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这片“内卷”成疾的红海里,品牌们要么在配置上精打细算,要么在价格上血拼到底,消费者看得眼花缭乱,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就在大家伙儿都快被这无休止的“内耗”磨平棱角的时候,一匹“黑马”——iCAR全新超级V23,以一种近乎叛逆的姿态,闯入了我们的视野。
你有没有想过,当一辆车,能在赛道上将AMG G 63这样的传奇猛兽远远甩在身后,创下浙赛“最速方盒子”的纪录(1分50秒889),又能在茫茫沙漠中,以2分38秒34的惊人成绩,登顶“最快登顶沙漠珠峰量产电动SUV”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绝非偶然,而是iCAR品牌一次高举高打的战略升级。
它不再满足于仅仅靠一张“颜值”敲开市场大门,而是要成为一位兼具“颜值”与“内涵”的全能选手。
笔者认为,如果iCAR全新超级V23能就此一飞冲天,那将是中国汽车工业史上一笔浓墨重彩的记录。
“剑走偏锋”的生存之道:1%市场的蓝海法则
我们不得不承认,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渗透率已高到令人咋舌,它就像一锅沸腾的粥,挤满了各式各样的品牌和车型。
自主品牌虽已实现“弯道超车”,但大家都挤在同一条“超车道”上,反而失去了原有的优势。
无数新品牌、新序列、新车型层出不穷,轿车、SUV、MPV,品类繁多,但细究之下,产品同质化严重,定位雷同,这让消费者感到迷茫,甚至让人怀疑,车企们是否在“无事生根”?
可现实是,在技术的浪潮面前,谁敢停滞不前,谁就可能被无情淘汰。
那么,在这场激烈的军备竞赛中,究竟有没有一条不那么拥挤的赛道,能让后来者找到突破口?
笔者的经验告诉我,答案是肯定的。
iCAR V23所处的“电动硬派方盒子”领域,正是这样一个充满潜力的细分市场。
这背后,是iCAR对两大核心用户痛点的精准洞察:
年轻一代的“双重渴望”:他们既迷恋硬派越野的粗犷不羁,又钟情于纯电动车带来的静谧与环保。
城市与远方的“两栖需求”:既要满足日常通勤的便捷与经济,又渴望在周末时,能驾驭爱车去探索更广阔的天地,应对各种地形。
这两个看似矛盾的需求,巧妙地汇聚成了一个微小的市场缺口。
iCAR全新超级V23,正是卡在这个“真空地带”,以12.28万至17.48万元的价格区间,为方盒子品类树立了新的价值标杆。
其推出的401超级运动版、550超级运动版、超级V23S 501巅峰性能版以及赛博版,更是精准满足了不同层级消费者的需求。
iCAR品牌事业部副总经理马永东先生曾言:“从产品细分来看,V23几乎找不到直接竞品,它在同级别中是相当独特的存在。”
这话绝非虚言,将“方盒子SUV”、“纯电”、“性能”、“15万元级”、“城市越野兼容”等标签集于一身,市场上能找到的竞品寥寥无几,其定位的独特性和细众化不言而喻。
有人会质疑:“小众市场,真的有前景吗?”
我的回答是:当然有!
正如iCAR品牌事业部副总经理、iCAR品牌营销中心总经理李东春先生所强调的,iCAR作为奇瑞集团旗下的特色新能源品牌,其使命在于差异化发展。
他提到:“做特色,不代表不要规模。”
放眼全球,年销量9000万辆的汽车市场,哪怕只占据1%,也是近百万辆的体量。
而奇瑞强大的全球化能力,以及“自主出海一哥”的底蕴,为iCAR的全球化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因此,“特色”与“规模”并非不可兼得。
事实证明,iCAR V23的独特魅力已深深打动了用户。
自2024年12月上市以来,它凭借鲜明的风格迅速走红。
在2025年前八个月的市场数据中,iCAR V23已荣登新能源方盒子销量榜首。
上市不到一年,月销量便能稳定在6000-7000辆,这本身就是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
随着全新超级V23的推出,销量突破万辆,成为现象级个性化车型,指日可待。
笔者认为,iCAR V23的成功,是一场“定位破局”的胜利,它以一种“非主流”的视角,为消费者开辟了一条充满吸引力的新赛道。
“长板理论”的递进式进化:从“惊艳”到“忠诚”
一个曾经冷门的细分市场一旦火爆,随之而来的便是激烈的竞争。
那么,面对日益拥挤的赛道,iCAR V23如何才能持续保持其竞争力?
