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件大事在巴西发生了,咱们国内的长城汽车,在巴西圣保罗州的一个叫伊拉塞马波利斯的城市,建了个新工厂,正式开工生产了。
这事儿听起来可能就是个商业新闻,但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来参加这个开工仪式的嘉宾阵容,那可真是不得了。
巴西的现任总统卢拉,还有副总统阿尔克明,这两位国家最高级别的领导人,都亲自跑到了现场。
这就不由得让人好奇了,一家中国汽车公司的工厂开业,为什么能引得巴西总统和副总统一起来捧场呢?
这背后肯定不只是剪个彩、说几句客套话那么简单,里面藏着不少值得咱们琢磨的事儿。
咱们先来看看现场的阵仗。
当地时间8月15日,在长城汽车这个崭新的工厂里,不光有巴西的总统和副总统,还有咱们中国驻巴西的大使祝青桥,长城汽车的总裁穆峰,以及一大批合作伙伴和媒体记者。
可以说,政商两界的重要人物都到齐了。
卢拉总统不光是来走个过场,他还很认真地参观了工厂的生产线,更是在这个工厂生产出来的第一辆新车上,亲手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这个举动可不一般,一个国家的总统在一件商品上签名,这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背书,像是在告诉全世界:这个来自中国的产品,我们巴西认可,我们欢迎。
这一下子就把这次商业活动的规格,提升到了一个国家级的战略合作层面。
那么,巴西方面为什么会这么重视长城汽车的这个工厂呢?
这就要说到巴西现在面临的一个实际困难了。
卢拉总统在讲话里也毫不避讳地提到了,跟十五年前比,现在巴西的汽车销量下降得非常厉害。
汽车产业可是一个国家工业的顶梁柱之一,它能带动钢铁、橡胶、电子、物流等一大片相关产业。
汽车卖不动了,背后反映的是整个工业体系可能都有些乏力。
为了改变这个状况,巴西政府搞了一个很宏大的计划,叫“巴西新工业”计划,核心目标就是要重新振兴巴西的工业,特别是汽车产业。
光有计划和口号还不行,最需要的就是实实在在的投资和能带来先进技术的企业。
就在这个时候,长城汽车来了。
对于急需“活水”来激活工业池子的巴西来说,长城汽车的投资简直就是一场及时雨。
副总统阿尔克明的话说得更明白,他说长城汽车是来巴西投资的外国企业里头的佼佼者,它的到来能极大地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咱们可以算一笔账,这个工厂预计到明年年初,就能直接给当地创造1300个工作岗位,这背后就是1300个家庭的生计。
更厉害的是,由这个工厂带动的上下游产业,比如零部件供应、物流运输、售后服务等等,还能间接创造出上万个就业机会。
这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来说,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巨大政绩,是能让老百姓直接受益的好事。
所以,总统和副总统亲自出面,表达的就是一种国家层面的欢迎和支持,希望像长城这样的企业能来得更多一些。
说完了巴西的需求,咱们再回过头来看看长城汽车自己的打算。
中国企业现在“走出去”,早就不是十几二十年前那种单纯卖点产品的初级阶段了。
长城汽车这次在巴西建厂,是一盘深思熟虑的全球大棋。
长城汽车的总裁穆峰说得很清楚,这个巴西工厂,是长滚汽车在海外的第三个拥有完整制造工艺的整车生产基地,另外两个在俄罗斯和泰国。
它的核心任务,不仅仅是为巴西市场生产汽车,更重要的是要“辐射整个拉美市场”。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战略布局。
以前,咱们中国的汽车要卖到阿根廷、智利、哥伦比亚这些南美国家,得从国内港口出发,漂洋过海,运输时间长,运费也高,到了当地还得面临不低的关税。
现在,直接在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巴西建立一个生产中心,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这就好比在对手的阵地前沿建立了一个大本营。
以后给整个拉丁美洲供货,距离大大缩短,成本显著降低,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也能快很多。
而且,这个工厂可不是简单的零件组装厂,它拥有焊接、涂装、总装这些核心的造车工艺,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智能化生产基地。
更有意思的是,这个工厂还是从德国汽车巨头戴姆勒集团,也就是奔驰的母公司手里买过来的,然后长城汽车又自己进行了改造升级。
这本身就说明,咱们中国车企的技术实力已经有底气去接手和改造世界顶级车企留下的资产了。
这种合作,对双方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巴西得到了它急需的工业投资、就业岗位和技术升级,为它的“新工业”计划注入了强劲动力。
而长城汽车则获得了一个深入拉美市场的战略支点,不仅能更好地服务当地消费者,还能有效规避贸易壁垒,提升品牌在全球的竞争力。
根据数据显示,就在这个工厂还没正式投产的2024年上半年,长城汽车在巴西市场的销量就已经突破了1.57万辆,同比增长了将近两成,这个增长速度比巴西整个汽车行业的平均水平高出了17个百分点。
这说明巴西的消费者已经用真金白银投票,认可了长城汽车的产品。
现在工厂正式投产,像哈弗H6、哈弗H9、长城炮这些主力车型都能在当地生产,产能跟上了,未来的市场前景就更值得期待了。
所以说,巴西总统和副总统的出席,看似是给一家中国企业天大的面子,实际上,这背后是中巴两个国家在发展道路上的一次完美契合。
正如咱们的大使所说,中巴关系正在进入一个构建命运共同体和推进发展战略对接的黄金时期。
这种合作已经超越了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进入到产业链深度融合、共同发展的更高阶段。
这不仅仅是中国制造的胜利,更是发展中国家之间携手合作,共同探索现代化道路的一个生动缩影。
它告诉我们,今天的“中国智造”,带给世界的不仅仅是物美价廉的商品,更是共同发展的新机遇。
全部评论 (0)