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小小的芯片正在让全球汽车业停摆,也让国际博弈的天平倾斜。 我为此感到不安。德国沃尔夫斯堡的大众工厂流水线静止,车规级芯片断供,生产高尔夫的厂停产。 这次危机是因为荷兰以国家安全接管了安世半导体,并在东莞厂重新安排发货流程,强制用人民币结算。 我觉得做法很突然,也有点粗暴。
这事的种子早在六年前就埋下。2019年闻泰以340亿元收购了安世,路透说那次收购让安世重生并进入中国市场。转折发生在2025年9月30日。荷兰以国家安全为由接管安世资产,还撤掉了公司的大陆籍CEO。整个程序用了七天,业内叫它“法律闪电战”。荷兰是在美国新出口管制第二天行动,时机很微妙。
中国商务部在10月4日就对部分芯片实施出口管制。 这一击直指全球汽车的命门。安世中国承担全球70%的封装测试,车用芯片广泛用在汽车关键系统里。安世年出货超1100亿颗,90%是车规级。安世还占了约40%的汽车分立元件市场。那些元件单价低,但几乎存在每辆现代车里。看到这些数字,我很紧张。
事又有变。10月30日,中国宣布美国将暂停实施出口管制一年,来自中美经贸磋商。 我觉得这说明对话可以起作用。这个消息让荷兰措手不及,也把它推入尴尬。
安世中国选择独立运作。10月19日他们宣布不接受未经中国区认可的指令,所有销售改用人民币结算,切断了和荷兰总部的系统连通,自行发放工资并重组供应链。安世70%的封装测试在东莞完成,关键零件靠中国供应,荷兰接管更多是管理层面的,生产能力仍在中国。对我来说,这既让人松口气也让我担心未来更复杂的政治干预。
供应中断迅速引发全球反应。10月24日大众宣布沃尔夫斯堡停产,德国库存最多只能撑10到20天。美国车企警告,2到4周内可能出现重大冲击。汽车零件要严格认证,换料要几个月,所以短期替代几乎不可能。 我对这些脆弱的链条感到忧虑。
这场风波暴露了半导体产业链深层的变化。10月27日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的报告说,美国滥用出口管制适得其反,2021到2024年美国公司损失至少330亿美元。安世中国用人民币结算,是交易多元化的一个例子。中国商务部对符合条件企业的表态,显示他们在危机里要承担责任。
安世2024年营收147亿元,毛利率37.4%。这些数字背后是全球化深度交融的现实。大众的生产线也许能重启,但国际经贸规则正在变。芯片成了战略资源,全球产业格局需要新的平衡。 我既担心也期待更多对话和更稳的规则。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