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单周破万!产能告急上演抢人大战,李斌豪赌能否扭亏为盈?

最近几天,你是不是也被汽车圈里那道耀眼的“闪电”给晃到了眼?

蔚来,这个在新能源赛道上奋力奔跑的选手,突然间就以单周销量突破一万台的成绩,点燃了整个市场。

这数字,可不是什么PPT上的宏伟蓝图,而是实实在在,一辆辆被用户真金白银买走的钢铁艺术品。

乐道L90,犹如一匹黑马,一周之内狂揽三千五百多辆订单;全新ES8也开始加速交付,据说生产计划已经排到了明年第一季度。

这景象,你说它是不是春天来了?

蔚来单周破万!产能告急上演抢人大战,李斌豪赌能否扭亏为盈?-有驾

可在这份喜人战报的背后,一个尖锐的问题也随之浮现:蔚来,真的能把这份冲刺的势头,稳稳地延续到年底,乃至更远的未来吗?

这笔账,咱们得好好算算。

当我深入探究这波销量飙升的根源,发现合肥那边的生产基地,正上演着一场不见硝烟的“抢人大战”。

冲压、涂装、总装,这些汽车制造的核心环节,每一天都在高呼“人手告急”!

那招工的告示,贴得比节日海报还要醒目。

保底工资六千二,算上加班费,轻松突破八千大关,五险一金交得足额,年底还有双薪。

这样的待遇,在当地制造业领域,绝对称得上是“优厚”二字。

即便如此,生产线上的缺口,依旧像一个填不满的窟窿。

你以为网上那些面试直接搬到食堂的照片是段子?

不,那是真真切切的现实写照!

连蔚来内部的高管都亲口承认,产能攀升之际,人力资源成了最紧绷的那根弦。

更为惊人的是,蔚来甚至向地方政府发出了“求贤令”,请求协助从职业学校输送实习生,缺口高达一千人!

这哪里是普通的招聘,这简直是与苹果、富士康这类“用工巨头”展开的一场正面较量。

试想,一个新兴汽车品牌,能把招工搞得如此轰轰烈烈,这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的产能焦虑?

正如古语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对于制造业而言,人手,便是这至关重要的“粮草”。

蔚来单周破万!产能告急上演抢人大战,李斌豪赌能否扭亏为盈?-有驾

李斌对于四季度的战略部署,言简意赅:全力以赴保障乐道L90和全新ES8的生产供应,乐道L60则暂时缓行。

他的目标是月产量达到五万六千辆,月交付量五万辆,力争在整个季度完成十五万辆的交付壮举!

这组数字,听起来是不是让人热血沸腾?

然而,残酷的现实是,现在订购一辆全新ES8,提车周期可能要拉长到明年四月。

这说明了什么?

并非市场需求疲软,而是制造能力确实跟不上销售的步伐。

这情景,就像你饥肠辘辘地预订了一桌大餐,结果店家告诉你得等上好几个时辰,那份望眼欲穿的焦灼,是不是特别磨人?

再说回乐道L90,它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赢得市场青睐,除了蔚来本身的品牌光环,更得益于其精准的定位和定价策略。

预售价直接下调了一万四千元,主打六座家用和智能系统。

我敢说,当下咱们中产家庭选购座驾,最看重的无非是实用性、安全性与智能化。

L90这款车,恰如其分地击中了这些核心诉求。

那灵活的六座布局,使得全家出行不再需要分乘两车,极大提升了便利性。

智能系统方面,L90继承了蔚来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深厚积累,虽然在某些极致体验上或许不及ES8,但日常使用起来,其智能化水平足以让同级竞品望尘莫及。

我有个朋友,刚提了L90,他兴奋地告诉我:“用车社,这车开起来,你别看它块头大,可一点都不笨重,转向精准,油门响应迅速。

特别是碾过减速带时,那滤震效果简直是享受,家里老人孩子坐在里面,丝毫感觉不到颠簸,乘坐舒适性直接拉满!”

面对这样的产品,谁能不心动?

蔚来单周破万!产能告急上演抢人大战,李斌豪赌能否扭亏为盈?-有驾

当然,有人也提出了担忧:乐道L90的销量如此强势,会不会在某种程度上“稀释”蔚来的高端品牌形象?

毕竟,蔚来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打造豪华智能电动车的品牌定位。

现在突然杀出个主打家用的乐道,其市场定位与主品牌多少有些模糊。

再加上“萤火虫”这个更偏大众化的品牌,三个品牌矩阵齐头并进,对于李斌和他的管理团队而言,无疑是一场巨大的考验。

一边是销量节节攀升带来的狂喜,一边是品牌定位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李斌这一次,无疑是进行了一场高风险的战略博弈。

李斌还特别强调了一个关键点:每一辆车都必须争分夺秒地销售出去!

原因何在?

因为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在明年可能面临调整!

这意味着,眼下的年底冲刺,是享受政策红利、把握市场机遇的最后窗口期。

市场对此也做出了积极响应,L90上市当天,蔚来港股股价飙升八成六,到十月下旬,累计涨幅已达五成六。

地方政府也在持续发放购车补贴,蔚来无疑是搭上了这趟“末班车”,若不奋力一搏,简直是辜负了这千载难逢的良机。

这情形,正如《孙子兵法》所言:“兵贵神速”,在市场机遇面前,唯有快速反应,方能抢占先机。

然而,在这份表面光鲜的热闹背后,我们必须看到潜藏的隐忧。

李斌在内部会议上坦诚指出,第四季度要实现盈利,首要任务是稳定供应链,紧接着便是严格控制成本。

试想,当前人工成本不断上涨,设备投入巨大,再加上多品牌战略带来的管理复杂性,毛利率自然面临下行压力。

单周销量破万固然令人欣喜,可一旦明年第一季度市场需求出现波动,这一下子扩张起来的产能,又该由谁来消化?

那些为满足产能而新招募的工人师傅,又将面临何种境遇?

当前的这场冲刺,更像是政策倒计时驱动下的一段猛烈爆发,而非能够持久奔跑的耐力赛。

我最近亲历蔚来工厂门口,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生产线上的工人师傅们,个个精神饱满,轮班作业,订单堆积如山。

蔚来当下,正与时间赛跑,也与人力短缺搏斗。

政府施以援手,市场积极买单,可盈利这块硬骨头,尚未被彻底啃下。

年底能否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不仅仅取决于销售数字,更在于财务报表上的真金白银。

车辆销售速度再快,若无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利润,最终也只能是“赔本赚吆喝”。

蔚来单周破万,固然振奋人心,但它背后,是李斌的战略冒险,是工厂一线员工的辛勤付出,更是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变幻莫测的严峻考验。

这场“年终大冲刺”,究竟能否让蔚来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稳固立足,我们拭目以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