仅仅依靠独特的市场定位,显然是不够的。
其成功背后,隐藏着一套精妙的“递进式成功法则”。
“世上不缺灵感,缺的是将灵感变为现实的执行力。”
汽车工业百年,小众市场依然蕴藏着无限可能,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些挖掘出的“金矿”转化为用户买单的产品。
这才是iCAR V23成功的深层逻辑。
一切,都要从对用户画像的深刻洞察开始。
iCAR品牌营销中心副总经理陈刚先生曾这样描述:“我们的用户画像很有趣。
在一线城市,女性车主比例相当高。
年龄分布广泛,既有追求个性的年轻人,也有很多70后、80后,甚至一些有军旅情怀的用户,他们都对方盒子形态有特殊的情感。”
马永东先生补充道:“我们的用户很多是高知人群,审美独立;他们爱玩,渴望参与和被尊重;年轻女性占比大,分享欲强,希望通过车来表达自我。”
这些特质——个性、独立思考、渴望被认同、以及对“方盒子”的特殊情结——共同指向了一个核心:iCAR V23必须拥有令人过目不忘的“颜值”和独一无二的“气质”。
“始于颜值”,这话说得朴实,却道出了真谛。
上市之初,经过四五千人的大规模用户评审,V23的外观获得了极高的认可度,几乎无人提出异议。
正是基于这份用户共识,在本次改款中,马永东先生表示:“我们的策略是保持其已经足够惊艳的经典造型…
…
保留用户最喜爱的基因,同时全力升级其内在性能与配置,实现产品的价值向上。”
“长板理论”是iCAR V23成功的另一关键。
全新超级V23在性能、操控、越野等维度实现了全方位进化,性能更是实现了翻倍提升。
两驱版最大功率185kW,而超级V23S四驱巅峰性能版,更是搭载了“青山三合一+汇川高性能六合一电驱”组合,最大功率飙升至335kW!
配合毫秒级响应的电控系统和80.16kWh大容量电池包,以及同级独有的“一键BOOST”模式,4.5秒破百,这动力表现,足以让不少性能车汗颜。
在操控层面,基于i-SWIFT雨燕平台打造,极致的四轮四角布局,加上同级领先的五连杆独立悬架与P-EPS电控转向,并由国际顶尖赛车团队深度调校,无论是直道飞驰还是弯道穿梭,都能带来人车合一的操控快感。
越野能力同样不容小觑,i-AWD鬣蜥电四驱系统,配合43°的接近角、41°的离去角,以及超过5900N·m的轮端扭矩,即便面对复杂路况,也能游刃有余。
浙江国际赛车场和沙漠珠峰的纪录,正是这些“长板”最生动的注脚。
此外,119项的全面升级,涵盖了8.88吋液晶仪表、DeepSeek语音交互、多场景模式、座椅通风加热,以及220V车载电源,还有覆盖全场景的“猎鹰500”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这无不体现了iCAR V23“让长板更长,且无明显短板”的战略,最终以产品力征服用户,实现“陷于才华”。
最后,卓越的品质口碑,是iCAR V23赢得用户“忠诚”的关键。
高达35%的转介绍率,甚至有车主一人能介绍五位新客户,这不仅是对产品品质的最高肯定,更是将iCAR V23升华为一个圈层的社交符号,一份情感的载体。
这套“递进式成功法则”——精准的市场洞察、惊艳的颜值吸引、持续的产品力打磨、以及坚实的品质口碑——共同作用,让iCAR V23在同质化严重的市场中,成功开辟了一条压力小、吸引大的新赛道。
“破晓之光”:一个商业案例的启示
iCAR全新超级V23的出现,绝非仅仅是一款新车的发布,它更像是一次对中国新能源行业核心焦虑的回应。
在巨头林立、成本压力巨大的当下,新品牌和特色品牌如何寻生存、谋发展?
iCAR V23用自己的实践给出了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答案。
它更在加速纯电性能和纯电越野领域的用户教育。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更多车企的加入,曾经的“小众需求”正逐渐演变为新的增长极。
而iCAR全新超级V23,无疑已凭借其先发优势,抢占了制高点。
当然,市场的最终检验才是硬道理。
但无论结果如何,iCAR全新超级V23的这次“超级进化”,已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思考样本。
如果iCAR能够成功验证其“特色规模化”的商业模式,那么它必将成为无数在“内卷”浪潮中寻求突破的品牌,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