“国家安全”为名,强行接管了安世半导体,把中国籍CEO张学政一脚踢开,安插了自己的临时管理团队。这下,事情的性质全变了。

荷兰人打错了算盘

荷兰上演现代海盗,断供芯片反噬自身,欧美车企哀嚎,谁在裸泳?-有驾

荷兰政府这次行动,动用了一部自1952年冷战时期就已制定、但从未真正启用过的《物资供应法》。他们显然觉得自己计划周密,只要控制了荷兰的总部、资产和知识产权,就等于掐住了这家半导体巨头的命脉。

可他们似乎忘了,或者说,是傲慢地忽略了一个关键事实。安世半导体的生产流程是一个全球化的精密链条,缺一环都不行。芯片晶圆在德国汉堡生产出来,然后必须运到中国东莞进行封装测试,最终才能变成成品,销往世界各地。

荷兰人夺走了公司的大脑,却没意识到,连接这颗大脑的“脊髓神经”在中国手里。荷兰总部那封试图以停产停薪来制造混乱的“政变”邮件,等来的不是中国员工的屈服,而是一份掷地有声的独立声明:生产照常,工资一分不少,不受荷兰总部的瞎指挥!

一记耳光,扇懵了欧洲车企

紧接着,中国的反制来得又快又准。商务部宣布,禁止安世半导体从中国出口部分成品零组件。这一招,精准地打在了荷兰的“七寸”上。没有了中国工厂的封装产品,安世荷兰总部手里那堆芯片晶圆,瞬间成了一堆卖不出去的“沙子”。

全球汽车行业的哀嚎声立刻响成一片。要知道,安世虽不为大众所熟知,却是全球汽车产业不可或缺的血液。它生产的晶体管、二极管,是奔驰、宝马等一众欧美车企刹车系统、车灯里的核心元件。

供应链的恐慌瞬间传导,部分安世芯片的价格从几分钱疯涨到两三块,翻了十倍不止。日产汽车坦言库存只能撑到11月第一周,德国《商报》更是急得大喊“欧洲工业体系可能停摆”!宝马公司甚至宣称每月损失将高达10亿欧元,愤怒的欧洲车企集体向荷兰政府施压,要求他们为这场断供灾难负责。

嘴硬的部长与藏不住的真相

荷兰上演现代海盗,断供芯片反噬自身,欧美车企哀嚎,谁在裸泳?-有驾

眼看亲手点燃的大火烧到了自家后院,荷兰经济部长文森特·卡雷曼斯坐不住了。他跑到电视上公开喊话,希望能“在几天内”与中方会面,商讨如何灭火。

这就很搞笑了。一个刚动手抢劫的人,转头就请求被抢者帮忙处理销赃时遇到的麻烦,还摆出一副“错我肯定没错”的姿态。卡雷曼斯在讲话中反复强调,接管安世是为了保障对欧美客户的“稳定供应”,却绝口不提正是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供应中断。

荷兰方面还嘴硬地声称,所有决策都是“基于自身考量”,甚至反驳说“中方说我们和美国勾结,这是混淆事实”。然而,10月14日,荷兰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公开的文件,则像一记响亮的耳光,彻底撕下了这块遮羞布。文件白纸黑字地证实,美国官员早在6月就向荷兰明确施压:“剥离股权可以慢慢来,但中国籍CEO必须换掉。”

谁有底气,谁在裸泳

真相大白,荷兰所谓的“国家安全”,不过是向美国献上的一份“投名状”。荷兰智库学者马艾克·奥卡诺-海曼斯一针见血地指出:“荷兰这是被美国压着做事,就是跟在美国身后的温顺绵羊。”

面对这种进退失据的尴尬局面,荷兰既想让中国帮忙灭火,又不敢得罪背后的“老板”,更不敢承认错误。而中国的立场却异常清晰。安世中国早就启动了应急预案,加速认证新的晶圆供应商,预计明年就能满足所有客户需求。

安世中国的底气,源于其早已布局的供应链自主战略。据报道,今年其国产晶圆采购占比已达65%,荷兰这一断供,这个比例直接拉满到100%。毕竟安世主打的车规级芯片本就不需要什么尖端工艺,中芯国际早已成熟的28nm产能,完全能接得住。

结语

荷兰上演现代海盗,断供芯片反噬自身,欧美车企哀嚎,谁在裸泳?-有驾

一边是制造危机、无视危机,结果引火烧身;另一边则是沉着应对,充分考虑全球产业链的稳定,甚至在11月1日釜山会谈后,宣布暂停新一轮稀土出口限制一年,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姿态。

这场风波,将全球化产业链的脆弱与韧性展现得淋漓尽致。荷兰政府本想上演一出“杀鸡儆猴”的戏码,结果却发现自己一刀砍在了全球汽车产业的大动脉上,溅了自己一身血。谁是全球芯片供应链的破坏者,谁又是稳定器,已经一目了然。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